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17 辑



谁要去四不像学校?

2012/09/25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黎晓晓

“你为什么一个人来吉隆坡念独中?”一个14岁的女生问她的同桌。

“关丹没有独中啊!”住宿舍的女生无奈地说。

“关丹不是要建新独中咩?”有读一点报纸的女生又问。

“爸爸妈妈说怕我毕业了都还没建好。我弟弟明年可能也来这里读……”女生更无奈了。

小小年纪,当大部分1213岁的孩子都和父母同住,每天往返学校,上述的女孩却已离乡背井,越州数百公里来到一国之都,为的就是读独中。听说多年来,像她这样的孩子有两千多名!

多么心酸,我虽然不认识她,但將心比心,我疼惜与我孩子差不多同龄的孩子,竟如此早就被迫离开父母的羽翼,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的学习生涯,独自面对青少年成长的种种变化。將心比心,我对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而提早放手让孩子远行,心里也能理解那种无奈与坚持。

为什么要建一间新独中那么难?了解我国华教復兴史的人都知道,现有的60间独中是前人坚持再坚持才有的结晶,「独立中学」这个名词基本上是一个历史包袱,因此也充满了历史包袱的沉重感。关丹中华应该建,也必须建,但是在「妾身未明」的所谓「契机」中抢建(建临时课室?开玩笑!),实在是令人乐观不起来。很多人不怕历史重演,但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常常重演,它过去会发生,未来也会发生。朋友笑我对关丹独中批文的十大疑问,至今仍未得到任何解答。看到那些自欺欺人的人对华教人士的质疑,他们的「勇敢」与乐观令我想吐,但我还想再问1117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支持一间四不像(不像独中、国中、国民型中学、私立中学)学校?

为什么一再让政客的谎言浪费报纸的版位?专业的记者可以转移目标去访问发出批文的人与单位,不要让无实权者(却又不认)一再重復类似「我说是独中就是独中」的废话来侮辱我们的智商。

要找谁当四不像学校的校长?找得到足够的,合乎教育部要求又愿意去四不像学校当四不像教师的老师吗?不要忘了,他/她们还得充当补习老师才能拉拔双轨制下学习两种课程的学生。也许,关丹能像首都一样轻易找到补习老师,帮助学生考取高分,证明双轨制「成功」?

双轨制成败看校长、看老师、看家长及学生;关丹人准备好了吗?

到底谁能回答我的17个疑问?不能?那就让清醒的选民在大选时,告诉负责批文的政党:我们没有你们那么笨吧!

 

谁最想看到华社大分裂?

2012/09/25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陈锦松

926董总准备到国会拉布条抗议,並呈函首相纳吉,要求政府正视与解决华教当前的问题。这是继325华教抗议大会、520关丹復办独中大集会到725昔加末復办独中大会后,差不多每两个月就有抗爭活动的另一波诉求。

3次的诉求,可说登高一呼,群山响应。华团纷纷表態支援,在华教课题上,没有人愿意掉队。

这次的抗议,剑指副教育部长魏家祥,以致要华团表態是否出席926,个个顾左右而言他。魏家祥不少朋友在华团,董总声音再大,政府不会应声把魏给「斩」了。华团领导还是识时务,不愿得罪「官人」,与其跟魏过不去,不如给双方留点余地。

魏只是贯彻政府政策的执行人,一个魏走了,另一个魏来了,週而復始,换汤不换药,结果还是一样的。

儘管魏处理华教问题不当,言而无信,操守有问题,325华教大集会诬赖被人打更是「形象大跌」。董总希望他引咎辞职,但对挺魏的马华党员而言,上述问题他们不会看在眼里,就是首相知道魏家祥处理华教事务「一塌糊涂」,政府要將他辞退,也得看马华的態度,搞不好,他还可能大讚魏干得好。

要换人,说来容易,但要换谁取代?若首相突然问,你们要谁接其位,恐怕董总將无从回答。

华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看清政府的「单元主义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就知道把魏当靶子意义不大。

马华当家不当权,由来已久。关丹独中的申办,从「华文独中」摇身变为「私立国中」,为了自圆其说,硬是说「办了再说」,与自欺欺人无异。如果政权易手,关丹独中就有望水到渠成的「名正言顺」。难道关丹独中工委会成员已经「心中有数」?准备协助「易权」?那「易权」就多了一点希望。

董总诉求是否合情合理?

真正对魏有威胁的,是准备来届大选,力促选民在魏及马华出战的选区对他们投不信任票。这也就直接使马华在大选损兵折將,间接使马华在民联的巨大政治压力下,不得不正视民间的力量与诉求。

作为一个从政者,做不好面对群眾千夫所指,不可避免。毕竟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必然要为民眾所监督。

马来西亚人民力促两线制,就是希望国家有望实现政党轮替,也只有政党轮替,才能打破政治的魔咒,才能改变不满的现状。

治安不靖,匪徒横行无惧,难道政府没有责任?

国债攀升,国民负债累累,难道政府没有责任?

贪污严重,朋党勾结舞弊,难道政府没有责任?

打压民间非政府组织,选择性办案的政府,难道人民可以不闻不问?

民间反环境污染群眾运动,难道政府可以无动於衷?

要一个公平乾净的选举,难道政府可以隨意定调为「反政府」?

在爭取华教的公平权益上,董总一向不落人后。926的大集会是否应政治的需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董总的诉求是否合情合理?华小的师资、董事会主权、拨款、增建已是老掉牙的问题。承认统考文凭、復办独立中学等也是经年累月一再被政府忽视的问题。儘管示威与抗爭难一时获得解决,但如果华社不在这时展现团结的力量,向当政者施压,你敢期待政府会轻易俯顺民意?

华社不应让董总独行

有人形容董总的举动,有如反对党。民间组织的诉求,不可能討好。而如果反对党能接纳董总的诉求,董总根本不必畏惧被標籤为好像「反对党」。

当前的政治形势转变,两线制的隱然成形,如果执政党仍然「高不可攀」,董总更应乘势结合反对势力寻求政治的路径,以期为一劳永逸解决华教数十年悬而未决的问题。董总不必为政党服务,但政治的氛围已使董总无法抽离其身,必须寻求政党接受其诉求,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的政党,以作为支持与动员力量的依据。

董教总在1982年曾经号召「打入国阵,纠正国阵」,以期走出华教的困局,但最终没有成功纠正国阵,反而被国阵纠正。走了30年,华教有看到光明了吗?如果华教至今没有发展得更好,或没有符合董总数十年抗爭的成果,是否是政治形势所逼,还是政府「没有融通」的政策使然?如果是的话,那政治形势不改变,华教的斗爭不论付出再大的努力与牺牲,最终也將是缘木求鱼?

926的大集会,董总号召华教支持者的踊跃出席,由於没有获得教总的认同,使得华社无法不联想到董总与教总的渐行渐远。在这节骨眼上,教总离队显然非明智之举。

我们期望华社不应让董总独行,华教的队伍儘管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在大是大非上,不应分你我。希望叶新田与魏家祥和解,已无关意义。

要问的应该是华社要什么?董总又为谁而战?马华在朝,出卖了华教,还是確实爭取了华教应有的权益?

从独立至今,政府的高压,一党的独大,政治的改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显著,为何我们华社不能在这个政治大气候下团结一致,共体时艰,一举壮大力量,向政府要「权」(基本人权与母语教育权益)?

如果董总需要在各报大作广告才能号召群众参与,確实是华教的危机,也是华人社会的一大警钟与隱忧。

如果我们认同华教不能后退,926请给董总更大的力量,以抗拒政党的干扰。

只有杂音能归於统一,典当华教的歷史才可能不会「復辟」。

谁最想看到分裂的华社,以坐收「渔利」?还请华社及华教工作者认真的思考。

 

教育的核心是品德

2012/09/23 光明日报/ 光明专栏

~作者:王增文

多年来身在独中服务,见证了独中这二十年来的变革情况,尤其是从1996年以后,董总率先提倡教改,当时提出了“素质教育",要向中国辽寧省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接下来的好几年,在独中教育界掀起了学习魏书生的旋风;与此同时,董总也组织了教育团队远赴中国辽寧的盘锦实验中学考察,这股改革旋风,也引起了不少华小的关注。

从素质教育的理念中,知道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而以育人为本,一旦育人工作奠定了基础,那么教书就不成问题了。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独中提倡改革的诉求也越来越高,接下来,我们又听到有人提倡“赏识教育",要向南京的周弘学习,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我们要通过赏识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迈向积极成长。

目的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到了2006年以后,华小教育界极力鼓吹“经典教育",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童蒙读物《弟子规》(又名《训蒙文》),学习古圣先贤的遗训。后来,经典教育进入了独中教育领域,多所独中也正在提倡经典教育,如今经典教育也已经形成了独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独中教育界,这几年还出现了“成功教育"的理念,这是源自中国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提倡的教育理念,认为人可以通过重复成功的经验,迈向更大的成功。这套理念目前正在怡保地区三所独中进行实验,今年东马有八所独中也正式推动成功教育的教学模式。

除了上述几种教育理念,也有独中在大力提倡“七个习惯"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应有的学习態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导正过来。未来的日子,以独中灵活的办学方针,根据学校的需求,再引入其他名堂的教育理念,以继续充实独中的教育內涵,已经不是甚么新鲜事了?

从素质教育,到赏识教育,再到经典教育,以及成功教育,其实要解决的的问题,毕竟还是在於如何让学生成人成才而已。因此,我们注意到不管各种教育理念都冠上何种名堂,大家都殊途而同归,都必须承认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起来,培养人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把人的品德端正起来。

独中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为了要寻找生存的价值,通过灵活的办学方针,不论基於甚么样的现实考量,仍然要在成人成才的教育憧憬中寻求一个适当的教育理念来推动学校向前发展,也因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独中教育在这个时代之所以能爭取到越来越多家长信赖,纷纷把孩子送进独中就读的关键原因。至於在独中在考试路线中走单轨、双轨,或多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光明日报/好评文:王增文)

 

提升教师专业解决师资荒 

2012/09/21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姜赋成

在近期宣布的《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中,教育部建议分阶段推行“教师职业配套”,以解决教师在各个阶段所面对的挑战。

据悉,第一阶段将着重于提升专业标准,改善支援系统和工作环境,并建议未来只有在实习和课业中,展现出应有能力的师训课程毕业生会被政府聘请,确保我国的教育制度只有最佳和符合资格的教师。

教育部声称,该部平均每年录取15千名教师学员,因此整体上教师短缺不再成为一个课题,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学员的录取率逐步减少50%

的确,师资短缺悬而未决是长期以来华校所面对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几年来,华小每年都需要聘请2千至3千名临教,以填补所出现的师资空缺。同时,每年因为退休或升学等因素而流失的华小老师人数则有6百至8百人。由2010年开始,教育部分阶段逐步把每班对1.5名教师的比例,提高到每班对1.7名教师,这无形中增加了华小师资的需求。

虽然教育部增加了华小的教师人数,但是所培训的各学科教师人数,还是供不应求,导致华小师资短缺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在我国朝向先进国发展之际,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未得以纾解,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更何况合格和足够师资是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因素。

在该大蓝图报告中指出,由于长期面对合格人选不足的挑战,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机制,持续的专业培训能维持和加强他们的技能,包括掌握最新的教学方式。

职是之故、当务之急,政府应根据华小各科目的实际师资需求,拟订和落实妥善的师培训和计划,增聘师训讲师,录取更多师训学员,杜绝招收师训学员和调派教师过程中的人为偏差,确保师资供应满足华小需求,以在短期内全面解决华小师资不足问题。

同时,政府应为华小培训主修华文和马来文的双语教师,负责教导华小的马来文科目,以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华小学生的马来文水平,相信这才是符合语文教学原理的正确做法。再者,政府刻不容缓,必须提供整年的足够拨款,让华小等学校能及时聘请足够的临教和代课老师,以解学校的困境。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