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14 辑

全力支持926抗议行动

2012/09/19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汤毅

霹雳州35间华团,914日在怡保举行新闻发佈会,为「926华教救亡抗议行动」造势,呼吁广大社会大眾支持和参与这个抗议行动。

热爱华教的怡保3间华校,即育才独立中学、育才华文小学和霹雳华文小学的董事长潘斯理李梁琬清女士,被推举为发佈会发言人,当年成功领导了霹雳独中復兴运动、现为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主席的胡万铎先生也出席了发佈会並发了言。

潘斯理解释了这次926行动的3项主要目的为:

一,呈函/备忘录给首相,促他正视多年来未解决的华教问题,並从速处理;

二,对政府教育部门处理有关课题的不当提呈看法,特別是一些教育部门负责官员对华教团体及华教团体负责人的囂张態度;

三,行动也在于捍卫华小董事部的主权。从雪州几间华小被篡权的事件引申开来,华小董事部隨时可能变天。许多华小拥有的百万、千万校產也可能隨时被另有目的者掠夺;

潘斯理也请大家放心,这个行动是和平的。这是呈函请愿,而不是示威游行。而主办当局也会向当局提呈申请准许。

这个新闻发佈会只花了两天,打了几通电话便召集了30多间学校董事部、校友会、各类型民间团体与会。这传达了一个信息:儘管前前后后有几只苍蝇嗡嗡叫,但却动摇不到广大热爱华教大眾的坚定信心。而我知道的是:那几只臭苍蝇在村民的断喝之下,已虚弱瘫倒在地。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只要这事符合大眾的愿望,民族的利益,胜利必属于正义的一方。

新闻发佈会不但號召热爱华教人士出席926集会,也吁请大家关心刚刚公佈的「教育大蓝图」,並提出了几点初步看法。这对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团体要將当前目光转移到「教育大蓝图」,放弃对「批文」和篡夺董事部主权的斗爭的企图,给予了揭露。

隨著形势的发展,各种对华教的挑战也越多。这就要有华教团体去解决,要有像董总这样战斗了几十年的团体去领导去行动,要有像叶新田、邹寿汉这样敢面对挑战的人去做!事实上,即使有一天他们荣休而换了別人,只要新人有叶、邹的勇气和能力,我们也一样可以支持他们。而现在,对叶、邹的攻击,是不怀好意,是不能接受的。

 

独中是变种还是绝种?

2012/09/19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林怀龙

我于822日在本版发表拙作“独中目前会变种吗?”。当天吉隆坡中华独中申请在关丹开办中华独中的批文在报上曝光,我看了吓了一跳,怎么教学媒介语是国文,这还能算是华文独中吗?

我发表那篇文稿时的想法是在一个法治国家,没有任何部长或教育官员能使华文独中的本质改变。

华文独中存在但不增加

感谢我的学生陈强勤硕士,将网络上黄集初硕士所搜集有关我国教育政策的资料转发给我。

我阅读之后才发现到所谓华文独立中学(SEKOLAHMENENGAH PERSENDIRIANCINASMPC)早已绝种(不能再增加),而只是保持原状。我现在抄录黄集初硕士所搜集的以下资料以供参考:-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CinaSMPCSesuatu institusipendidikan yang menawarkanprogram pendidikan peringkatmenengah yang menggunakanbahasa Mandarin sebagai bahasapengantar untuk menjalankanprogram pendidikan yangdikawalselia oleh MalaysianIndependent Chinese SecondarySchoolMICSSExaminationBoard.这就是说华文独立中学是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而其教育计划则是受华文独中考试局监管。接下去的条文规定全马60所独种即不可减少,也不能再增加:

Bilangan SMPC yang sediaada sebanyak60buah dikekalkantanpa sebarang dasar untukpenambahan atau pengurunganbilangannya.”

以上条文可能是在1996年,教育法案修正以后的产物。我相信教育部副部长或是在任的独中人士,尤其是华教界最高权威机构董总不应该不知道这些条文的确实存在,或者是某些教育官员所杜撰。

1996年修改1961年的教育法案时,华社及华教人士只注重在废除教育法案第21B项,“教育部长有权在认为适当时将国民型学校改为国民学校”的条文,而没有注意到对华文独中的阐释。

私立教育机构与华文独中

或者,当时华社可能认为华文独立中学只要不被减少就行;又或者因为华教问题太多,董总和华社为此疲于奔命,而不能关注到所有的问题,结果忽略了这项阻碍设立新华文独立中学的条文。

教育部提供给申请者申请开办“私立教育机构”的表格中并没有申请开办“华文独立中学”

的表格。因此,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相信是用教育部申请开办“私立中小学校”的BPS1表格申请。

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批文中第8项注明教育部有被告知,该校将教导国家课程以外的其他科目。

批准人可能了解华社意愿而开拓法律条文以外的伸缩性范围。

根据上述的条文,除非条文中…“tanpa sebarang dasar untukpenambahan atau pengurunganbilangannya.”这个句子被删除,再增设华文独立中学的申请表格,否则我们华文独立中学已经不可能再增加。但修改法案是国会的权限,部长或教育官员无能为力。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改变现状,我们华社特别是董总,应该强施压力,促请执政党修改法案或法案所附带的上述条文;或者促情民联公布他们执政后对这些教育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否修改法案以解除对发展华文教育的限制。

目前国阵已公布了教育发展大蓝图,对华文独立中学的增办或是对整个华教的政策只是保证存在,而没有提升的计划。

我们希望民联能有明显的表态。如果政策法案没改变,即使民联执政,教育部长或教育部官员也必须依照现有法案条文办事。华社特别是华教的守护神董总,应该明了这个事实。

在槟城州,当年华文中学改制,同时,也保留独华文独立中学地位的,有钟灵、槟华、菩提、日新等中学。(感谢黄福地先生提醒我,吉隆坡中华独中当年也有接受津贴,想必是与槟城的上述中学一样)。

槟城州教育局根据华社的要求,将最优秀的华小毕业生选派进入钟灵、槟华与日新国民型中学,未被挑选的,才进入华文独立中学或国民中学。

因此,在国民型中学求学的都是最优秀的华小毕业生。

到目前为止,我们未曾见过与华文教学有关的私立教育机构(Institusi Pendidikan Swasta),不知道教育部所批准的关丹中华中学是不是第一所这类的中学。

关丹独中问题宜冷静处理

有关关丹中华独立中学办学的申请,我至今无法了解的是:关丹中华独中到底是申请“复办”还是“开办”。如果申请复办(恢复原状),那应该不是增加,教育部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因为没有penambahan

目前关丹华社与董总正因为关丹中华中学的批文问题产生争论,华族维护母语教育的力量可能因此而被削弱。作为深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民族,应该有宽怀雅量、有高度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平心静气,共同商讨下列的两种方案:

1.利用现有批文,开办关丹中华中学,根据第8条批文,开办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以外科目,依照吉隆坡中华独中模式,准备学生应付独中统考,以及自愿参加政府考试;假如遇到困难,再团结一致来共同应付。以目前世界大气候以及我国政治的发展情况,相信我们的团结将是有所作为的。或

 2.索性将批文退回,表示申请者不能接受批文内所列条件,除非教育部再作检讨以符合华社的要求;而让开办关丹中华独中的计划暂时延搁,直到大选过后再来检讨。

(文•林怀龙)

 

学村的意义和精神

2012-09-19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郑良树

在大马教育领域裡,华文教育是很特殊的一环。我们有一千多所华小,它们是“官办"的;中学有超过60所是由华社“民办"的;华社亦致力於“民办"3所大专院校;这种情况,是东南亚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没有的。

华小既然有政府在办理中,中学既然有开设“华文"一科的国民型中学,几所官办的大学也都开设了中文系;那麼,华社何苦如此竭思尽虑、耗精神争著“抢办"教育呢?

道理很简单,那些官办的教育单位缺少华社所需要的东西。华社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要求些甚麼呢?他们要求的只有一个字――根。他们要求他们的子女有文化的根,有传统的根,有民族的根。

华社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后,还是个华人;说华语,也讲方言,过清明节、中秋节及农历新年,孝敬父母及祖宗,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等等。他们要求他们的子女会书写自己的文字,知道自己民族的渊源和歷史,理解先人披荆斩棘的艰辛和贡献。

华社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后,身上还保存著自己民族的传统;拥有华族的礼貌及礼仪,拥有华族的传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华族的传统思维和想法;不但是拥有而已,还能加以表现和实践;让人知道你是“来自传统,也回归传统"。

华社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后,依然能够保有、享用及发扬自己的文化――信仰自己的宗教,过著自己的节日和风俗习惯,聆听及观察自己的文化表扬及艺术开展。更重要的是,因為这些关係,使自己和整个华族及自己的家族保持紧密的联繫。

这些“根的文化",以目前的情况来说,除了在华校之外,其他教育机构是很难找得到的;华社普遍认為,自己的子女接受多年的教育,最后竟丧失这些“根的文化",是很不“甘心"的,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华社“不放心"华教以外的教育;所以,华族纷纷“抢著"办理华校。试想,一个孩子念完这些教育之后,连自己的传统道德观念都没有的话,这教父母怎麼放心。所以,华社“抢著"办教育,是有其道理的。宽柔学村应该是柔佛州乃至全马华社為实践这种教育理念而“抢办"的一系列的教育组织了。

在这个学村裡,有华小,有华文中学,有夜间部,如今,又有一所大学,儼然是一座设备完善的学村。学村内都是一家人,应该是合作互补,以便缔造一个完整的根的文化的摇篮。

华族文化长期处於劣势并无碍於华教的生存,华教长期处於劣势也无碍於华族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文化互相竞争的环境裡,处於劣势有时反而是一种优势,特别是我们这个民族。

由劣势而產生的奋斗精神,长期地挑战著华社及在籍的学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最佳动力。华校生和他校生在社会上竞争的时候,华校生往往超越他校生,道理就在此。宽柔学村不需要太奢华的设备,要的是奋门精神。在可预期的未来,华社也需要这股精神,藉以推动文化的向前发展。

学村的成立,正宣示这股充沛的人文精神正开始迈步前进;宽柔作為学村的主体,在度过百年校庆后,正接受一个新的时代的挑战。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郑良树)

 

关注教育大蓝图

2012/09/18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小黑

首相911日高调推介《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倏尔已经一个星期过去,我们究竟对这个关乎国家未来前景的计划瞭解多少?或者说,我们投入了多少关心?

教育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育大蓝图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大转型,肯定在未来的日子影响我们的国家在世界极度严峻的环境中站立的高度。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们可曾密切跟隨国家教育的发展脚步?作为接受华文教育的一分子,在这项影响深远的政策之下,我们被摆放在哪一个层次?

实行融合应开放给各民族

首相对大蓝图是充满期待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发言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这个教育转型能够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改变,將我们的学生表现推上世界的高峰。我们看多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实行起来是否“勇敢、透明及民主"?有待时间证明。

大蓝图洋洋洒洒涵盖11个转型计划、横跨13个年头(20132025)、前后分3个时段进行,却没有將华文独立中学包括在內。是教育界的人士必须详读,不是教育界的学生家长至少要明白它是甚么计划。有孩子在华校更想要知道到底大蓝图的影响到甚么地步?

最明显的改变是华淡小学四年级开始必须学习国小的马来文,以及2017年废除预备班,让华小学生直升中一。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在中学的表现。预备班是打好国语基础的阶段。在政府中学就读的华裔子弟,如果国文程度不佳,如何跟得上?

至於2014年废除PMR的考试,其实自今年已经开始以PBS进行。这是一项非常繁琐累人的校本评估制度,老师们每教完一堂课就得为学生评估数十项学习技能,並將它上载教育部网页服务器。不过教育部网络效能差,老师有时候需在深夜抢网线,怎生消受得了?

大蓝图强调中六学生集中在一间学校上课固然是好事,不过全国不少国民型中学优秀的中六教员將会隨之流失,严重打击学校未来的表现势所必然。事实上,既然有大学预科班的成立,何不取消中六?让所有合格的中五学生入读预科班岂不是更公平?种族融合,是非常合时宜的建议。然而却不应该只詬病华淡源流中小学及宗教学校的存在形成阻力。目前各处的初级玛拉理科学院及理科中学、江沙马来学院、森美兰东姑古霞女中、柔佛法蒂玛中学等等精英中学,都是单一民族学校。如果要实行融合,都应该大方开放给各民族。

大蓝图推介后三天,一个全国教育大会已经举行。会上不少教育界的重要官员都提出精闢的看法。可惜主讲人之一董总主席缺席。如果我们还不急起直追,肯定被拋在后头。

(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