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47 辑



关丹中华参加统考的商榷

2012-10-1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程材

独中统考创办至今近40载,它已是独中身份的象徵,也是董教总的品牌事业,对内起著团结凝聚全国独中、统一办学方向的作用,对外是独中生的一张名片,是独中生走向世界的学术凭证。

就因為独中统考的这层意义作用,最近有一些政治人物和别有居心者在各方面确凿论证“关丹中华中学"不是一所华文独中之后,借独中统考大做文章,蓄意扭曲是非,宣称“為了证明关丹中华中学是独中,董总应该先准其参加统考",否则,董总应负起“判定关丹中华中学不是一所独中"的责任。

实质上,并不存在“关丹中华中学参加独中统考"的问题。

首先,独中统考纯為华文独中而设,仅作為衡量独中学生学术水平的一项内部统一考试,而非对其它源流学校学生开放的公共考试。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独中统考只是对使用独中统一课程的学生群体进行学习评价,不适用於其它课程源流的学生。虽然社会屡有“开放独中统考"的舆论,但都遭独中统一考试委员会以“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註:根据前教育总监慕勒的说法,政府最终没有採取行动阻止独中统考的举办,因為那是属於华文独中的内部考试,没有外校生或外人参与,如果违反此条规,政府将採取行动。)严正否决。关丹中华中学属於实施国家教育课程KBSM的“私立中学",而不是採用独中统一课程的华文独中,身份不符,当然不具备参加独中统考的条件资格。

其次,独中统考建制以来,积极寻求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大专院校对统考学术水平的认可。这些学术机构和大专院校整体评估了华文独中的办学体制、学制、课程、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结合彼等的入学录取标準,為独中统考文凭持有者界定了最低入学条件。一些国家地区(如日本、中国大陆、台湾等)的大专院校还规定独中统考文凭持有者必须修读6年完整中学课程才能申请入学。

為求独中学制、课程、考试的一体化,以利於独中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升学福利保障,独中高中统考规定与考生必须修完高中阶段3个学年课程。年前,有某华文独中拟更改学製成“3+2"五年制而被独中统一考试委员会否定与考资格。可见,為了维护独中统考的品牌、公信力、学术素质与国际形象,严格界定与考资格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

回头看关丹中华中学,实施的是国家教育课程KBSM,其学制是“3+2"五年制,自然不符合独中统考报考资格。

总的说来,从学校办学性质、学制、课程体系等方面看,关丹中华中学并不是一所真正意义的华文独中,是没有条件资格参加独中统考的!

至於独中统考是否对关丹中华中学开放,决定权不在於董总,而是取决於教育部是否修正关丹中华中学批文,明确该校华文独中身份并实施独中统一课程。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程材)

 

由关丹独中谈到大蓝图

2012/10/20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铎

有关申办关丹独中的事件,已经纷纷扰扰了一个时期,很多相关人士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批文的出现,大家肯定那是一所如假包换的国中。因为批文指定学校采用国民中学的综合课程(KNSM)或中学標准课程纲要(KSSM),而非按照独中通用的统考文凭测试。华文也只列为选修科。这样的中学怎能算是华文独中呢?

当然,批评者尤其是董总就使用了「典当华教」及「出卖华教」的用词,而申办当局三造及马华也极力否认,尤其身兼华总会长的方天兴更是信誓旦旦那是一所独中。工委会也坚持要教育部在批文中注入「统考」及「独中」字眼。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曾清楚交代,统考文凭是隶属董总的考试主权。教育部只能批准本身管辖的课程,私立学校要办教育部课程以外的考试,该部也没禁止。

说起「统考」,那是1974810日全国独中董事及校长联席会议通过,由1975年起举办的「独中统一考试」。举办统考为当时的教育部长敦马哈迪医生所知悉,于19751027日在国会大厦召见董总代表,他要求我们取消举办统考,理由是它將制造另一种教育系统,破坏国民团结,对国家没有好处。而我们则告之以统考只能供独中学生的內部考试,以鉴定成绩,而非公开让外校学生参加。

当时的教育部长非常不高兴,並恫言若我们一意孤行,將会面对法律的制裁,但为了华教前途著想,我们不理会马哈迪的警告,並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马哈迪也只好徒呼奈何!

现在关丹中学明批是一所私立的新中学,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强调「关丹是一所俯顺民意而特別开设的独立中学(並没有指明是华文中学),而且运作的条件是学生必须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如果要考统一考试,那是你自己的决定。」

华教人士原希望首相能对关丹独中批文作出一些口头承诺,或支持修改批文內容,让教育部能从善如流从速修改批文,但从纳吉的谈话了解这希望將会成空,这是教育体制的限制,60间独中已明文规定一间也不能多,教育部也不会增添「独中」及「统考」的条件在批文中。

SPM是一项政府的考试,关丹独中的学生一定要参加,至于「统考」可有可无,因为它是属于校外的考试,政府是不承认的。说它是双轨制,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根据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告诉我,如果学生参加「统考」,那是违反教育法令的,这点不可不察,除非董事部有真正主权。

对方天兴及马华过去的承诺,我们不能冀望太高,他们为了某方面的隱议程作出的保证,都是没有实效的,尤其是方天兴的保证。

而马华虽是政府的一员,却没有实权,对决策根本起不了作用,往往事后才做消防工作或呈备忘录之类,我们希望马华能事前征询华社的意见再制定政策,而不是事后再「亡羊补牢」。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已经出炉,它已危及华教未来的发展。马华应有所作为积极领导华社发出应有的声音,甚至反对那些不利华小独中、国中的措施。

如今,教育部破坏华小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所以教总说它將华小「国小化」,导致华小变质。马华应慎重看待此事,不要再被千夫所指,是所愿也。

 

首相说了算

2012/10/19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念君

党团领袖从教育部高官手中接过批文后,关丹复办独中似乎迎来雨后晴空,但批文内容却讳莫如深,迟迟不公开,引起多方揣测,董总质疑这是一所变种独中,华总会长方天兴则保证批文没问题,有人开声见好就收,别往鸡蛋里挑骨头。

批文终于曝光了,没提双轨制及必考高中统考文凭,反而清楚列明以国语为教学媒介语,必须采用国中课程纲要(KBSR),学生参加政府SPM考试。

我曾在峇株华侨中学(后改名为华仁中学)念书,4个儿女都是校友,对独中的办学方针与内涵,不敢说了然于心,但也知晓其物质与灵魂。

批文内容,那是什么类型的独中呀?更令人觉得诡异的是,它限定学校得在两年内落实及招生。

关丹中华中学在本质模糊不清下,有人抓住第八条文当挡箭牌,涂脂抹粉仍然有发挥空间,足够条件办成一所真正的独中。

首相承诺可落实双轨制

有人指批文得来不易,让关丹华社来决定建校事宜。

于是工委会议决一边筹款办校,一边要求教育部厘清批文。

教育是千秋大业,建校更须通过繁琐手续;有了校地,得向土地局申请土地转换用途、土地的规划、建筑图测的批准。召标动土,顺利落成至获得住用证,一一耗时费力,一些华小盖校舍往往得拖拉三几年,让董事部伤透脑筋。

当然,依我国惯例,有钱使得鬼推磨,通过特殊关系,或可扭转乾坤,得到意外惊喜。

本月7日,首相在彭州华团27周年庆宴上承诺与说明关丹中华中学可落实双轨制,除考大马教育文凭,也可报考统考。

方天兴喜不自胜,再三吁请华社别多虑,绝不会典当华教。

不发新批文难安民心

然而律师陈思源却提醒大家,不论官方、民间的任何契约,都得依照法律行事。如果教育部没发出新批文,注明学校媒介语为华文,华社就不能真正安心。

我国以法治立国,立法、执法,司法奠基。这已经不是个专制的时代,以“人治”来管治国家。首相为首的政府只是授权管理国家,不能以个人的意愿行事,在国家现有的法典下治国,岂可以主观立场说了算?

批文内容哪一条可确保关丹中华中学可以实行独中课程及参与统考?看来,批文的争议不会因首相的言词而停息。

陈思源以法律角度点出要害,并非杞人忧天,这也正是热爱母语教育的同胞所深切关注的。关丹复办独中满途荆棘,争论纷扰不会在近期落幕;政客高官、社团领袖、商贾儒生各有说词,宛如长篇连续剧,让草民看得眼花缭乱,要分出善恶是非,惟有“听其言观其行”,才能获得答案。

 

华小的警钟

2012/10/19 (砂拉越)联合日报在线/评论版


~作者:丛不弃

近一段日子来,华社似乎都聚焦于独中课题的争论,尤其是针对关丹中华独中的地位问题,各造更是针锋相对,争得脸红耳赤。

独中是华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造在关丹中华独中问题上产生分歧和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独中,为了华教,相信最终能取得共识,为独中今后的生存和成长创设更美好的前景。

然而,在大家都把关注点放在独中课题上的时候,华小课题在不知不觉间似乎被冷落了。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刻,对华小有着深远影响的《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公布,敲响了华小的警钟。大蓝图所提出的强化华小马来文教学的措施,最终是否将导致华小变质成如假包换的“国小”,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最令华社难以接受的是,大蓝图虽然一方面表示会继续维持现有多源流学校的制度,但另一方面却又指多源流学校的存在不利于国民团结。因此,今后政府将会继续大力发展国小成为全民首选学校。同时,大蓝图在强调学生至少必须掌握国语和英语两种语文时,也鼓励学生掌握其他附加语文,但却故意不去提及华、淡小学生首先必须掌握本身的母语。政府竟将华文和淡米尔文列为跟其他外语如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及阿拉伯文一样的“附加语文”地位,加上它认为多源流学校的存在不利于国民团结的观点,正好反映当局对华小和淡小一贯来不重视的态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华小和淡小长期来无法获得当局公平对待的根本原因。

值得大家警惕的是,虽然基于《联邦宪法》赋予各族群发展本身母语教育的权力,当局无权关闭任何华小或淡小,不过,通过“变质”的方式,让华、淡小徒有华、淡小之名,而无华、淡小之实,也未尝不是一种最终落实“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的有效途径。大蓝图计划于2014年起,国民型小学由4年级开始,采用与国民学校同等程度的国文课程纲要,并计划对46年级国语程度落后的学生于放学后进行每周5个小时的恶补国语。长此下去,华、淡小的国文实际授课时间无形中将会大大超过华文的援课时间,从而完全改变了华、淡小以母语教学为主的特征,这也意味着华、淡小的名存实亡。

总之,左读右看,大蓝图并没有摒弃当局一贯的单元教育思维,反而进一步强化国小成为全民首选学校的政策,同时在不断增加华、淡小国语授课时间和节数的情况下,华、淡小的“国小化”看来也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已。 (文:丛不弃)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