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言: 敬业就是福
——【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教师教学感言集】
2017/03/0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作者:梁姝绚
2003年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与中国福建省侨办和厦门市华侨大学合作设立本科四年师资培训项目,每年由印尼各地保送20-40名学员到华侨大学进行本科四年的师资培训。这个师资培训班被称为雄鹰师资班。保送生出发前都要先签一份合同,就是回国后要在各保送单位服务三到五年。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13年,保送了大约300多名学员了,其中大约有200多名学员已经毕业回国了。
我就是2003年被保送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在中国留学四年后,2007年我毕业了,马上回国,回到我的保送单位—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好我的五年的服务工作。一开始我觉得,5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但没想到,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到今年为止,我在中中华语学习中心已经任教了10年了。虽然十年的时间不算短,但当然跟资深老师们比起来,我还算是幼儿园的学生,还得向他们多多学习,多多吸取经验。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职业角色最重要,一个是医生,因为人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上;另一个是老师,他教育下一代,因此未来就掌握在他的手上了。所以说,当老师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但也肩负着重任。有些老师为此感到没自信,觉得自己没能力教育别人。又有的老师因为觉得每天工作时间长,下班后又要备课,改卷子,布置作业而感到教书这个职业很辛苦。学生们调皮,不听话,把汉语的地位看得很低很低,也是一些老师所抱怨的其中几个原因。因为这种种因素,很多老师—尤其年轻教师—想改行,觉得当老师这个职业太委屈自己了。
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是从消极的态度来看,试试从“POSITIVE”的角度来看吧,其实,从事每个职业都是一样的,有悲有喜,有长有短,关键是在于我们对待职业的态度,我们是否对这个职业有热心?是否觉得有责任把它做好?或者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一点困难就要放弃的那种人呢?
那么,现在我们试试从积极的态度来看看教师这个职业吧:每天面对学生那一双双真诚,渴望追求知识的眼睛;每天都可以听到学生们像迎接春天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话,可以看到他们那可爱的样子,可以听到他们叫老师这,老师那的;或者当学生从完全不懂汉语,连一、二、三这些简单的词都说不标准的他,现在慢慢可以跟老师用汉语沟通,哪怕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当学生在某种比赛中,表现得很好,甚至获得了优秀的成绩,难道这不是我们教书中的一种乐趣吗?
学生们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段很有感情的朗读,一份做得特别工整的作业,哪怕再简单,也算是我们当老师的自豪,当老师的成就吧?
说实话,我也经常为教学中的困难而感到烦恼,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委屈,但看到了这些小小的成绩,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快乐,都会渐渐地消失。
有一句话说:“对事业敬业就是福”,作为老师,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而且为它努力奋斗,就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可以不完美,也可能算不上什么优秀老师之类的,但我觉得我们至少要努力,倾心付出,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书。做到了这一点,无论结果如何,无论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我想,我们都可以算上一名好老师了!
最后,感谢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和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们的栽培和关怀。感谢你们给予我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
非常希望身为老师的我们可以从教学中取得快乐,希望我们今后可以共同努力为下一代的未来付出我们小小的力量,让中华文化在印度尼西亚国土上传承下去!
注:这篇短文是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第一批雄鹰赴厦门华大深造保送生梁姝绚老师在2017年1月14日、15日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15周年论坛开幕仪式发表讲话之讲稿。
为何华小这么功利?
2017/03/0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潘有文
雪州某华小日前被揭,要求小六优资生集体宣誓,承诺在UPSR考试考取8A。虽然这个做法其实在全国许多华小行之有年,但仍引起不小争议。
此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家长总会(家总)日前获得内陆税收局雪州分局个人所得税单位官员证实,雪州多间华小疑与一所书局“合作”;校方要求学生购买作业簿,但所发出的单据,皆没有公司信头、公司注册号码及消费税注册号码,属于非法收据。
两件事情都发生在雪州华小,但相信是全马华小的缩影,或都有类似事件,只是未通过社交媒体或报章公布。
小学生立志好好学习,本是美事,但旁人如校长或老师,却要求学生像上战场一样,宣誓非考全A不可,那就歪曲了学习本意。
至于华小疑与书商合谋从销售作业薄“捞油水”事件,也与要求学生考A的做法脱离不了关系,因为不少华小校方或认为,只有让小学生狂做作业才能取得好成绩,校长才能向教育部交代,也才有机会得到更多拨款或升迁。
要求学生宣誓考全A和校方要求学生向指定书商购买作业簿,或有某一种不可告人的联系,或是一种商业利益链,因为要考A就要狂做作业的思维,引发了让人垂涎的商机。
作业簿泛滥黑手
从前,小方格、中方格、大方格或单线练习簿,都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通过抄写老师的习题,掌握更多知识;但作业簿大量在华小涌现之后,作业簿一跃而起成为主角,这不禁让人怀疑,掌管学校大权的校长们,是否就是造就作业簿泛滥的幕后黑手?
如果各州教育局向各小学下了同样的指令,要求学生在学术上有所表现,为何只有华小发生许多“离奇”事件,国小却少有这种情况?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考好成绩才最重要,华小功利的办教育方式应该重新检讨和商榷。
华教心头之痛─母语班
2017.02.26星洲日报/花城内外
‧文:李志强
新年期间,在市区巧遇中学时代教母语班的林金汉老师。林老师当年担任芙蓉圣保罗中学中五班华文老师,逢周六上午上两个小时的母语课。
记得当年上课的学生人数不多,出席率也不高,唯一不曾旷课的是林老师。
母语班,即Pupils’Own Language Class,俗称POL,是学生学习母语的班级。
当年,教育部还算开明,决定只要有15名家长要求,校方必须得开班,让学生学习母语,主要是针对华文与淡米尔文。这已是50年前的决策,一直沿用至今。
我说中学母语班是华教的心头痛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母语班属“二奶仔”,并面对许多问题,例如:
(一)缺乏师资:一般的母语班老师都是来自华文中学或华小,学历与经验参差不齐,上课时间又被安排在放学后或周六早上,为许多老师、学生甚至家长带来不便。
每年学校开学,因找不到合适或愿意献身的老师,母语班被逼拖延开课,或名正言顺不开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还望尊贵的教育部副部长在解决了华小师资困境后,也不妨全面的探讨与改善母语班的师资与上课时间等问题。
(二)校方刁难:在一些国中校长眼中,母语班可有可无。
记得当年我上林老师的华文课后,要报考SPM华文科。红毛绿眼的老外校长严厉警告说,所有理科生不准报考母语科。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往头上浇。数年前,芙蓉某中学校长因担忧华文科及格率低落而影响全校总成绩表现,不仅拒绝开办中六母语班,也不准学生报考,闹得满城风雨。
这所中学的学生后来每周六舟车劳顿到马六甲上课。
(三)老师的津贴:大约从2000年起,母语班老师(大学资格)的津贴从每小时50令吉提高至60令吉,但每月节数有所限制,因此老师所得不多,何况还要等上三五个月才领到薪酬。
80年代初,母语班老师的津贴还一度跌至10到15令吉,许多“不爱华教”的老师纷纷离队,当时的师资严重欠缺,令人唏嘘。
(四)学生与家长的态度:由于多数的母语班不被编在学校正课时间表内,有心学习母语的学生被迫在学校放学后或周六回校上课,严重打击他们学习母语的意愿。
近年来的“华文科难考到A”的事实,是孩子心中的一个死穴,也抹杀了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致与信心。
再说,近年来报考中三、中五及中六华文科的学生逐年减少,我们很快就会面对师范学院华文组生源问题,再接下去华小师资匮缺困境重现,或比目前严重,届时华小不必“人灭”,反而“自灭”寿终。
我这种杞人忧天的看法或许急躁了点,只希望华基政党与华教团体能未雨绸缪,提早防范并解决这个“华教陷阱”。
解决学校纪律问题
2017.02.27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我国教育部联合警方举办了“走,去学校”的仪式,全国同步进行,各校仪式由警官和校长联合主持,彰显警方和校方联合确保校园安全的决心。
我国教育部联合警方举办了“走,去学校”的仪式,全国同步进行,各校仪式由警官和校长联合主持,彰显警方和校方联合确保校园安全的决心。
这次的活动主要宗旨是“设立校内投诉的管道,让学生举报严重的纪律问题。”校方将设置一个投诉箱,让学生举报校内的“案件”,协助校方知悉及调查校园的治安案例,假如有比较严重的,就联络警方协助处理。
其实在笔者尚在教育界任职的时代,已经有“警官领养学校”的措施。每所学校都有警官定期到学校巡视,并与校方交流,确保学校的治安良好。
就笔者记忆中,有一宗当年警方协助校方解决的比较严重的案例:校内有学生发生纠纷,根据老师报告可能牵涉到一些校外的青少年,由于事态严重,校方请警方协助处理。到校的警官见了有关的学生,给予训导之后,从此有关的学生直到毕业,都不再发生问题。
从上述案例,笔者认为警方协助校方处理一些牵涉到校外人士的案例,是适当的。因为牵涉到的都是前校友或未成年少年,一般上警方都是采取训诫,没有入案。这种让校外少年或学生醒觉并改过的做法,是“爱心教育”的一种体现,它给了犯错者改过自新的机会,符合学校教育的宗旨。
警方配合校方,共同解决学校的比较严重的纪律案例,在中学和小学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小学生的纪律,一般上校内的训导老师,都有能力解决。但是中学生的纪律问题,尤其是牵涉到校外党派的,则比较需要警方的协助。
但愿警方和校方紧密合作,使得校园更安宁,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