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

感恩回母校宽中执教.马来姐弟30年华教情


感恩回母校宽中执教.马来姐弟30年华教情

 2016/10/15 星洲日报/国内版


贺凡与姐姐颜蒂从新山宽中毕业后,如今同在宽中古来分校执教。
(柔佛.新山15日讯)一对姐弟,从华小到宽柔中学到宽柔专科班(南方大学学院前身),毕业后再回到宽中执教,这段跨越逾30年的华教情缘,如果是发生在华裔姐弟身上并不足为奇。然而,这是古来一对巫裔姐弟真真实实的人生经历,这故事就值得一再传讲了。
本名为Yanti Binti Mahat的颜蒂(46岁),以及本名是Hylmi Bin Mahat的贺凡(45岁),目前皆为宽中古来分校的国文老师。
获颁杰出校友奖
两人分别在母校宽中执教了已有20年和19年的历史。而且,姐弟俩在宽中执教期间,都曾经得过年度服务绩效评估优异奖,不仅如此,来临11月,他们也将齐齐获颁南方大学学院杰出校友奖。
颜蒂与贺凡的华教情缘,始于70年代末。当时,在国小担任老师的父亲马贺,基于位于古来武吉峇都的住家与他执教的国小相距太远,遂决定将5名孩子(41女)全部送入当地唯一的学校──柏图华小就读,因而为子女牵起了一段特别的华教情缘。
初学华语痛苦经历.老师耐心教导
颜蒂和贺凡坦言,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学习,一开始肯定不容易。他们也都有过学习华语和写中文繁体字的痛苦经历,所幸校内教师都很体恤他们的处境,以耐心和爱心慢慢教导,奠定了他们的基础。
贺凡指出,那个年代少有巫裔家庭将子女送入华小读书的情况,因此,父亲的大胆决定,曾经引来巫裔邻居和亲人的异样眼光。
“我觉得我母亲当时肯定承受了很大压力,因为一些人怀疑我们到华小读书,吃的食物是否是清真的,其实,为了我们,母亲每天一早就起身准备好便当让我们带去学校。”
回想过往,他们反而觉得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童年记忆。因为在学校,他们有机会学习正规华语,但回到家后,与大多数的华人小孩“混在一起”,又学到了很口语化的华语,以及当地客家村的客家话。
他们的童年,就在与童年玩伴一边打弹珠、玩游戏,一边又一起过中秋节、提灯笼这种即和谐又美好的日子中渐渐长大。
面对数学压力大.老师同学鼓励终毕业
一般的巫裔父母,或许只让子女在华小就读6年后,就让孩子转入国中升学,不过,颜蒂和贺凡的父亲思想异常开通,他听了华裔朋友介绍新山有一所很不错的华文独中后,就鼓励孩子们继续到宽柔中学学习。
结果,在他们的家庭中,有4姐弟陆续考上了新山宽中,尽管老四最终选择于初中二时转校,但其他3人坚定熬过了独中重重的课业压力,顺利毕业。
颜蒂和贺凡坦承,他们的强项都在文科,遇到数学真的没辄。
一度放弃想转校
贺凡更表示,高中二面对深奥的微积分,他的压力特别大,害怕数学不及格就要留级,为此,他一度想要放弃独中的学习转入国中。
“当时,教师知道了我的问题后,帮助我分析情况,鼓励我勇敢克服,与此同时,同学们对我也很好,他们通过课后的读书会教导我,帮助我熬过了这个难关。”
颜蒂和贺凡指出,临近高中毕业的时候,教师甚至鼓励姐弟俩到台湾深造,而贺凡也填报了志愿表,不过,最终两人都没去成,反而先后在我国首个民办大专──南方学院的前身,宽柔专科班──入读马来系。
更客观看待华教 - “学习母语民族权益”
贺凡不讳言,从小在华人群体里长大,心里面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华教的情感。
姐弟俩异口同声说,身为拥有马来家庭背景的华校教师,他们更应该抱持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颜蒂说:“我觉得每一个民族都有权利,而且都要赋予机会学习自己的母语,毕竟语言有其一定的功能。”
针对我国有出现玩弄种族课题的政治环境,贺凡说,他在教专课程里学到一句话,“与国际接轨”,这说明了相关政治人物的想法不应该矮化或窄化,而是要放眼海外。
以国文老师的身份在独中教学的颜蒂和贺凡,也知道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让各族之间了解彼此的文化,加深彼此的认识,以及认同这个我们生长的国家。
让学生了解友族文化
因此,作为国文学会的负责老师,颜蒂会趁8月份的校庆和国庆佳节,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友族文化。
“比如最近一次,我们学会就安排了马来舞蹈表演,让华裔同学认识巫裔同胞的传统舞蹈,而且还有如何穿着沙龙的示范。”
贺凡则曾经带领学生参观宗教场所、华族历史文物馆和马来文化村,让学生了解各族的信仰、文化等,藉此学习尊重彼此。
“我们希望通过‘软’的方式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以及本土的生活价值观有一个认同感,这是很重要的。”
“你做工,我读书”.姐弟轮流打工读书
高中毕业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但这个起点对姐弟俩而言却是另一个艰辛的开始。
原来,他们的父亲在年方46岁的时候突然因病去世,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身为长女的颜蒂决定搁置升学计划,以便工作养家之余,也支持弟弟继续学业。
贺凡就在姐姐的支持下,率先入读宽柔专科班,过后,他又得到机会再前往中国暨南大学深造,期间,姐姐颜蒂也顺利入读已改名为南方学院的专科班。
提到这段往事,颜蒂说,姐弟俩当时就是通过“你做工,我读书”这样相互扶持的关系完成了大专学业,没想到,这段扶持关系也延续到现在,只是如今他们是以“同事”的身份,相互支持彼此。
“我欠华教太多”.贺凡:回母校执教报答
升学道路的一点挫折和曲折,让贺凡觉得自己欠了华教很多,因此,他回到母校执教的原因,除了环境比较熟悉的理由外,最重要的就是回报“华教”给予他的一切。
贺凡在宽柔专科班就读马来系时,当时的系主任张瑞发(现任南方大学学院理事长)获悉他面对经济问题,遂经过一番努力助他申请李氏基金解决学杂费,之后,他到中国升学,也得到了郭氏基金的帮助。
感受华教华社温暖
正因为求学期间感受到了华教和华社的温暖,贺凡受访时不只一次提到“我欠华教太多”。
此外,在华教浸淫多年,这对巫裔姐弟也深深感受到华教情缘是什么,甚至在2010年参与教专课程时,更加深了对华教办学历程的认识,并且为华教斗士林连玉为捍卫华教失去公民权的事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贺凡说,他与姐姐颜蒂参与这项提升教学专业的课程时,姐姐甚至在马来西亚史有关教专法令的课题进行评述时,因为深受林连玉的精神感动而忍不住哭了出来。


【采访手记】
非一般华教情缘
颜蒂和贺凡的华教情缘,相对于一般的华裔子弟,可以肯定地说,比许多人更“深刻”。
即使是华人,也非所有人能像他们这样,接受从华小、独中到华文大专的完整教育,甚至毕业后再回到中学的母校,换一个身份教育下一代。
姐弟俩是在相对保守的环境进入华小,但在华教的薰陶下,他们不仅认同了华文教育,也对华社在这个土地上莘莘办学的刻苦产生认同感。
他们清楚知道现在的政治环境引发了什么问题,因此,他们也不打算静观其变,而是在自己小小的冈位上尽自己的能力,把民族融合的工作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相比于只会破坏不懂得建设的人,“人类灵魂工程师”真的更伟大。
他们的经历和努力,我为之动容。
贺凡()与学生开心合影。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