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15 辑


董总应有所作为

2012/09/22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铎

董总发动「926华教救亡抗议行动」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值得大家支持。

数十年来,华教在董教总的领导下,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许多不利于华教的发展和措施,使到当局无法实施单元教育的政策,让华教在我国得以持续发展。

此次董总鉴于华教长期以来面临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发动「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及在「520」和「729」举办申办华文独中和平请愿大会之后,因关丹独中虽获得批准,但批文语焉不详而炮轰马华及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以3条罪状指责他没有设法解决华教问题,还指魏家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和教育部的不公平措施辩护,使问题更恶化,严重损害华教利益,应就此失信于民的不当言行引咎辞职。董总发动「926华教救亡运动」主要是呈函促请首相纳吉正视和解决华教当前所面对的迫切问题。

我认为董总发动「926」行动的动机是正確的,爭取復办华文独中、抗议华小师资严重短缺及捍卫董事会主权有其积极意义,至于魏家祥引咎辞职的要求,则见仁见智。

董总自发起「926」倒魏家祥签名运动后,不见其利反见其害,造成最基层的华教工作者出现「支持魏家祥」及「支持董总倒魏」两大阵营。支持魏家祥的所谓华教人士都是有政治背景的人物,虽然是少数人的表態,我们却不可忽视他们的心態。

说实话,魏家祥代表马华出任教育副部长职;也代表政府处理华教事务。他是政府的高官与华教团体及学校沟通的一道桥樑,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他只能对上司教育部长提供意见,但无法决定一些政策上课题,甚至连执行政策的权力都没有,当副部长4年来表现得中规中矩。他为华教工作日夜东奔西跑,我曾形容他是「最佳消防员」,所以无论哪里出事,他会第一时间出现斡旋,解决问题。他是错在不自量力,认为自己有权力解决问题,把话说得太满。

一旦魏家祥真的在华社压力下被迫下台谢罪,华教问题是否立刻可以迎刃而解?政府当局还会委任另一位副部长掌管华教事务。试想这位副教长是否就会比魏家祥做得更出色?即使答案是肯定的,单元教育政策还是不会改变,华教问题还是不断地出现,我认为拉「魏家祥」下马並不是正確或唯一的解决途径。我们可以严厉指责魏家祥的不是,但也可通过其管道解决华教问题,否则只会加深分裂华教基层,这是不智的。

我认为母语教育运动应把斗爭目標放在落实多元与平等的语文教育政策上,政策的执行者无论是谁都是一样的,爭取政策的改革才是最重要的。

再者,董总在华社的声望今非昔比,再也不能登高一呼万山响应。近年来,华教內部出现许多爭执与矛盾。在8090年代,华教內部对于「三结合」、「两线制」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致于產生內部对抗。大家都能团结一致,一心一德,同声同气反对不利华教的单元教育政策。但今天不同了,山头林立,內部矛盾已浮上臺。以此次抗议行动为例,霹雳州董联会就不表態,甚至有华小的董事会向董总呛声;华总,还有其他华堂,也表態不出席「926」行动,可谓涇渭分明。

要知道,华教运动都是群策群力,靠大家的团结精神推动华教的发展,董总今后的目標应注意內部的团结。身为领导者,应以宽大无私的胸怀接纳异己的建设性的批评,任何的爭议必须以民主程序去解决。增江北区董事会主权的爭论是华教严重的內部矛盾,有待英明的董总领导者以智慧去解决。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已公布了,它对母语教育的长期发展將有深远的影响,是华教生死存亡的关键年代。董总应號召所有的华团文教组织共同深入研究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提呈教育部爭取公平的教育政策,向当局据理力爭母语教育的基本权益。董总应有所作为!

 

董总的抗争路线

2012-09-21 星洲日报/言路版

~作者:陈嵩杰

926华教救亡大会,尚未召开,华社、华团之间,步伐不见得一致,未见魏家祥引咎辞职的效应,却扩大华社本身存在已久的矛盾。

主办926大会的董总,虽然已列举魏家祥的5宗原罪,如今爆发的争论,直指这是董总领导人的个人问题,才会演变成今天董总与马华日益严酷的对峙局面。

站在捍卫华教立场的董总,只要坚持这些魏家祥应承担的华教罪名,都是逐渐侵蚀华教权益的重大华教议题,就足以应付办这项华教救亡大会是含个人议程的指责。

问题是促魏家祥辞职谢罪,是属於针对个人的议程,还是针对他背后代表的党,以及意在揪出发出让华社分裂成两大阵营的关丹“独中"批文的幕后主使人?

一旦事态演变成,魏家祥真在华社压力下,被迫下台,大家都很想知道,董总列举魏家祥的5大原罪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今时今日,推动上街头示威运动,即使不完全普遍,也成為社会的常态,甚至可以被接受的文化,只要当局不要动輒就动武伤害平民老百姓,基本上,在街头办抗议活动,还是可以和平过关,完成表达意愿的目的。

凈选盟推动公平选举走上街头的抗争行动,都是针对改善选举制度的主要政治课题,即使清楚知道选委会自我设限,不愿一一落实凈选盟的公平选举诉求,就会适时发动街头抗议行动。

但凈选盟发起的抗议行动,并没有把矛头指向个人,因為大家都知道,即使撤换选委会领导班子,换上另一批人当家,只要不公平的政策还不能从根本的决策核心蜕变过来,很多时候出台的新政策,都是换汤不换药。

政治斗争是长远的,凈选盟发动街头示威行动,让参与的国人,歷久难忘,改变的种子就这样默默播下,迟或早会有萌芽的一天。

同样的,华教工作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对话,才能取得共识,如果董总认定魏家祥只做表面功夫,為何不通过其他管道,寻求更高层次的对话,以行动告诉魏家祥,不必通过你,我们还是有表达不满和解决问题的管道,这才叫高明。

就算董总表明,这是一种施压的手段,以行动告诉华社,尤其马华,你不好好為华教做事,就得承担后果;可是只一味抗争,没有考虑策略的运用,甚至华社和华团的接受度,只能让我们看到董总与一个副部长纠葛不清的乱局,际此华社处於多事之秋的时期,我们还看不到办一个926,有甚麼实际的作用。

当问题已政治化到某一个程度,926反促成马华内部凝聚更大的力量,為魏家祥站台,与董总对抗到底;最后不管谁能在声势上压倒对方,对华社和华教,都不会带来甚麼好处。

这个情况一如关丹“独中"批文问题未获彻底解决,华社党团之间已大伤元气和损耗不少的能量。

何况走了一个魏家祥,再来另一个“魏家祥",董总又会与这位“魏家祥"继续讨论解决华教的老问题,依然是制度上,华教须面对的问题。董总诸公如果不寻求新的突破口,惟有还是得选择与“魏家祥"针对华教问题争论不休。(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嵩杰)

 

华社分裂令人痛心

2012/09/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关丹復办独中批文问题,令董总与教总的分歧浮上檯面,也让人看到董总与华总无法在华教课题上达致共识。最令人痛心的是,各造非但没有致力解决分歧,反而渐行渐远。华教之路,仍然崎嶇,如此分裂局面,又应了一句老话:亲者痛,仇者快!

 董总在过去数十年来竭尽所能捍卫华教,为华教利益的奋斗与付出,大家有目共睹;教总也扮演维护华教育、爭取华教权益的角色,过往,提到华教课题,人们自然会想到“董教总”,但过去1年发生的华小师资荒、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到教总宣佈不出席”926华教救亡抗议行动”。

行动不一致

 两大华教组织行动不一致,不禁令人联想到,董总与教总的关係,不只是在一些课题上意见不合而已。今时今日,“董教总”这3个字,仿如已经消失。

 过去,董教总被形容为华教的民间教育部,如果这两大华教组织难以合作、没有一致的立场,以后又如何团结和凝聚力量,继续捍卫母语教育和权利?

 董总可以採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捍卫华教、为华教爭取权益,但採取强硬方式未必行得通。以高姿態和教育部高官或马华领袖“对著干”,对爭取华教权益,弊多于利。

须彼此尊重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与华总异口同声,表明希望董总与马华,以华教最大利益和发展目標为依归,再度回到圆桌协商华教课题,反映了华社的期望。

 在华教权益课题上,大家的立场可以坚定,但不能一意孤行,態度强硬到无转寰余地,更忌摆出唯我独尊的高姿態;在谈判桌上,各造可以提出建设性建议,也须彼此尊重,大家异中求同,心平气和,才能为华教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教育大蓝图的思维解离

2012/09/22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吴彦华

坦露自身错误是认错的起步,好的开始。认错之后又重犯旧错,则可能是假装认错,文过饰非,或是思维解离,性格分裂。

2013-2025教育大蓝图──初稿》(以下简称《大蓝图》)是一份少有的自我坦承我国教育缺失的政府报告书。沉甸甸的一本数十万言、两百多页的厚书,洋洋洒洒,並不沉闷。除了文从字顺,通情达理,最惊讶的是它自我批露了教育失败的多项数据。

对于一向被各种「国家机密」禁錮而闭塞无知的大马民眾,这是少有的启迪教化,是阅读此书的一份惊喜。

过去民间对于我国教育水平低下的猜测怀疑,终于拨开云雾,被官方証实了。惊喜之余,却又触目惊心。因为証实我们教育水准低下的数据,竟然多得超出我们担忧的水平,也走出我们的想像之外。这本厚书说:在74个参与检视的国家当中,我们的数理表现排名倒数第3;我们学子的智力比这些国家的平均值落后3岁;自1999年至2007年,我们的数理科就是如此走下坡,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我国对教育的投放,却是惊人的。教育部获取的拨款是国家GDP3.8%,是政府开支的16%,远超于世界的平均数,也大于许多教育水平高超的先进国家如日本、芬兰、新加坡。用KPI来计算,这是大亏本的资源投放──假如我们將教育当成企业来办。

重中之重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培育了许多无法就业的毕业生。儘管人人高喊找不到工作,职场却有许多没人问津的空缺。

这种资源错配將至少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大蓝图》所担心的「『经济转型计划』製造出大量高智慧、高薪资的工作而没有应聘者」;二是《大蓝图》没有提过的「大量『学无致用』的毕业生也变成了失业生將形成多么可怕的火药库。」

《大蓝图》保持旧精神

于是,一幅人口素质滑落以至市场人力供求失序的全面景象就摆在我们面前。是时候来改革、重组、转变了。《大蓝图》开宗明义地如此指出,並將蓝图定于2025年来完成全民素质提升,以便在13年內协助实现「经济转型计划」。

但是《大蓝图》的执行策略却似乎没有对应其对国家现状的分析。首先是《大蓝图》没有交代这十多年来教育素质极速下滑的原因。没有交代是因为没有做分析,或是做了分析,但內部意见不一致,无法成文?

第二,《大蓝图》耗费物力財力,明查暗访,出此巨书。但它对前面两份2001年及2006年的大蓝图竟然没有检討,只字不提。我国教育水准的滑落正在这两份报告书的执行期。这该如何解释,同时该如何从这两大蓝图错误(如果有)吸取经验,去芜存菁?

第三,《大蓝图》儘管承认近年水准下滑,但也以过去50多年去除文盲和提高就学率达数十倍的成就,作重点强调。这是否是改而不革、留旧弃新的暗喻?

也许正因为「曾经的辉煌」,教育部沉缅于建国以来教育政策的神圣、至高无上和其非凡成就,所以《大蓝图》在序言反映实况之后的其余大部分章节都保持著旧精神,和原有的国家教育原则,乃至更早期的拉萨、达立等「报告书」的论点,包括宗教作为精神价值来培养、单元化语文政策以及通过学校教育来达成民族团结的目標。其中一些行文,甚至有「搬字过纸」的痕跡。

同时,因循于旧有的传统教育精神,《大蓝图》还以新教育理论为装点,推出了诸如「11项转变」、改革教育部、提升教师地位等来展开「教育改革」。儘管这一系列新措施看似石破天惊,励精图治,但它却与旧体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是否能在今后13年的「教育大改革」经得起考验,是一大疑问。

我们的乡亲父老、学生家长、社会大眾都见証过不知多少次的教育大改革,和多少份大蓝图。我们的孩子、学生,乃至于我们本身都经歷过这些蓝图计划,而当了试验品。

除了眼前这份尚肯承认事实的《大蓝图》所指的10多年当中「已经无可挽回」的「被牺牲的一代」,难道我们这些半桶水、似懂非懂的老一辈不也是从懵懂中糊涂走出来,混到现在吗?

《大蓝图》之所以人格分裂是因为政府內部想法矛盾,还是派系对立,或是资源爭夺所致,我们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我们要的是子孙千秋万代,不要一再地当白老鼠,走错误的路,而能有一份真正周全、诚意的大蓝图,帮助未来人成龙成凤,做一时人杰,为马来西亚,扬名世界。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