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31 辑


 

教育大蓝图与华教

2012-10-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邓日才

《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在911日公佈,一反过去政府对待教育体系内诸多弊端的态度,坦白承认:我国教育的素质,不升反降,日益滑落。

由国际评比组织(PISA)调查所得,我国的教育水平,与74国相较,位列倒数第三。一些学科(如数理科等),在本区域只赢过印尼。

為求补救,蓝图臚列了11项转型革新计划,要用13年时间,以大跃进方式,分3阶段进行教改,痛下猛药,以期达致国际最高等级。勇气十足,令人侧目。

首相在推介礼上,希望报告书能超越政治及种族思维,以国家利益為重,依据“融合"而非“同化"手法,来达致大蓝图所预期的大目标。

但是,蓝图在处理母语,尤其对待华文教育体制的政策,却未有多大的变更。

政府先后在2007828日及今年,颁行了两份教育蓝图。第一份蓝图為《首要教育大蓝图》(PIPP)(2006-2012),第二份為《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大蓝图》(PPPM)(2012-2015)。

2份蓝图若同看,就可清楚地瞭解到,基本单元政策,一脉相承,其底蕴未有多大变动。一言以蔽之,都是单元政策的產物;只是包装不同,阐述方式略有改变而已。但PPPM涵盖的时间更长(13年),华小难有鬆绑的空间。

PIPP侧重“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的思维,强调一国一族一语,国民学校成為首选,绝大部份教育资源拨归国小及国中,华文教育体制仅限在小学阶段,独中则不入流,也未予著墨。(据此而言,关丹申办华文中学,批文不能获得真正的"独中“地位,乃PIPP条文格局所限。因為,在我国的主流教育体系中之中,并没有华文中学的存在,当然不批准成立新的独中。除非法外开恩。另立新例)

PPPM延续PIPP的政策,旧酒装新瓶,没有给予独中应有的地位,只在文内提到,独中是私立学校体系裡,学生人数最多的教育机构。

2份蓝图都特别强调国文教育的推展。在师资、课程、软硬体各方面,都多加眷顾。PPPM宣佈,明年要提前在华小及淡小四年级,实施与国小使用同一课程。并认為华小毕业生直接升入国中一年级,预备班则予废除。

在这种情况之下,华小语文為华小的“主要媒介"的特征,还能持续吗?华小与国小使用同一课程,由於要兼顾三语学习,课时必然不足,报告书建议用课外补习方式来补救。这一来华小生的负担又更重了。

1967年国语法令》实施后,英校在1968年即开始逐科改用国文作為教学媒介。7年之后,英校完全消失。现在,PPPM宣佈,华小须特别重视国文,相较权衡之下,华文科就会被撇在一边了。简言之,华小国文一科逐渐向国小“转化",华小高年级(四五六年级),逐渐向国小靠拢。这一来,华小就变质了,只剩下低年级(一二三年级)是真正的“华校"。

首相在推介礼上宣称,政府不会採用“同化"政策,只会用“融和"方式来建国。这与PPPM强化国语一科的政策,似有矛盾。加上《1996法教育法令》条文规定,政府有权随时撤换华小董事;华小褓姆(董事会)地位也殆危了。华小的命运要如何自救?

PPPM其他条文,如师资队伍的强化、资优班的开设、免费教育年限的延长、英巫文补习班的开办等,仅属技术问题,只是一些小修小改,并非重大政策的变更。

整份报告书,对华小及淡小来说,在表面上与国小并列,有其多元教育源的框架;但却以单元语文政策,在内涵里强势加以同化。华小被箝制之势,将更加紧迫。其关键所在是,华淡小的国文科由第二语文转為第一语文,变成了最多课时、最為重要的媒介。华小,今后会不会从小一就开始与国小“共舞"呢?

首相在推介礼上说,蓝图已以全面、民主、透明的方式採纳了相关方面的建议。事实上,独漏了华社要求政府公平合理对待母语教育的建议。恳望首相在报告书年尾定稿时,能开明地採纳华社多元文化与教育的建议,让华小师资短缺、增建新校、董事註册与统考承认、復办独中等问题,能全面获得解决。庶几乎各族人民得以享有公平权益,齐心协力,更加融和地為建国全力以赴,由而使理想的“一个马来西亚"更快地实现!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邓日才)

 

纳兹里讲出事实

2012/10/0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董总提呈的华教诉求合理,但却是存在已久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教育部怎么了?”

这句话乍听之下,还以为是反对党人在“捞取政治资本”,因为只有反对党人才会如此直言不讳,但这句让华人大快於心的话却是一向有话直说的首相署部长纳兹里讲的。

可惜的是,诚所谓事有两面,华人大快於心,当然就有人大感不快,公开指他“越权”,於是纳兹里部长叫人自我詮释他的话,当作外交辞令也可,惟他又声明他不是偽君子,意思是指他讲的是心里话。

换言之,纳兹里部长只因人在矮墙下,不得不稍作“澄清”,说明他无意冒犯別人,但骨子里仍坚持他所讲的是事实。

不错,即使纳兹里部长在讲外交辞令,只在於让华人和董总听爽一下,但他所讲的却是铁一般的事,他敢讲出事实已属难能可贵,掌权者或者比纳兹里更有权威者,固然可以否认,也可以当作耳边风,惟事实终归事实,董总所提的確实是存在已久的事实。权势可以压抑纳兹里部长,却无法掩盖事实,纳兹里当然不是代表巫统讲话,也不是代表国阵讲话,他是就事论事,讲出事实而已,而掌权者的责任是解决问题,妥善地处理事情,不可逃避事实,也不是叫人不可把事实讲出来,如果纳兹里的话会令某些人为难,那就更证明纳兹里讲的是事实,否则又何须为难?

现在的问题是,国阵政府或教育部要不要正视事实,要不要尽快诚心诚意为华人解决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

同时,当局一直强调人民必须用正確的管道表达意见,董总现在就用正確的管道把意见表达出来,如果备忘录被束之高阁,那意味著什么?正確管道也不管用?

 

期待更好的明天

2012/10/02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小黑

926的那个早上,天空下了一场雨。虽然这一场雨似乎是上天的一个考验,稍微扰乱了集聚在国会大厦路莫博草场上逾千民眾的情绪,但是他们还是坚定立场,对华文教育的热切关怀,支持他们冒著雨步行一公里多的路程到国会大厦。董总主席叶新田及四位代表也成功將“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的八大诉求,提呈给首相的代表拿督斯里纳兹里。

纳兹里言论安抚人心

从报纸上的照片可以感受当天与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会面的气氛非常融洽。事实上,部长也讲了一些听来非常悦耳的看法。其中包括:

1.教师不足已不是新鲜课题,因此表示同情。

2.如果派送不諳中文的老师到华小执教,学生如何瞭解该些老师的教导。

3.董总领导人提出的8大诉求是合理,而且是合时宜的,包括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我国已陆续承认中国和台湾的学位,为甚么我们不能承认自己的(独中统考),这个论点是站得住脚的。

4.“他们也並非不信任马华,正如首相所说的,我们是各种族,即全民领袖。在这基础下,我虽然是马来部长,他们来见我是没有错的,我对他们也有应负的责任。〞

不管第13届大选之前,政府有没有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上述这些评语,肯定安抚不少关心华文教育者的心情。第二天新闻见报,人人称讚纳兹里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甚至董总署理主席邹先生也说,以后不见华人的副教育部长魏先生。他们以后会直接见纳兹里。

在这一次的会面,很明显的,贏家是纳兹里。他一口气扫光台面上一切筹码。他的处理方式很得体,即使国阵过去有不少承诺尚未兑现,我们也愿意相信统考文凭受承认的日子已经不远。

魏家祥许子根成输家

这一次的输家有两位华人部长。一是魏部长家祥。为甚么当天全国各州的青年团长及重量级主任们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背后当后盾?就算巧合也不会那么没有缺口吧。人们会问:摆这样的架势为的是甚么?

另外一位输家是前任檳州首席部长许子根先生。故人別来无恙,依然是书生从政的思维,对逾千人冒雨求见首相的动作保留看法。和平步行请愿都不敢认同,人们会问,圆桌会议要开到何时才有效果?有时候应该行动就不能枯坐苦等。

纳兹里如此讚美董总诸翁,回头也要面对党內的责问。但是他敢险中求胜,值得佩服。为华文教育奋斗的老好人在最后一分钟取消清算魏先生,一切圆满,应该开心。

(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纳兹里為华教护航

 2012-10-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表示,董总提出的华教诉求,包括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是合理及符合时宜的。相信少有巫统资深内阁部长会如此高调為华教仗义执言;难怪新闻照片中董总领导人眉开眼笑,感到无比欣慰,因為与20095月会见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时,被一口拒绝承认统考的情况相比,纳兹里的言论确实会让董总感到一股暖流,连日前发表的文告也少了贯有的火药味,除了向支持者表达谢意,也不忘感激纳兹里。整篇文告已经不让人觉得华教有快要灭亡的迫切感了。

无论如何,纳兹里的言论却对副首相带来难堪,因為这似乎带有指责教育部没有解决华教问题的意味,因此,副首相不快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多位马华领导人对纳兹里為华教仗义执言的反应却让人觉得有些酸溜溜,蔡细历认為这是譁眾取宠,魏家祥则说那是一般的外交辞令,廖中莱则说马华都有在内阁反映华教的问题。

说来说去,让马华领导人心中不爽快的是,纳兹里本来就不应该接见董总,因為这是马华部长的工作,更不能发表认同董总的华教诉求,因為这抢走了马华作為唯一代表华社在政府内阁争取华教权益的发言地位。

不管纳兹里将来如何协助华教,但此举肯定已经让他在华社心中增添不少分数,至少会认為他是少有开明的巫统领袖。而身為内阁资深部长,纳兹里必然清楚知道他為华教护航的言论所须负起的责任。眾所周知,在内阁,马华部长实力单薄,在处理华教问题时,总面对一些巫统部长的阻挠。如今,难得有巫统资深内阁部长如此公开对华教问题畅所欲言,马华部长更应该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联同纳兹里在内阁一起争取华教的地位,而不是对纳兹里的言论感到耿耿於怀。

如今926大集会已经落幕,纳兹里、马华和董总是时候各就各位了。董总领导人达到了他们举办大集会目的,但华教内部却因為对这场大集会的看法各异而產生分裂,因此,董总有必要重新与各华团,特别是教总修补关係,以免得不偿失。作為政府的一员,马华部长今后在内阁不应只扮演“传话者"的角色,只有反映华教问题,但没有据理力争。至於纳兹里,则已经具体表达他对华教的立场和看法,而他也必须履行他对华教的承诺,华社会听其言而观其行,且看他如何為华教争取平等的权益。(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


(来源: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