2012年10月28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54 辑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单元主义

2012/10/29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孙和声

族群/民族认同与国家/政治认同是否必须重叠,也就是族国是否合一,是个已爭执上百年,而迄今尚在爭论的常青课题。做为多元族群国的大马,自也不能倖免于这个爭执。

实则,早在1951年初,当时的殖民政府,便出台了《巴恩报告书》,其要旨是,为了培养马来西亚人的马来亚意识,有必要逐步去掉英文与马来文以外的其他源流学校;可,在同年年中出台的《方吴报告书》中,则认为,多源流教育无损国民团结,只是,非马来人有必要在学习本族语文时,也得学习英巫语。也就是走三语学习的路线。最终,殖民政府在1952出台的教育法令,则走《巴恩报告书》的路线,终而在华社引起了广泛反应,及促成了教总、董总与马华公会三方合作护卫华教的三大机构的產生。自那时起,这个课题便延烧到今。易言之,在这60年里我国依然在原地踏步,而没有与时並进!

族与国合一,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文的国族国家(Nation-State),是否必然是国家统一,稳定与建立国民共识的先决条件?

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J.S.Mill1803-1876,此人曾写过《自由论》的名文)便认为:「若缺乏同胞感(Fellow- Feeling)的群体中,尤其是当他们读和讲不同的语文时,就无法塑造出代议制(Representative)运作所需的统一的公共舆论;因此,政府的边界应与民族(Nationalities)大体一致。这也通常是自由政体的必要条件。」

Mill甚至主张,小民族与落后民族,应该被整合入大民族与文明的民族中!

这种典型的国族国家观,也见之于马克思(1818-1883)。对马克思来说,民族只会掩盖、模糊社会的阶级本质,且民族只是歷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歷史范畴;据此,小民族或落后民族自也应自愿或不自愿地整合入大民族与先进民族中。在前苏联,苏共也是走大俄罗斯的大民族主义路线;惟其结果是,苏联的解体!

一直到今天,Mill与马克思、思格斯等人的国族国家观,依然影响著不少所谓的「先进」,或「进步」的知识份子,如我国的马来学者法立诺(Farish Noor),尽管一直以来,这种单元观占据相对主导地位,可进入1970年代后,已日渐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实则,从1960年代起,加拿大、美国与欧洲,皆兴起了族群∕民族復兴(Ethnic Racial)运动。加拿大还確立了双语双文化(即法语与英语同等地位)框架下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此处的多元文化,不仅指族群/民族,也包括非民族型社会群体,如残障人、妇女、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等。

从现实的角度看,隨著民主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广化与深化,国族国家这种国家意识形態(National Ideology)已日趋受到挑战。一方面是,少数群体不会再甘于屈服的地位,他方面是,新兴理论也日益挑战单元主义论。目前流行的观点是,政治与非政治认同是可以区別对待的,且实际上,每个人皆具有多重与多层次的认同,如职业、阶级、性別、族群、宗教、语文、地区、政党、兴趣等,而不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教育不能揠苗助长

2012-10-27 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部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中,建议从2014年起,华小4年级将採用国小的国文课程纲要,并逐步推展至2016年的6年级。华教团体认為此建议不可行,应该保留华小原本的国文科课程纲要。

华社反对的原因,乃其不符合教学原理,国小是以国文作為第一语言进行教学,在华小国文则是属於第二语言,两者的教材必须能符合学习者的能力,国小国文教材的程度与华小生的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强行採用恐怕会弄巧反拙,最终导致华小生对学习国文的兴趣减退,更不用说提昇掌握能力。华社也担忧此举会导致华小变质。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回应华社,指若华社在瞭解课程内容后依然反对,华小可以继续採用原有的课程纲要。不过,他希望华社先瞭解有关课程内容。

其实,华教团体如董总、教总、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等已经针对国小国文教材进行详尽和深入研究,并且进行相关的学生程度试验,验证不合理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对於提昇掌握一门语言的能力是弊大於利的。

教育部是基於近年来华裔生的国语水平低落,以及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国文科表现不理想,而希望透过加强华小生的国文学习,来提昇华裔生的国文水平。华社绝对理解马来文作為国语,其应用和地位在这个国家的重要性,身為国民有义务和责任学好国文,以与其他族群能作有效、良好的沟通,但是,华社反对的是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

华社也明白政府要提高华小生国语水平的心意,但是国大教授张国祥指华社反对华小採用国小国文教材,是过於维护华文之举,忽略了马来文,并误解政府的心意,此话太伤华社的心。

张国祥指华裔也知道语文在培养国民精神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应该入乡随俗。然而,张国祥身為华裔学者,专业為马来研究,肯定理解马来文和马来文化在大马多元种族社会裡,与其他族群文化的互动、融合的过程,长久以来是处於和谐、自然的交流状态。此外,强制性的同化,在歷史上已经证明,不能產生更深层的“团结",反而会造成更多的种族冲突等悲剧。

华社从来没有排斥国文,更不敢冷待国文,华小向来都十分重视国文这一科目,除了一般的课堂教学外,也经常举办国语月活动,包括国语演讲比赛、国文写作比赛等,甚至是独中也有举办类似的国语比赛活动。事实上,新生代华裔的国语水平比起老一辈华裔已经大大进步,当中固然仍有一些后进生国语能力不强,华小校方也非常重视如何提昇他们的水平,唯每个人能力和资质不一,须採用适当的方法改善,绝对不能一蹴而就。

张教授马来文的造诣深,对教育原理也一定有所掌握,他应该多站在华社的角度思考,与华社多沟通,為华社献策,如何通过符合教学原理的方式有效提昇华裔生的国语水平,而不是质疑华社,认為华社曲解政府的用意。(星洲日报/社论)

 

关中建校迎向正轨

2012/10/27 (砂拉越)国际时报/言论版


~作者:林隆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日前针对关丹中华独中有关"必须参与大马教育文凭试并可兼考独中统考"的宣布,被视为政府就有关课题的最终决定。由于和董总一向坚持的"纯种独中"在本质上有所差异,一般相信将为董总和关丹中华办学机构之间的争论,增加新的爆点。

不过,随着关丹中华独中董事会议决,学校行政与教学皆以华文为主,执行"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制度,以华文为媒介语,学生必须参加独中统考,也鼓励参加政府考试之后,董总方面的态度似乎急转直下,并发文告表示支持和赞赏有关做法,认可关丹中华遵循董总制定的独中办学模式,同时也大力推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优良价值观;董总强调这种办学路线才是符合关丹和全国热爱华教人士的愿望,符合华教发展的长远利益。

最重要的一点,董总认为,只要关丹中华独中董事会坚持和贯彻上述办学路线,到时其学生要报考独中统考应该没有问题。

董总从一开始的质疑、反对、炮轰,甚至恫言拒绝让关中学生参加统考的强烈否定立场,到赞同和表态支持,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两造之间的口水战和牙齿印,似乎有所好转,甚至可能出现大和解的结局。

毫无疑问,关中的办学如果得到董总祝福,不但是学生之福,也是华社喜闻乐见的好事。所以关中董事长丹斯里方天兴对董总给予关中的肯定表示欢迎和感激,且强调董事会在整个办校教学过程,肯定将与董总紧密配合。

事情演变到这个阶段,有如拨云见日,走向正确轨道了,我们真的希望,各造从此停止无必要争论,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全面投入关丹中华的建校大计,大家要同心同德,一起努力将这所新独中建起来,不要辜负华社的厚望。

事实证明,争吵无益,实干才重要,遇到问题只有循正确管道极力争取,才可能产生效果,动辄开炮隔空骂战,甚至政治化都无济于事,那只会使情况恶化,应当引以为戒。

 

真相水落石出

2012/10/29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许万忠

某方人士宣称的关丹「独」中是否货真价实,真相已经水落石出了,只是马华为了洗脱典当华教罪名,妄图硬撑到底爭一口气;还有那位半路出家的工商鉅子,不知基於何等因素,一再坚持「边办校边等待」,还和马华唱双簧,要华社等著看开课的时候,採用哪类课程。

首相日前在中文电台解释关丹「独」中爭议时,强调政府批准这所华文中学是一个「创意」和「双贏」的解决方案。他说:「我们提出了一个创意的解决方案,我们说你可以拥有这所学校,前提是你必须参加大马教育文凭(SPM);是否要考统考,那是由你来决定。」

《一个大马转型计划》虽然引起诸多爭议,但是君无戏言。首相的「必须考SPM,统考隨意」,已经廓清「是不是真正独中」疑云;黄道坚继续强调「必须参加统考,SPM隨意」,与首相的话南辕北辙,岂非公然否定首相?

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在当天下午立即为首相缓颊,宣称「关丹中华中学的批文中,完全没有提到强制学生报考SPM这点。」

记者指出首相今早才在电台节目上提到这点,他的回应是:「不,我想他指的是国语。」避重就轻,怎能取得华社信任?

今年的马华代表大会激烈攻击行动党之余,廖中莱和魏家祥也猛力抨击董总,还启动「为关丹中学筹款」运动,目標100万。號称百万党员,堂堂一个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政党,仅承诺建校所需1/30款额,岂能不貽笑大方?

华总会长方天兴是另一个信心十足的人,他兴高采烈对记者说,首相已经再三保证关丹中学的学生可以参加统考了,华社无需多虑。他大概忘了之前说看过批文,保证「没有问题」,批文货不对版,却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他更可能忽略了这件事不但严重影响个人信誉,华总也被拉下水,以为华社还很信任他。

魏家祥说「教育总监有没有澄清第8条批文已经不重要」之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这句话令「边办校边等待」的说辞沦为手段,一再这么强调已无意义。华社要的是货真价实的独中,不是几个「领袖」声嘶力竭的「保证」。

以方天兴雄浑財团之力和广泛人脉关係,筹3千万建校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华社有必要出钱支持妾身未明的学校吗?方天兴和黄道坚从未保证货不对版原银奉还,万一出现的不是真正的独中,捐出去的钱肯定拿不回来,那时才来后悔,为时已晚!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