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07 辑



独中发展前途与內部潜在之危机

2012/09/11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于东

独中媒介语之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20多年来持续不断在延烧。近两个多月来,由于发生关丹独中批文问题,引发了另一轮爭议「高潮」。

之所以会发生媒介语之爭,有许多歷史和社会因素,但癥结在于办学者的办学理念。有一些人一味考虑功利主义和自身的某些需要,將办学理念纳入所谓的「市场经济」范畴;在模糊和顛倒教育本质下,一切出发点,只考虑与商业(经济)和政治利益掛鉤。

將教育事业商业化、政治化(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后果,就形成今日的教育制度弊病丛生和不伦不类之现象。社会道德沦落,年轻人一味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不能不说与今天教育制度乱像有关係。

很久以来,笔者都深有感觉独中內部潜在著办学变质的危机。这些危机直接危害到文化道德传承和独中发展前途。

说独中內部潜在的危机(有的早已浮在檯面上和已成事实),主要发生在教学媒介语被顛倒的问题。

教学媒介语的改变,就立竿见影地改变(制)了办学性质问题;成了国中性质的「独中模式」,或確切地说是「英文私中」(若要冒用独中一词,就取「英文独中」吧)。

过分强调或突出「双轨制」,必然削弱母语教学。这个危机是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危害性是不易察觉,有麻醉人们神经中枢之慨!

很久以来,笔者对一些採用「双轨制」办学方针的独中进行考察(统考和政府公共考试並重),发现弊病明显或不明显地体现在学生学习深度、民族文化素养提升、道德观树立和修身养性的熏陶上。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学生进修课本量太大,大大缩减了道德教育、修身养性、人格塑造培养的时间与精力。显然,这样的教育效果,违背了独中办学本质与宗旨。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层次发展阶段,如果將这项基本层次顛覆了,青少年身心成长就深受伤害。將参加政府公共考试,等同独中统考,造成学生学习(课本)量过大。有关学校的课程安排十分密集,学生没有学习外的空间去参考课外书籍和资料,影响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师也无课余时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无形中影响学生接受文化熏陶、上升文化素养和人格塑造的条件。

笔者很欣赏一些独中坚持独中办学基本路线,坚持原则,不受外部「歪风」左右。不过这样独中,往往被一些有心人歪曲为「纯种独中」。事实上,在马来西亚,没有所谓的「纯种」独中(「纯种」指只教授华文而排斥英、国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些人若不是对独中办学一无所知,就是故意歪曲!

最近笔者看到一所独中內部文件,甚感欣慰。该文件说:从2001年开始,实施改革方案,只採用独中课程的办学,专注于独中统考;不再开办PMRSPM课程。但仍鼓励高中部学生报考SPM。但在全校实施全日制下,参加SPM考试的学生,在下午时段进行补课(上课)。今时,全校学生,在下午时段都要参加英文和马来文补习,已提升学生对英、国文的掌握能力。

笔者一向来不反对学生参加独考外的任何公共考试。但是,没能力同时参加两项考试者,应以统考为重。这是独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也是区別真偽独中之根本標誌之一。

要办「双轨制」的独中,不能將两种课程等同並列,一定要主次分明;PMRSPM课程要安排在下午时段进行!明確主次轻重,是挽救独中教育素质走向滑落危机之重要措施;这也是许多独中当务之急呀!


政府须正视;华社须自重

2012-09-10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林明华

据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说,即将公佈的《教育发展大蓝图》,将保留大马教育制度多元源流学校的特色,并根据需求增建华小和淡小。

这是好消息。

但坏消息是,《教育发展大蓝图》没有把独中纳入国家教育主流,“因為独中不是按国家教育政策办学"。

换言之,多元源流,只限小学阶段;至於中学,政府希望学生到国民学校接受教育,“以达致交融的目标"。

政府的立场,清清楚楚;单元思维的幽灵,仍在大马的天空飘荡。

甚麼时候,独中才能列入《教育发展大蓝图》?

莫尤丁的答复,一点也不含糊:“若未来有关领导(指董总)愿意根据国家课程纲要调整统考课程内容,就像改制中学或是私立学校那样,这些(有关独中的建议)就可能被列入报告书。"

这句话,既说明了政府在独中课题上的不妥协立场,也明确的表明,虽然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60所独中被归类為私立学校(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语),但在《教育发展大蓝图》中,“私立学校"和“独立中学",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除非独中的领导“愿意根据国家课程纲要调整统考课程内容"。

慕尤丁没有阐明,他所谓的“调整",是要调整到甚麼程度,是不是要“调整"到和改制中学或私立中学一模一样,才能获得政府的认同?但如此一来,独中即失去了独中的特质,董总绝不会接受,华社也不会同意。

华总、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部及复办关丹独中工委会与董总的对话虽然无法达致共识,只能各自表述,但不满意批文的内容,却是人同此心。这说明,虽然存有争议,但大家都很在意,关丹中华独中,是不是真正的独中?

《教育发展大蓝图》把独中排除在外,再次说明了一个事实:过去五十多年来,独中自力更生,自生自灭的现实,今天依然保持不变,华教的冬天仍未过去,华教的春天还很遥远,华教未来的挑战更為艰巨,华教队伍所需的团结,现在对任何时候更為重要。

黑暗之处,也有曙光。在麻坡,五百多位家长漏夜排队,為孩子争取中化独中的学额;在新山和古来,6300多名小六生参加宽中的入学考试,争取成為“宽中人";830日和31日,更有301位宽中毕业生,从新加坡樟宜机场分乘3架班机,飞赴台湾深造,创下了新的记录……

麻坡、新山、古来家长和学生的回应,就是对任何边缘化独中政策最好的回击。

“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愿政府正视;愿华社自重!(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华教问题是制度的问题

2012-09-10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 :许春龙

这几天,我都在思索,最近华教面临的几个问题,到底是一个人造成的,还是一个制度造成的?

1996年教育法令第171)条文阐明:国语必须成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语(除了在28条文下设立的任何国民型学校,或者由部长豁免……的教育机构以外)。很明显,现在的华校能够以华语作為主要教学媒介语,是特殊案例。几十年来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想必也是这条法令背后的单元教育思想在作祟。虽然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在内阁指示下领导华小师资短缺委员会,试图解决此问题,惟提出的8项方案并不是法令,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在教育法令下迂迴妥协的不得已之作。哪天内阁大改组,这8项方案能否持续落实还是个未知数。 171)条文中的教育机构包括私立学校与独中。从日前曝光的关丹中华中学批文来看,它并没有被部长豁免使用华语為主要教学媒介语。它的主要教学媒介语是国语,学校的考试制度是依据PMRSPMSTPM运作的,学习期限是中一至中六,课程依据KBSM/KSSM教授。虽然学校被允许教授国民课程以外的课程(包括独中统一课程),可是没有明文规定学生可以报考统考。第691)条文:“……若事先未获得考试局局长书面批准,任何人都不许為任何教育机构或私人考生,举办任何考试。"它的意思是独中统考是“非法"的,学生是不被允许报考的。若不被允许报考,那麼学生学习独中统一课程又有甚麼意义呢?

58条文阐明,如果部长“认為"董事没有履行职责时,部长可暂停或开除所有董事,而委任他认為适当的人选来执行董事职务,任期则由部长决定。

931)(B)条文则阐明,董事必须向“教育部总註册官"註册。為了联合邦、公共或“任何人"的利益,如果总註册官认為,某人不应当继续留任董事职,总註册官可以把他从名册中除名。

58条文和第931)(B)条文,简单来说就是指部长是华小董事会幕后的总监督。只要他不满意,或董事会危害了“任何人"的利益,他就可以另外选人取而代之。董事会没有了自主权。

任何人在当上教育部副部长时,应该是心中有数这不是个好官位。他受全国华社的监督,又有内阁的压力,确实很难两面讨好,面面俱到。我姑且相信,每一位副教长都有一股想要為华教争取权益的热诚。虽然我不期望他有朱运兴的骨气,但他不能成為一个出卖华教的罪人。我们的鎗口,应该对準教育法令,强烈要求政府修改部份意图改制华校的条文,以期符合宪法第152条文“……除了官方用途以外,没有人可被禁止或被阻止使用、教授或学习任何其他语文"的精神。

如果我们真的迫使魏家祥辞职,我相信再也没有一个华人敢当副教长了。当华人都不当时,华教在内阁裡再也没有发言权了。(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许春龙)


30年后的回想

2012/09/11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巫程豪

上星期六,宽柔中学1982年高中毕业生举行了一项极有意义的回归母校的班聚,其中就是校友筹了12万令吉,作为退休老师的医药基金,並交由校友会管理。笔者身为同一届的毕业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多逗留片刻,和昔日同窗多聊几句。

一名同学现今在宽中念初中二的女儿,见到我非常兴奋地表示,往后也想像笔者一样从政,笔者毫不犹豫地鼓励她,我对於这位小女生的意志非常感兴趣,並马上转身告诉她的父亲说:应该鼓励他的女儿从政,打破不仅是许多华裔家长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女不从政」的旧观念,多些女生参政,才能达到男女平等的社会。

这位女生好奇地问为什么30年前,一般父母都认为介入政治领域是要不得的梦魘?而校方也不会主动鼓励学生参政。

30年前,华裔学生要从政似乎是件超级敏感的事,父母、亲人和师长都会毫不犹疑地反对。这也难怪冷战时期和513种族事件后,威胁民主的法律如內安法令等,都让华裔父母担心子女从政可能面临不测,而加入公共领域更是最后的选择。

如果有理想的女生想参政,那是件值得鼓励的好事,未来的世界属於新一代;30年后参与同学聚会,令人感慨的是30年后的教育政策还未改变,许多同学都移民到国外,谈起回国所遇到的问题,还是逃跑不了排挤性的教育、政治和移民政策。

我记得30年前,我就读的美国大学已经列独中统考为入学標准之一,30年后我国依然因为种族政治的关係,迟迟无法承认独中统考,我们被自己的偏差、排挤性教育制度所淘汰了。

转辗多年后,终于能活跃於自己真正属意的政治工作,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因自己的偏见和无知错失了一次机会。如今,轮到自己的儿女在申请大学时,他们都嫌我囉嗦,因为我不断提醒他们把握任何可贵的机会。

记得30年前,我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一间仅有4千人学院的院长亲自写信给我,对我的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特別有兴趣,通知我到新加坡的一间酒店和他会面,並告诉没钱念大学无所谓,院方考虑给我奖学金。

一间笔者不知名的美国小学院,愿意给一名独中生奖学金?就是如此的热情,我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无知退缩了,我当时心想那可能是间野鸡大学吧?当年有没有网络的方便可以隨时查证。或许,我对自己被排挤的教育制度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没能力应付如此的场面,我竟然决定不出席有关面谈。

到了美国后在查证下,此间规模较小的学院,排名却超越我最后决定就读的一间州立大学! 

过后,熏染了美国自由教育体系,让人理解为什么美国持续为国际科技强国,也將会持续为国际科技强国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当年的偏见,所作出的第一步错误选择,感到遗憾。

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瞭解我的嘮叨,並和其他年轻上进者分享,千万不对其他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抱有成见,勇敢尝试不同的学习和教育方式,今日的梦想造就了明日的世界。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