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星期二

吉里汶岛的补习班




作者简介



《读者来稿》

吉里汶岛的补习班
渔夫

在印尼廖属吉里汶岛,除了国民学校,还有四间华裔社团与神庙办的,以及一间教会办的三语学校,教读印尼文、华文、英文。
由于新一代要学习多元文化,补习班应运而起:有印尼文补习班,英文补习班、华文补习班、心算补习班、速成补习班,这些是有固定的教育场所。
还有一些家庭补习老师,大都是提供补习印尼文和华文。他们通常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教导,学生起码也要三个或五个一组。老师一天就要跑几个家庭。也有老师在自己家里执教好些学生,是轮班授课的。
在军政时期,虽然禁止华文教学,但也造就一些躲躲闪闪跑家庭教华文的赤脚补习老师,每天为了教导孩子识字,他们冒着多少危险,躲避着警察,跑上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日以继夜为补习华文而奔波,教学时间是五或是六天制。因此,这里的孩子们一般上都拥有华文识字基础,还能讲华语。
上述非常时期也有在自家办补习班。有收费的,也有义务教育的。教科书有的是早期幸存下来的,有的是自编的。那时的华文书本以及华文帐簿,被当局下令烧掉,几乎绝迹。
过后,人们才偷偷地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台湾运进华文教科书,普及华文补习教育。虽然不是公开的,但也少有大事故发生,因为大家都很谨慎,教完书,都把书本收藏好。
事过境迁,今天补习班已林立,提供了学习多元文化的方便。一些家长为了跟随与适应时代潮流,一个孩子一天就要上几个补习班,造成他们精神上,体力上重大的负担,这又出现了另一个负面倾向,有需纠正。


补习班的小老师
渔夫

  “爷爷,我想在补习班学教书!”几位毕业生的要求,我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先安排在我教读的班里助教。
我便开始招生:第一班已两年多,学生只有十位,由蔡可盈与许妙汁执教;另一班也一年多,小学生有十六位,由洪嘉妮与许妙琴执教。教学是从幼稚园开始,刚来读的小学生一般上是6--7岁左右。
咱们这个华文补习班是七年学制,幼稚园一年课程;小学六年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七年补习班华文教育是漫长的,因为不是正规教育,颇有流动性,插班生也有,能完成七年教育的也有。
那时,毕业生的求进与献身教育精神,感动了我,想到的,小老师们是未来文化教育薪尽火传的接班人。我有考虑到,这几个小老师,读完高中后,教学时间只是两三年,她们就要到外地攻读大学。她们的理想是:晚间读大学,白天教书,半工半读。
我也想到,她们留下的补习班学生只读到几年级,至少还有四个年头,总不能就此搁下停学,可这个担子可不轻啊!是两个补习班,要找个补习老师代替可不易的,当然的由我接班。
想到的是:只要时间与岁月许可下,能力撑得下,担子顶得下。老骥伏枥,能够为普及华文教育,教育下一代国民子弟学习中华文化,掌握多元文化,那是作为一个华族公民应尽的职责。
每一次下午3点上课前,四五十位孩子,聚在大门前时,有送孩子的家长,热闹兮兮的。有时与家长交流,对他们的信任,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教育成长。
课余与小老师在教学上的交流,看到她们的成长,看到她们的懂事,看到她们的学习态度;看到她们与小学生融洽在一起,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带领着小学生们一起进步。
小老师在补习班教书只是短暂的,但文化教育的道路是长远的。祝愿她们继续努力学习,为发扬中华文化,贡献一分力量。


华文补习班,许妙琴,洪佳妮 


后排左起许妙汁,蔡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