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04 辑


放下歧见寻共识

2012/09/0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理性对话、异中求同,为关丹復办独中计划寻找各造都能接受的方案,让关丹中华独中建立起来,才能解决彭亨州学弟子离乡背井到独中升学的问题。

 华总、关丹復办独中工委会及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会,週五首次与董总就关丹中华独中课题,展开3小时对话交流,虽然这场交流会没有达致共识,但是4造理性对话,是解决关丹復办独中问题的正面发展。

 爭取在关丹復办独中之路崎嶇,彭亨人等了20多年终于盼到一所独中,可是当关丹中华独中批文发出后,又出现变种独中爭议,为关丹復办独中的努力添了几分忧虑。

 鼓亨州需要一所独中,是不爭事实,为了实现彭亨华社的愿望,在最短时间內看到中华独中立足关丹,各造必须先放下歧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包括提出可行办法,而不应在同一个问题爭论不休。

 由于关丹復办独中爭议,主要围绕在先建独中后釐清批文与先釐清后建独中,因此,参与对话各造应从这个主要爭议点切入討论,以寻找共识。

尊重彼此意见

 参与对话各造,都是为了华教与独中发展而努力,大家目標一致,就是將关丹中华独中办好,任何意见与建议,必须以华社意愿为依归。

 既然大家都是为独中、为华教,若有不满,就应通过理性对话、尊重彼此的意见,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总比隔空喊话更实际。

 爭论將会拖慢进度,也令华社给人一盘散沙的负面印象;只有在各造达共识、携手合作,才能加速实现关丹拥有一所独中的目標,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的局面。

 

谁在为难华教

2012/09/07 (砂拉越)星洲日报/ 评论版

~作者:田诗其

最近,董总与马华在华教课题上闹得沸沸扬扬,双方为华教、为职责、为过失、为办事不利爭得面红耳赤,不禁令人摇头嘆息。

董总主席叶新田点出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对华教课题犯下诸多的过失,并要魏家祥下臺。

华教课题,从立国至今55年来,董总与国阵华人代表政党之间,一直存在著纠缠不清的爭议。

但是,为何此次董总会向魏家祥发难?也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在客观因素下,数年来华教悬而未决的问题,成了双方互相对峙的缺口。

號称代表华人的马华政党,在立国55年来,在实现华教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愿望,迟迟无法兑现承诺,要向广大华社及华教组织交代,实属难以启齿。

董总一味指责华教课题多年没获得改善,而自魏家祥出任副教长以来,问题变本加厉地日益尖锐及严重;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有必要引咎辞职。

董总的强烈措词,站稳在捍卫华教的立场,另一方身为政党领袖,竟然办不到又无法兑现承诺,最终被组织团体公开批评和要求下臺,在民主议程上不能说是不符合常理。

在外国如日本、臺湾等,常见到某部门的部长办事不力,则勇敢站在臺前向眾人道歉及引咎辞职;只是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上,引咎辞职的文化却是令许多本地的政治人物看不惯。

不过,话又说回来,官拜副部长的魏家祥,既非部门的掌权决策者,一方面又得面对华教组织的炮轰,在解决华教课题上,只能扮演夹心人的角色,卡在该职位上,左右都为难。

追根究底,到底是谁在为难华教?是马华,还是董总?说实在的,只有魏家祥的上头比谁都更清楚。然而,董总更有必要找“对”人,对癥下药。

在捍卫华教的立场上,確实可以理解董总的苦心,特別是一直来,在政治阴谋的驱使下,华教课题多次的被耍,甚至在模棱两可的承诺,一直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

撇开董总与马华领袖的恩怨不说,无需花费分文的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增设独中与华小、华小制度化拨款、华文教师短缺一箩箩课题等,都是老掉牙的课题。

数十年来,问题一直重演,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诉求,若执政政府老早拿出诚意解决,也许,问题也不会如此復杂。

站在华教组织的立场和考量,也许,目前趁著国选前的政治趋向,正是有利爭取华教权益的最佳时机。

回首过去,华教走过了坎坷曲折、荆棘满途的道路,如今谁都不愿当华教的罪人。然而华教问题不能只是靠“发泄、抗议、批评”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实际问题还是在於源头,不管议程如何,在维护华教权益上,还是需要政治与华教组织的力量全面配合。

但愿董总与马华领导层在为华教爭课题上不要继续搞意气之爭,更別为了逞个人英雄、夹带著个人恩怨与私利。別忘了,华教堡垒的兴存,毕竟靠的是华社团结力量来延续薪火。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田诗其)

 

围“魏"救赵?

2012-09-0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杨丽琴

董总发起“926华教救亡抗议活动",要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引咎辞职,不期然令人想起“围魏救赵"的典故。

“围魏救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计。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都成邯郸,赵国请求齐国出兵相助。齐王派田忌、孙臏率军援助。孙臏认為必须避实击虚,魏军既然以精锐兵力攻赵,国内必然空虚,遂领军进军魏都大梁。结果魏军果然赶回都城,赵国的围也就解了。

回到现实,华教正值多事之秋,董总在关丹独中批文与方针上,与多方僵持不下。

另一方面,增江北区华小董事部风波,越演越烈,董总主席叶新田更是成了眾矢之的。

此时此刻,董总眾老本应忙得分身乏术,但董总仍有餘力发动926抗议,而且义正言辞地指出,此举“迫不得已",一来魏家祥无才无德,无力解决华教问题;二来董总“有理由"相信,魏家祥是打击华教组织(董总当然首当其冲)的幕后黑手。

董总一棒打二鸟,自然引起支持与反对的声浪。

关丹独中批文,存有灰色地带,确是华社心头一块大石。批文具有“想像空间",是基於教育法令和程序上的约束,让人感无奈、不安。修改批文,要一所名正言顺的独中,是很多人的心声。

只不过,华教斗争路漫长,陪伴董总一路上“长征"的还有马华眾多歷任副教育部长。為何迟至今日,才出现“倒魏"的声浪?魏家祥的表现当真如此不济,远不及其前辈们?这当中的厉害关係,一样让人有“想像的空间"。

董总及其领导层在华社的地位一向崇高,但近日却屡屡遭人“攻訐",而且就如“破窗效应"般,一发不可收拾。这让人看出了其中端倪: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积怨亦非一日造成。华教社团内部问题,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

纵观董总救亡行动主旨,要求首相和政府正视华教问题,师出有名,但要求副教育部长换人做,则有“画蛇添足"之嫌。惟董总显然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当然,大家依然有支不支持926抗议行动的自由。可在那之前,不妨细思量:围了“魏",救了谁?当真救得了华教吗?当真改得了目前的教育体制吗?(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杨丽琴《星洲日报》高级编辑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

2012-09-0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安焕然

SPM历史科必须及格,而且明年起歷史科分三试卷,需考逾6小时。这显然是一项本末倒置的举措。如果说当今的国民仍然欠缺歷史意识,问题出在我们的歷史“教育",而非歷史“考试"。

学生把準备历史考试视為畏途,很多时候是因為历史科要考的范围实在太多和琐碎,又不知背啃有何意义。惟有些人对历史考试能应付自如,不是因為他喜欢历史,而是因為他抓到了答题的技巧窍门,知道历史考试的标準答案要的是甚麼,但考获佳绩的学生对历史的态度和兴趣,却有可能是不屑的。

对历史缺乏一份温情,即使在考场上煎熬了6小时而获得佳绩,这样的历史教育仍然不具备意义。增加历史课本的厚度,考题出得既繁复又钻於细节,亦别妄想能促使学生对歷史的尊重。

历史的编写无需事无巨细的罗列,它还需优美的文笔,生动的叙述有致。即使是要让历史教育具有一种整体的“爱国"史观,只要抓住融会贯通的史料匯纂,把握住历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普遍性和关联性即可,而绝非增加历史考试的时间、形式、范围和内容。

历史教育之所以失败,还在於那些以偏颇的史料来撰写的历史课本,以及那些缺乏生命气息,被标準化了的历史考试答案。对於历史的叙述,我一直有这样的信念,泛政治化的课题常常只是社会衍变的表层现象。历史的编写和教育,它不应仅是以政治认同的意识型态為考量依据,也不应只是聚焦於各项政治事件、政权更迭,或是拘泥於历史小考据,更不能以狭隘的自我本位為中心,来看自己的国家、看世界。我们需要更开阔的胸襟、深邃的眼界,更广面的历史阅读,从经济层面、科技工艺、宗教文化、区域协作等等,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冲突和交流,以及探讨其历史发展的各种转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叙述亦具有多样性。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指出,时代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历史格局,因而我们必须从历史格局的变化来解释历史,而再也不能用旧的历史格局去论述历史事件。然而,如果我们的;历史教育仍然是在缺乏多元思考的体制裡行进,甚而沦為政治宣传工具,那是悲哀而愚昧的事。早在2千年前,汉代的司马迁就已意识到,写历史是為了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读历史,是训练我们对当下存有看法和意见的学问。

而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呢?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裡以“打鬼而借用钟馗"的叙事手法,指说世道衰废,当年的孔子為鲁国司寇,那些既得利益的贵族诸侯视孔子為他们的危害,处处设置障碍去阻挠孔子理想政纲的实践。孔子知道他自己的意见是不被採纳了,政治主张不能施行了,乃以写历史的方式,把自己对历史的观察,予以评论、褒贬,借以贬责当下无道的天子,斥责胡作非為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

如果重视历史教育,我们的历史教学容不容许“异见"和诚实的讨论?把历史考试的时间加长,说是為了方便学生準备应试,强调历史科可以“开卷"考试,那想问的是,当政者及受委的历史科考官能不能接受那些超越标準答案的真心话,从多元视角、情理有据的对顽固贪婪的既得利益者进行“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而严厉抨击的精彩答卷?

不用延长考试时间,不用要求考试必须及格,当历史教育的真义获得阐扬,那是让政客群小闻之丧胆的时候。(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安焕然南方学院中文系主任)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