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16 辑


华教前路在何方:写在926抗议之前

2012/09/22 当今大马

~作者:孙誉

华教界近期所发生的风波清楚反映华社对华教立场的分歧,一方主张坚持维护母语教育的权益,另一方主张服从单元教育的政策。

其实两方立场切割存在已久,只不过平时被扫在地毡底下,如今在阳光下摊开来,抖得尘土满天飞扬,看起来比较“壮观”而己。

主张维护母语教育的董总,今年连续推展几项大动作诉求运动,包括325华小师资严重短缺抗议大会、520关丹申办华文独中请愿以及729昔加末申办华文独中,皆获华社群众大力响应,迫使当局稍让一步,做点“俯顺民意”的门面工夫,例如成立一个以副部长为首的“内阁华小师资短缺特别委员会”,以及批准关丹中华中学的成立等。

事实证明,内阁华小师资短缺委员会只处理一些枝节问题,魏家祥对董总提出按国小方式制度化培训华小师资的要求充耳不闻,董总只好退出圆桌会议以示抗议。

关丹独中批文更成为大众笑柄。关丹华社苦等26年,全国支援的5000人请愿大会议决通过的,明明白臼要的是一所华文独中,让州内千多名家长不需让孩子越州升读华文,可是政府却在批文中指定修读国中课程,华文被列为附加课程,统考只字不提,只灰灰地说“教育部受通知会教导其他科目”,难怪华社除了马华,没有人对这种批文感到满意;也没有人敢肯定这是一所华文独中,除了马华及其同伙之外。

增江北区华小董事会纠纷也是,在华教风波升级后,原任董事长叶新田领导的董事会,一夜之间被另一帮未经合法手续产生的“董事会”完全取代,而之前魏家祥表示他曾经讲过6次,“只要把董事注册申请表格交到教育局就自动生效”的话,也就自动生效沦为谎言,明眼人都看穿这是故意通过行政机关拆身兼董总主席叶新田的台。

拥护单元教育政策的政党人士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责叶新田搞个人名誉地位,董总另一位领导邹寿汉署理主席说得好,搞政治才有希望升官发财,搞华教就从来吃力不讨好,他们从事华教工作几十年,现在身为华教最高组织的领导,假如面对挑战不敢面对,不采取行动争取权益,做个逃兵,岂不愧对华教先贤捍卫民族教育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反观现在的马华新生代,争上位抡爬头,不惜以民族权益作为奠脚石,对典当华教的头头吹嘘奉承,涂粉抹脂,民族气节荡然无存,与当年的总团长沈慕羽相去何止千里,马青先锋队之歌顿成绝响,与华教自划鸿沟,马华还能有什么作为?

华教前路何去何从,要回到华社手中作一抉择。其实还是只有两条路:坚持维护母语教育,或者服从单元教育政策。董总订926日到国会向首相上书,投诉副教长魏家祥渎职,要求首相重视解决华教课题,请问,你的选择会是什么,支持,还是反对呢?

 

董事会主权 与董教关系                          

2012/09/23 犀乡资讯网

~作者:于东

独立中学是民办中学,由华人社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兴办,并由此组织董事会来主持、管理,谋求生存、发展。砂拉越的华文独立中学除了公教中学是由教会主持和委任董事会管理外,其余的都是由民间自组董事会管理之。然,多数学校的董事会都是两年一届的通过赞助人或赞助单位选举产生。这就是说,董事会是受托予赞助人、华社来管理学校,反过来,董事会须向赞助人、华社负责的。

由于独中是民办学校,其主权自然是属于民间和其代表,即董事会。同样的,政府学校的主权在于国家教育部。

所谓主权?对学校而言,其董事会(国中是教育部)是在其领域内拥有最高权力。依据这种权力,可按自己的意志制定内外政策,办学方针和处理一切事务。但,董事会是来自赞助人的委托,必须接受赞助人和赞助人大会的监察、监督;赞助人若不满董事会的表现,可以罢免之。

由于马来西亚的特殊国情,华校董事会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但董事会却与华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董事会权大位重,掌控学校财政经济,负责保管校产,制定办学方针、政策,选聘与解聘校长,对教职员的任免审查等。

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董事会有这么大权力?理由简单:所有华校的创立、校产的购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划等,都是华社各阶层人民长年累月,数十年如一日大力支持下,通过董事会来完成的。因而董事会任重道远,是学校产业的持有人,是保姆,是教职员的雇主。教育法令和学校董事会章程都认可其主权及行政权(1957年教育法令下的学校董事会章程,达立报告书第17条和1961年教育法令27条)。

一所学校的董事会或其成员, 霸着毛坑不拉屎”, 对学校情况一问三不知,一年到晚没到校视察, 关心, 听取行政处和教职员心声; 不对学生学习, 纪律, 校风进行实地考察等; 则不仅没行使职责, 更有违华社和赞助人的委托。

同样的, 身为教职员者, 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与身份, 不仅是肩负教育学生之责任,而所作所为要向行政处和更高一级的董事会负责, 要持开放胸怀欢迎董事会之审查与监督。

从本质上说,董教关系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雇员受雇于雇主。雇主自然有职责和权力过问雇员的办事能力,监察其工作表现和守则情况。如果一个雇主聘请了雇员,不过问、不检查,这个雇主很快的先自我“完蛋”。自然, 董事会和其成员大多数(或完全) 都不是教育家和不熟悉教育管理制者, 因而在扮演监督者角色时, 须注意要尊重学校行政处意见与管理制; 若对行政处管理制或工作方式态度存有或发现不妥当和不满之处, 须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商, 讨论和提出不同意见。在一系列协商讨论下,分歧仍无法达共识时, 可依据事情缓急而按步解决; 但是,对那些不能拖延之事, 必要时校董会可施行最后的行政权利。至于不服于校董会 “裁决”者, 可选择上诉和寻找有关团体 “援助”(如独中董联会, 教师会或赞助单位或赞助人大会)

现在有某些人(教员)喜欢讲一句口头禅:“干涉校政”, 来排斥校董会的审查和违抗校董会意见。会说这种话的人若不是分不清职责和彼此关系的话,就是别有“意思”或故意混洧是非,把水搅混。正常而言,学校行政措施等有关校政方面, 是由校长为领导的行政班子负全责。校董会是要放手给校长行使领导权和发挥其职能; 而不轻易插手或干预(除非不得已)。但, 校长必须定期向董事会作报告, 欢迎董事会审查和提供意见。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些董事的意见有偏激或错误,但应该相信大多数人是理性的,是会尊重教职员的,是讲情理的;有不同意见可通过耐心对话, 争取共识。取不尊重,不讲情理的, 绝对是少数。但不讲情理者,终究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若教职员一味以 “干涉校政”来抵制违抗校董会之意见和决策, 这样,一是不尊重校董会(相等于不尊重华社); 二是犯偏激错误和有违 “主雇”基本关系, 形成了对立关系, 则就直接损害到学生与学校利益。

林连玉说:“学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董事会,一是教师。董事们出钱出力,创办学校,维持学校;教师们担任教育工作,发挥教育使命。没有董事,学校办不起来;没有教师,教育工作不能完成。所以在教育大前提下,董事与教师有如车的两轮,任何一方面,是缺少不得。”所以董教相互合作、尊重,是办好学校、教育的大道理。

董教关系,如鸟之双翼,分则两伤,合则两美,学校成功与否,有视董教关系融洽与否。“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间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董事会,就为办好学校奠下根基!

 

教育蓝图五大愿景与转型

2012/09/21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蔡维衍博士

2012911日,首相纳吉推介了今后13年(2013年至2025年)的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华总也成立教育大蓝图研究小组,以便提呈意见。在研究小组公布建议之前,笔者就教育大蓝图的5大愿景及11项转型计划的课题提出一些浅见:马来西亚教育系统五大愿景1.接受教育机会: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的机会,在2020年达致百分百的入学率,也就是“人人有书读”。

“人人有书读”的概念是绝对受欢迎的,教育机会的确必须扩大到穷乡僻壤,让全国每一个角落的适龄儿童,尤其是原住民的子女享有受教育机会。

华文国民型中学及华文独立中学必须在教育大蓝图得到关注及享有应有地位,然后再衔接新纪元学院、南方大学学院等,让华文教育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统一大学入学资格

2.教育素质:在15年内,取得在国际评估机构的教育素质比较评估中,名列世界前三名。

提升教育素质是全民愿望,并认为这是必需达致的。但是不必过于计较是否排名世界前三,整体教育素质的提升才最重要。

目前以不同的资格进入国立大学的做法,造成学子及社会的疑虑,如能改以统一的入学资格,实为较公平并能加强素质的合理途径。

3.公平:将城乡、社会经济或性别之间教育鸿沟减低百分之五十。

在区域、社会层次及性别之外,族群及原住民的教育鸿沟必须得到关注并处理。政府必须正视年轻学子面对进入本地国立大学的不公平机会的颓丧、无奈及愤懑,政府强调历史背景已经无法取得年轻学子的共鸣。

绩效是公正衡量计

华总不反对为保护弱势群体而设的特别名额,但坚信绩效才是公平及公正的衡量计。

4.团结:让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不同信仰及不同种族学生有交融机会,学习了解、接受及尊重不同意见,分享经验及愿望。

我们可以认同不同宗教与不同阶层的各族学生交往,是国民团结的桥梁之一,政府也有必要推动这种团结活动,支持各源流中小学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达致互相了解和谐的学习环境。

认清多元种族现状

然而,华总深切关注在国民中小学日趋回教化的情况,教育部官员及掌校者必须认清马来西亚的多元宗教信仰、多元种族的现状。为了保持国民团结、容纳各族学生的国民学校特色,尊重不同信仰的生活方式乃国民学校必备条件之一。

5.效率:在现有的教育投资预算中,让学习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这些年来,政府对教育投资可与世界富有强国相比美,目前要取得更好地学习成果主要是加强行政效率。在教育部的管制及各学校行政方面若能改变目前单一种族占据高职的情况,重视并反映我国多元社会、多元种族的国情,在现有的教育投资预算,要提高更佳的行政效率是可行的。执政者必须下定决心,全力落实效率管理,让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教育大蓝图的十一项转型计划可说是为了达致上述5大愿景而作。其中第一项,提供公平机会,让学生获得具有国际水准的教育机会。

应取消教育固打制

国家有决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在国际舞台表现其竞争力,是十分可喜的措施。不过,具有国际水准的教育机会先决条件是教育必须采取绩效制。

对于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长期以固打制来维护不同种族的受教育权利,往往牺牲了国际水准的指标。教育大蓝图有必要定下取消教育固打制的时间表。

废除小学及初中考试,改以“校本评估”取代的措施,恐将与第四项计划将教育工作转型为专业的选择,让老师将更关注于自己的核心教学功能有所抵触。校本评估必将增加老师们的文书报告工作。

第二项转型计划是要确保所有学生都精通马来文和英文。

身为马来西亚人,掌握马来文是必要的。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华文已经与英文占同等地位,加上华文也是一部分马来西亚人的语言,华总认为不必等到2025年,政府应立即重视并提升华文地位,协助华文中、小学的发展,取消对60所华文独中的数量限制。

为了让学生精通马来文(和英文),大蓝图定下时间表,让华小学生从四年级采用标准的马来文课程,提升华小马来文程度与国民学校同等,并准备在2017年取消中学预备班。这种措施必然导致华小增加马来文(及英文)教学时间。基于总学习时间有限,可能促使华小减少华文教学时间。

以教育理论来说,马来文(及英文)并不是华小的第一语文,华文才是华小第一语文。

非母语的第二语文教学法有异于母语教学法。董教总有必要研究这种措施是否将造成华小变质的严重后果!同时,董教总有必要研究取消预备班对弱势学习者造成的影响。

此外,华总同意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但强制要求参与则对一些由于家庭或经济因素而不能参与的学生是个大难题。

课外活动成绩应该是在课业成绩之后额外加分的评估项目,不能成为主要学习成果。

第三项转型计划为培养有价值观的马来西亚人,加强回教教育,道德和公民教育。

道德教育须具世界观

正如华总在916日召开的常年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提案,我们不反对回教教育成为回教徒的必修科目,但对于国民学校的行政回教化,扭曲学生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影响年幼学生的信仰取向感到不安。此外,国民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必须是世俗性的世界价值观(Universal Value)。

第四项将教育工作转型为专业的选择,提高教师的入门槛,改善教师待遇。如果今后当教师的都是排名前30%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又高,相信投身教育界的必然是优秀人才。

第五项转型计划要确保每所学校都有高绩效表现的领导人。教育部与公共服务局必须加强并推行校长的升迁标准和继任的规划流程,提高透明度,公布甄选名单,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对于第六项强化的州及县教育局/署以及学校根据需要制定解决方案的权限与第七项充分利用资讯科技,以加强马来西亚学习素质等转型计划表示无任欢迎。实际上,华总出版的《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极力主张教育部下放权力给各州,规定各州、县教育署或局的自主权,也允许学校的校本管理及自主权。

须更多照顾乡区学校

针对第八项转型计划改造教育部门传递能力和容量和第九项转型计划与家长、社区和私人机构规模合作,提升学习者的素质,我们认为乡区学校必须得到更多的照顾及支持。

另一方面,华总赞同家长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之余,也非常同情那些为三餐辛劳的家长,或受教育不高有所限制的家长们无法抽出时间和孩子一道。政府应该设立社会服务义工部门,给予协助,政府始终是素质教育的提供者。

第十项转型计划务求每一令吉的开销都物有所值,取得最大学习成果。既然强调效率,只有把钱用到关键的地方,才是有效的。

最后,对于大蓝图的第十一项转型计划,政府重申提高透明度,直接对公众问责。从2013年起每年发布蓝图目标的进展情况,那些未能达标的部门(包括部门首长)必须负责,赏罚必须分明。

文:蔡维衍博士 (华总义务总秘书)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