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5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1.近年来随着外部政治环境改善,华校和华文教育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作为亲历者,您对于华校近些年变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原因在于什么?
印尼华文教育伴随两个机遇而恢复:一是2000年当局对华文的解禁,二是中国的崛起而掀起的汉语热。印尼历经三十几年的华文断层,华文教学的实施只能从零开始,教育人才奇缺,然更重要的是华人族群对语言文化的感情日趋淡薄,甚至舍弃,在对华语文教育一片茫然的情况下,华人社会的支持力度微乎其微,这就使华文教育仅在小范围的群体里开展工作,没有实际有力的群众基础。
基于老一辈华教人士对旧华校的怀念,一些地区兴办了“三语学校”,但时代已变迁,这些学校只是国民学校的变异,非真正意义上的华校。
2.印尼政府和社会对于华校和华文教育的观点和态度是什么,这几年最主要的改变是什么?
以华语全天授课的华校是不被政府允许的,华文教学仅在政府行为所认可的政策圈内进行。华人是印尼国民的一分子,自然享有学习华文的自由。
3.您觉得现在制约印尼华校和华文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在教学问题上,我们必须认清两个不同性质的教学方向:即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前者是对华人母语的再教育,后者是对外国人(也包括华人)的第二语言教学。印尼是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在华文的传播问题上,唯有依靠华人才会有效展开,但是现在,我们在华文教育与汉语教学相区别的原则上认识不清,没有一个针对华人“母语”(民族语言)教学的决策,以第二语言教学把华人与其他族群等同起来,不承认华人族群的特殊性,这就将使华人失去掌握自身语言文字的能力,丧失了继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如此也就造不出具有真材实料的年轻老师。
4.您认为华文教育是否应该及如何融入当地主流教育,原因是什么?
华文教学融入主流社会取决于当地人民在生活上有无对华文的需求,取决于中印两国在各个层面上合作的成效。华人虽然身居主流社会,却未能在主流教育领域推动华文教学。
5.孔子学院对华文教育有无影响?能否合作共同发展?以怎样的方式?
孔子学院一般设立在当地的大学校园,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本国教育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形下,不见其积极作用。当前印尼的华文教育机构处于涣散状态,有无与孔子学院进行合作的可能,则不得而知。
6.目前来看,印尼现有华文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印尼华文教育历经十几年,并无实质性的进展。人们一般归咎于师资的参差不齐以及教材的乱套,却很少注意到(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念是造成汉语难学的最根本原因,加上上述两个状况,致使教学模式紊乱不堪,教学的结果都是事倍功半的。
7.就形式来看,要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印尼华文教育问题错综复杂,从千丝万缕中抽出一条红线,就是回归华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法。道理很简单,华文教学就是学习掌握华文文字的教学,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忽视传授文字的作用,不能保存文字,语言教学只是一具空盒。我们相信,只要把文字教学搞好了,印尼华文教育才能进一步发展。
8.如何让华裔以外的孩子们学习和理解中华文化?
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目共睹,非华裔人士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强大的源泉,他们对华文的文化内涵抱有巨大的兴趣,是外裔人士学习华文的主要动力,至于学好中文以利日后工作、经商的说法,只是外裔学习华文的部分考量。
9.能不能预估一下未来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从事华文教学的主力都是年届七旬的老人,在这批人过去以后,教育大厦将失去根基。因此我们至少还有五年时间,对华文教学整个体系进行宏观调控,规范教学模式才能保障华文教学的持续发展,否则几年来所做的华文教学的种种努力将流于空转。
(《世界华文名人访谈录•东南亚•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