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646


独中拨款制度化疑点


2017/03/0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庞萱


政府教育拨款给非政府学校,包括独中,已行之多年。

笔者所知,马六甲培中、柔佛州8独中,每年都获州政府10万至20万令吉不等的常年拨款;砂拉越9独中、槟州5独中近几年更获得高达40万及以上的拨款。对独中而言,拨款可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对办学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全国独中无一不期望获得政府的定期或常年拨款,越多越好,而非只是大选前的临时拨款。

独中教育拨款,有者名为常年拨款,有者则称为制度化拨款,各有不同的说词;不过,就我国中央及州政府法令而言,这类拨款名曰“制度化”拨款,是有待商榷的。

所谓制度化拨款,须符合政府的一定运作程序,且须列入中央或州法令中被正式通过,才能有法定地位;同样的,若要修改或删除,亦须经过正当程序,如在州议会里讨论,及获三分二议员投票通过,才属有效。

因此,若独中拨款只是州政府的一时决定抑或州首长一人的决定,尤其是在大选时宣布拨款,只能说是权宜之计,非政府的决策;它很可能随着州政府换人,或是政权的改变而被取消或暂停发放,政府无需向人民交代;有关独中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吁请政府站在教育的立场,考虑继续拨款,不能起诉政府。

以此角度检视目前中央及各州政府拨款给非政府学校,包括独中,均不宜称为制度化拨款,因为它们并无经过上述应有的正当程序;因此,若有人或党团以制度化名之,乃不正确之举,似有蓄意曲解之嫌。

华社实有必要对那些已拨款或将拨款给独中的州属,吁请州政府将制度化拨款独中的相关条文列入该州法令中,确保拨款能定时定额发放,不至于因政权转变、领袖换人或时局有异时,影响独中教育拨款所应享有的权益。



难忘的教学经历 -


2017/03/0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 作者:苏淑华


我在中中华语学习中心不知不觉已执教了十六个年头。回忆起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体验到酸甜苦辣的滋味是道不尽讲不完的事,但也感悟到教学的乐趣。学生就像一棵树,老师要用爱心去灌溉它,要有耐心、细心地保护它,别让害虫侵害它,让这棵树枝叶茂盛,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

教学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校友会领导派我到一所友族学校(Sekolahan Budi Yakin Jl.Rangkah)执教时的经历。面对一群六七岁陌生友族学生,他们黑溜溜的眼睛好奇地争相看着和他们不一样肤色的老师,充满异样的眼光瞪着我。

起初还能乖乖听课,渐渐地开始捣蛋,在教室里尤其是男生,口出脏言、阴阳怪气、起哄、挑剔,有时在你面前脱裤子。我不客气大声呵责:“你们是怎么啦?我们的民族是懂得礼貌的民族,而你们是国家的接班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你们这是太过分了。我会对你们校方提出这件事。”哎!难道我就这样被他们打倒吗?不!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挑战。我一定要挑起这重任,一定要想方法解决它。

接着我就做家庭访问,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多数是家境贫困,有的是拾荒者的、三轮车夫的、卖饮料的子女,都住在一个环境污浊、臭气熏天的地方,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能受到好教育吗?“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

经过我多次地访问和亲近,有时间就带他们玩、买些文具送给他们、讲故事、告诉他们多一门语言对他们的好处、讲解中华文化忠、孝、义的含义,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引导他们走向正轨的道路上,也启发他们落后的思想。


最后我的爱心打动了他们的心灵,直到有一天领导要把我调走,我将离开他们时个个热泪盈眶极力挽留,非常激动地说:“老师,您别走!”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我的教育工作多么有意义!




教学根植于爱

——【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教师教学感言集


2017/03/0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副刊

- 作者:曾燕玲


不知不觉,我在泗水中中华语学习中心教了一年半的书。我很感谢中中华语学习中心给我机会到中国留学,回来当教师。我是个不善言辞,在众人面前讲话也会胆怯,每次走进教室都会紧张,现在慢慢习惯了就不紧张了。我发觉自己没有太多教学经验,所以我观察别的老师的教学法,从中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法。我发现教师是个不易的职业,需要学习和摸索很多东西,理论和实际完全不相同,很多时候自己已经努力的备课,可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学生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任。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仅仅爱学生还不够,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一直学习当“好”教师。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年龄、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其想法不相同。我们该学习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做出正确的引导。有些学生接收能力强,好教的学生让人讨喜,但也有调皮的学生、难教的学生,但教师需要“爱”每个学生,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每个学生能快乐学习汉语。面对这件事我还需要一直学习,汉语虽然难学,也未必每个孩子会喜欢的,但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当了一年半教师,我深深意识到要做一个好汉语老师真不易,也是个挑战,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我会坚持!



感恩昔日学生前来拜年


2017.03.03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冯吉林


有时在巴刹买鱼或菜时,也有昔日学生抢先替我付账,真是感恩!  

笔者在教育界前后服务了近四十年,(包括在华小和国中兼教华文班)。由于在任期间和学生之间有互动联系,因此退休至今逾二十年,每年新年期间都有学生前来拜年。今年鸡年来探访者更多,有些远嫁去台湾或新加坡、吉隆坡和槟城者也前来探访,且赠送名贵礼物或“红包”,使我和内子十分感动。

1967757984年毕业之乐育校友多次举办重聚会都邀我和一些昔日同事参加。我也复印一些他们在小学时之毕业照和签名录给他们追忆昔日在母校求学时同窗之谊。

1958年我高师毕业(19岁)便前来母校乐育学校任教长达29年,历经七位校长,可谓“王朝元老”了。

当年之学生只比我小67岁,如同兄弟或兄妹关系,如今母校之董事或老师、家协成员,多数是我昔日曾教过之学生。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称呼一声“冯老师”使我感到无限欣慰。

有时在巴刹买鱼或菜时,也有昔日学生抢先替我付账,真是感恩!

新年期间我和家人抽空前往新山探访昔日学生黄永专姐妹(已有多年未联络),她们昔日家境穷困(目前已大大改善了),姐妹们非常热情地款待我们,除了一同聚餐外,还赠送名贵礼品,充份表现尊师敬老之优良品德,值得后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