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24 辑

 
 

期待更多的“纳兹里"!

2012-09-28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林明华

前天,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在国会走廊代表首相接收了以叶新田為首的董总代表呈上的八大诉求备忘录,如果这只是一般的礼仪程序,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和成果;有意思的是,纳兹里说的一番话,赢得了华社的热烈掌声。

纳兹里说,董总的八大诉求,包括要求政府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是既合理,也符合时宜的。

“我国已经陆续承认中国和台湾的学位资格,為甚麼我们不能承认我们自己的(独中统考文凭)?这个论点是站得住脚的。"印象中,在华教课题上,敢如此直率表态支持的,纳兹里是巫统里的第一人。

你或者不认同他的某些政治立场,甚至觉得这个人讲话太过尖酸刻薄,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是巫统里的异类,用比较平和的说词,他或许可被称為开明的鸽派人物。

纳兹里曾经多次与前首相敦马哈迪对上。面对咄咄逼人的敦马,他一点也不留情面,直批这位前首相一手扶植的国家干训局的课程只突出马来人的爱国主义,他甚至狠批敦马是“种族主义之父",在任时為了获取人民的支持就说自己是马来西亚人,退位后却只為马来人说话。

在驳斥马来西亚前锋报的一篇指他是“反马哈迪分子"的专栏文章时,他更是旗帜鲜明地表明:“我先是一位马来西亚人,下来我是一位马来人。"并大声反问:“我这样执著,有问题吗?"这一次,他再次“语出惊人",不但在新闻发佈会上把董总的八大诉求一一唸出来,还坦承这些都是旧课题,对董总的立场“深表同情",完全颠覆了华社对巫统部长的刻板印象!

你说他是為了讨好也好,说他是為了选票也好,总之,他对华教问题的开明态度和支持立场,应让那些噤若寒蝉的华裔议员、副部长及部长感到汗顏不已。

可惜的是,像纳兹里这样拥有开放思维,敢於独立思考,敢於言党之不敢言的新一代马来精英,在巫统里即使不是唯一,也是凤毛麟角,孤掌难鸣。

没错!一个纳兹里是不够的,在马来社会裡,在朝野政党里,应该出现更多的纳兹里。当然,单是讲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行动,而第一个行动,就是把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写进你们个人的竞选宣言和政党的施政纲领里!

2年前,我曾在一篇评论纳兹里和马哈迪的文章裡这麼写到:“……我愿给纳兹里一个掌声。并希望这把声音,在巫统和马来社会裡并不孤单。"今天,我仍然抱怀著同样的希望;虽然,在当前政治现实底下,我并没有看到太大的改变,也很怀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铁树能不能开花?

2012-9-27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926日,在大约2千名爱护华教人士相挺下,董总领导人把备忘录交到了首相署部长手上。这个场面除了让人感动,也不禁令人悲从中来。

陆游在《书愤》里有云: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相信用这名句在926的场景,对一个华裔青年而言,是能够表达出,他在少年时并不知道华教的艰辛路,现在看着华教的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之情感。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虽然许多人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就算对有关当局表达了意见,也无济于事,但即使目前华教路越走越难,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华教在这片国土,还会有铁树开花这一天。

926当天,出席者以年长者为主。这点表示年长者虽然可以不问世事,自由地享受退休生活,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华教是他们心头上放不下的大事。这足以证明,华教在这片独立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土,至今仍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关丹独中批文,纷纷绕绕至今,政府仍不愿依据民意,增加一所真正的独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道一纸批文,也比攀上天堂难吗?执政党一味地拖延解决这个华教课题,不但让人民怒火中烧,而且这足以证明,华教路还有漫漫长路等着下一代继续奋斗。

现今的华教人士应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董总已经迈开了一大步,就等着其他华教人士去响应和支持。切莫为了个人利益而误了华教大局。明乎此,爱护华教人士应挺身而出,协助董总办好华教之余,也应把华裔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华教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华教团体是时候不断地向执政党施压。眼看着年长者不惜冒雨与董总风雨同路捍卫华教,在全马各地的华教团体应当提出诉求之余,也要举办轰轰烈烈的华教救亡运动来响应董总。

虽然有些华文报章因为商业利益的考量,不敢过多地报道926事件,但身为华裔的喉舌,中文报有责任及义务把更多详细的资讯传达给读者。除此之外,华文报可以考虑在大选前夕制作《华教系列》,在制造舆论之余,还能向有关当局表达人民的不满。

华文教育,在独立时期是在风雨飘摇中逐步发展。而今,在全球化的时代,华文教育是时下最有价值的教育之一,华教人士应当拒绝有关当局不合理的施政,并向执政党表明,华文教育是全民教育之一,理应得到公平的待遇。

华教斗士应有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豪情壮志来发展华教。但愿在有生之年,我们这一代人可以亲眼看到铁树开花! 

 

何谓公器私用

2012/09/24 当今大马


~作者:孙誉

《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924日在其言路版的专栏中,给董总主席叶新田和署理主席邹寿汉套上另一个新罪名:“公器私用”。

他在这篇就以<公器私用>为题的专栏中,用了超过一半的文字讲述统考历史,最后的结论是“统考不是两位先生所创办,不曾是他们的私家财产,更不能让他们操纵在手上,作为个人斗争的工具”(第14段)。

因此,当叶、邹表示,关丹中华独中如果按现有批文开办,就不是一所华文独中,就不能考统考时,这位第一大报副总编辑就跳出来指责:“这么做的话,叫做公器私用,华社不能接受共同资产被作为私人用途”(第15段)。

我想拜托郑丁贤的是,要判从事华教工作几十年的叶新田和邹寿汉“公器私用”入罪,请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他们过去在学校董事会、州董联会及全国董总服务期间,有没有做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没有,为什么凭一句话就乱指人家公器私用?

叶新田和邹寿汉作为华教最高组织董总的领导人,在关丹中华中学批文的立场上,主张批文必须符合华文独中原则的立场,跟广大维护母语教育的华社群众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继承先贤为华教平等地位坚持斗争了几十年,何曾把华教当“私家财产”,何曾将统考当作“个人斗争工具”?

请郑丁贤不要假装不知,董总成员来自全国各州董联会领导,主持统考的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更由全国华教精英组成,他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维护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他们会允许叶、邹两人“公器私用”吗?请郑丁贤不要低估他们的智慧及维护华教的精神。

再说,叶、邹两人“私用”些什么,“个人斗争”些什么,郑丁贤在其专栏中完全不提,没有交代,教人摸不着头脑,只有罪名控状而无动机,简直是莫须有!

不过,搬用郑丁贤早些时认为“批文应与申请书同读”的道理,将他的指控跟一些政治人物的指控同读,我们或许可以猜中他的意思。

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在同日发表的文告中,指责叶新田和邹寿汉“不让关丹独中考统考,把董总、独中和统考骑劫为个人私产,作为他们个人的斗争和报复工具”,拿这篇文告跟郑丁贤的专栏同读,我们就可恍然大悟。

人各有志,我们尊重郑丁贤的政治选择,要为当权者的单元教育政策辩护,要破坏、打击华教工作者的努力,也是他的权利,但是,我们请他以个人的名义来写就好,不要以《星洲日报》副总编辑的名堂发表。

因为,这么做才叫真正的“公器私用”,除非《星洲日报》承认,其立场就是反华教。

 

董总与华团关係有变化

2012/09/28 东方日报/言论


~作者: 潘友来

926日上午,吉隆坡刮起一场风雨。国会路旁草场的人群,维护华教的决心並没有退缩。大队前往国会大厦时,风雨停歇。举国关注的「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顺利完成,董总提呈8点备忘录给首相纳吉,要求解决华文教育长期来面对的问题。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代为接收备忘录,并与董总主席叶新田等人交流。部长表示认同董总要求重视的问题,包括师资,调派不諳华文教师到华小执教的情况等等。

这位资深马来部长的回应,一时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当然,真情假意未明,我们也不能因此存有幻想。董总经验丰富,知道向政府提呈了备忘录,并不是已经完成了工作。

国会呈书的行动,华人社会出现甚大爭议。如今检视前后,董总显然有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正视,或者说慎重处理董总与华团之间的一些状况。

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当天晚上,我出席一项外交招待会。有位华裔丹斯里问道,这次你们站在哪一方啊?我说报章不宜有所偏颇,心中却深有感触。这说明一个明显现象,人们觉得华社在华教课题上,已经有分帮、分派了。

这事令人感到痛心。马来西亚华教千秋事业,华社必须风雨同路;过去是如此,现在、將来也应该如此。

926行动引发华社明显的分歧,起因之一是要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辞职,马华公会借势反击。董总团队来报社匯报情况时,我们也提这点。华文教育是千秋大业,教育部副部长一人去留的事,岂可相提並论?岂可受其影响?

华教斗爭的本质,就这样被模糊了焦点。

我相信魏家祥的言行,確有过失的地方。但是演成个人针锋相对,双方都失职责。董总坦承初期剑指魏家祥个人,確有不妥当的地方。后来的匯报讲解会,也为时已晚。而926当天上到国会,並没提出辞职一事。

我们常说破坏已经造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个破坏,却让人看到潜伏著的內部问题。华裔同胞对华文教育的拥护,还是同一条心吗?华社各界、党团对董总,还是超越一切地拥护吗?

华社与董总的关係有所变化、有所隔离,是一个重大问题。

华总与教总,对926行动都採取「认同但不参与」的立场;在这之前,董总主催「华团教育备忘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也是屡请不到。

董总作为华文教育的领导机构,而董总领导人不卑不亢的坚定精神,我们从不感到质疑。如今问题出现,有著错综复杂的因素。如果董总採取主动处理,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態度。这个要求或许不公平,但是,董总的主动肯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华教奋斗一关过一关,满途荆棘,我们需要巩固的力量。

(来源:本地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