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独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期待(上/下篇)



独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期待(上篇)

2013-08-0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召开第一届综合科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启动基础教育综合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如今,综合科学课程已成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地区)和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共同选择。

20117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布《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20134月,以此框架为基础研制的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定稿,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谱写了科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崭新篇章。

历经20年曲折探索与反复论证,董教总独中工委会课程部门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决定于2014新学年开始在全国60所华文独中全面实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目前正积极进行教材编纂和教师培训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瞻望前路,风雨兼程。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当顺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趋势,借鉴先进,改进工作,完成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任务。

1.明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指向的是“为所有人的科学”,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科学素养,“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综合科学课程这一培养目标适应当前和未来科学、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当前独中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美国科学教育界甚至认为“培养一代代具有科学素养的美国公民,是美国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的群众基础”。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教学有必要设置一门课程,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并由此确立行为取向和态度,以作为参与科学学习和科学活动的基本支撑点。综合科学以其“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课程的价值取向还涉及教育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初中综合科学的功能就是定位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大众,而不是培养少数学科专家或学科方面的内行。

2.拓宽综合科学跨学科课程领域

当前美国政府积极培养具有STEM综合素养(S代表科学ScienceT代表技术TechnologyE代表工程EngineeringM代表数学Mathematic)的人才,以提高全球竞争力,在《K12科学教育框架》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倡议以“跨学科概念”推进“学科大融合”课程模式,首次纳入“工程”作为“实践”维度的组成部分,也把“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作为科学的四大学科领域之一。美国科学教育改革将“工程、技术教育和传统科学教育进行有力的整合”,对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教材建设予以莫大启迪。

首先,就学习科学的价值取向说,这是将“学习科学与学习工程相互联系”,要求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促进学生对人类所造世界的理解与反思,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面临真实世界的问题。

其次,这种跨学科教育模式,有利于突破现有理科教学的局限,诸如固守学科本位,知识面狭窄,忽视实践操作,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反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发展史方面的内容较少;课程教材较难系统反映涉及人口、能量、环境等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问题. (上篇)

                            

对独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期待(下篇)


2013-08-0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林国安
 

K12科学教育框架》倡议聚焦于核心概念的科学教学。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学科的框架性概念,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工具’,用来理解、剖析、释疑更为复杂的概念”。

3.教学聚焦学科核心概念

美国科学教育工作者认为,面对科学知识库无限膨胀的时代,不如将科学教育的目标从传授“所有科学事实”转到为学生打造“核心概念工具箱”上来,以便学生将零碎的历史事实或者学科前沿的新信息自成体系地组织起来,形成对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学聚焦于科学和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不仅可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压力,还能拓宽学习视域,有效释放学习活力与积极性。而有了这个将零碎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的“工具箱”,学生不仅能自行评估和筛选可靠的科学信息,还能实现从碎片化的“新手思维”向系统化的“专家思维”转变,从而成为科学知识的明智使用者、科学相关领域的快速学习者。

独中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标准规划了各学习领域及其核心概念,教师要善于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核心概念。此外,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是有所相通和联系之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跨学科理念”将各学习领域的核心概念联系和整合起来,达成对科学的整体理解。

4.加强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

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将工程与技术教育融入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的日益重视。毕竟,实验和探究活动是理科教学的基础,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不可或缺的。《K12科学教育框架》还专门使用“实践”一词,描述其内容维度,体现对传统理科实验教学和探究性活动的深化。

尽管如此,当前一般学校“实验意识”薄弱,科学实验课设置随意性大,教师动手能力弱,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验或探究的内容比较模糊,哪些问题是应当探究的,哪些问题又是不必探究的,教材指示不明确;有时仅仅是让学生自行动手,或者随堂演示过于形式和步骤,未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可喜的是,独中新编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教学为主”,“把实践体验与科学知识的获得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材内容设计方面,也规划了相当分量的观察、讨论、演练、实验、探究发现等实践活动。我们期待新课程的实施将给独中科学课堂教学带来崭新面貌。
 
(南洋商报 作者:林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