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华小董事部被篡夺危机
2012/09/03 (砂拉越)国际时报/言论
我国华教正处多事之秋,关丹中华中学批文风波尚未落幕,华小董事会被"篡夺"事件又上演,关心民族教育者莫不摇头叹息。
吉隆坡增江北区华小董事部闹双胞,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局长驳回原任董事部的申请,接受另一批人士的注册,引发一场争议。由于该校董事部原任领导人是董总主席叶新田和署理主席邹寿汉,两巨头一并被推落马可谓非比寻常,董总炮轰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处置不当,正在号召华教支持者出席月杪抗议大会,以联合签名方式向首相表态,并促请魏家祥辞职。
正如董总所云:董事部被篡夺是史无前例的灾难和危机,而且据说受影响的华小不仅增江北区,白沙罗中华华小、巴生循民华小都同样发生原任董事会被褫夺资格的怪事。由于攸关全国一千两百多间华小前途,我们认为,此事绝对不能被视为独立个案,应该引起华社重视和关心,寻求一致的立场应对新挑战。
我们的看法是,董事部的产生应依据既有体制合法化产生,不能巧立名目越俎代庖,所以我们支持正本清源及一切为化解争议的努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人故意政治化炒作,以致事件发展转为董总和魏家祥的恩怨,严重失焦殊为不当。
根据报道,增江北区华小原董事部是提呈一份九人名单给教育部,并保留六个名额给家教协会和校友会,被教育局长以名单不完整为由打回票,董事会再提呈补充名单,却获悉另有家教协会和校友会提出的注册申请,遂寻求副教长魏家祥协调,后来被告知原董事会没有违规,合乎程序,副教长也指示教育局尽速发出董事证。然而结果是另一方人马得到合法认可,引起原董事部的不满,华社哗然。
在这个事件上,人们想知道的是,当一所学校的董事会在任满后提呈的新届注册申请出现超过一份时,教育部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估和作出决定?还有,连副教长都认为没有问题的申请,最后却被驳回,当中是否另有玄机?此外,有一点很关键的是,有关学校的校长在申请注册过程当中扮演什么角色?
增江北区华小董事会闹双胞事件,归根结底是派系斗争所致,原董事会和家协及校友会明显立场相左,却为争夺主导权而可能让争议带上法庭,这将是令人万分失望的演变。
我们知道,董事会是华小产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其对学校发展的决策与代表性是不容挑战的,传统上董事会成员多来自华社主要团体,和家协及校友会的辅助性角色截然不同,然而近年多次揭发某方势力意图绕过法律,架空董事会权力,以达到控制华小目的,因为华小主权地位受威胁,以致各地华教办学机构不得不提高警惕。人们也担心,如果由校长串连组成的所谓董事会获得合法地位,先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华小变质危机犹如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当政者和教育部中的小拿破仑偶尔念一下,就让华社头痛不已。我们认为,教育部应根据宪法精神,尊重华小办学传统,透明、公平处事,不能以种种人为偏差扼制发展;而华社在民族大义面前,也应停止内斗,弃绝政治化议程,免得力量被分化,落入亲者痛仇者快绝境。
发动华教觉醒运动
2012/09/07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郑添为
众所周知,申办关丹独中终在国阵政府赶著在「729昔加末申办独中请愿大会」举行前两天,宣布批准关丹独中。批文犹抱琵琶迟迟不敢公布,华社怒吼,批文內容却变办国中模式,外衣是独中,內在却是私营私办的国民型中学。
华社顿时衍生两群不同价值观的人,单轨双轨爭议,继续面红耳赤爭个「真理」、「与时並进」、「大是大非」或「得过且过」。批文印证了政府在忽视华社民意。那些上报纸头条版排排坐排队及看过批文者,怎说为华社捎来好消息,是非不分呢?真叫人情何以堪!
要求华社筹3千万令吉建的关丹独中,是间货不对办的国中,而不是真货真料、原汁原味的真独中特质,符合华社所期盼所需求的。董总不屈不挠、咬紧不放是经验所得,看破国阵政府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的「契约」和「共识」,保持现状,不增办独中的共识,岂会轻易批准呢?只有独中改制国中才能轻易批准,符合单元主义教育政策范畴。
母语教育不是买卖,不能討价还价。董总被边缘化,但对准要害猛力反击,绝对是明智。马华及华总急于邀功却弄巧反拙,越描越黑;教育是民族大义,不容政客的舌灿莲花可改变;企业大亨为爭功夺劳,最终爭出一家如假包换私营私立的国中成罪人,要华社承担建校一切费用,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推波助澜,民族尊严何在?
增江华小食堂曾闹双包,董事会再闹「新董事」风波,都是有心人刻意篡夺董事会的自主权。
董总不满篡夺董事会发起签名向首相投诉魏家祥,檳城4大团体將在9月9日首先开第一炮,斥其篡夺华小董事会和巴生循民华小董事会,有针对性的阴谋诡计。
他们表示將以9.9抗议大会,唤醒华社加倍关注事態的发展,了解变质华小的隱忧,既得利者兴波作浪,滥用董事注册程序篡夺华小董事会,为落实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开路,严重威胁华小的生存与发展。
董总任重道远,是华教堡垒司令总部。发动华教觉醒运动,在在为华教权益爭取公平合理的发展华教的空间,它的意义深远。华社必须人人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给予支持。
既无诠释权 也无执行权
2012/08/06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指出,关丹中华中学实行双轨制,教育部因此列明该校采用政府中学综合课程(KBSM)时须采用国语为教学媒介语,但批文没有阻止学生考统考文凭,也没有阻止用华文教导统考课程,批文也没有注明国语是唯一教学媒介语。
魏副长也澄清,关丹独中工委会是要求教育部厘清批文的一些内容,而非“纠正”。
言下之意,批文内容没有任何不妥。
目前,一些独中为了方便学生考SPM,道德教育和历史科目就采用国中课本,也就是KBSM课程,但教学语文可以是华语,可以是华巫语兼用,教学媒介语有伸缩性,学校有自主权。
关系董事会自主权
换言之,这些独中虽采用KBSM课程,教学媒介语却没有必须采用国语这回事。不过,若按魏副长的说话,关丹中华中学可就没有这种伸缩性处理的权力,它非用国语教导所采用的国中课本不可,是耶?非耶?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关丹中华中学的教学媒介语主权已被侵蚀,董事会的自主权比不上其他独中,华社能接受董事会没有教学自主权的独中吗?而且这也关系到独中董事会固有主权的问题,极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等闲视之,这点应该纠正还是厘清?
此外,独中行双轨制,学生兼考统考和PMR、SPM完全出于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当然也有权决定“改变轨道”,改行单轨制,不再参加政府考试,关丹中华中学董事会有无这种自主权,它是否非行双轨制不可?虽然,不可预见关丹中华中学会“改变轨道”,所以,极力为批文说好话的人可指这纯粹是假设性问题,但这个“主权”却仍有纠正或厘清的必要,至少应赋予董事会改变轨道的权力,要不要行使这权力则是另一回事。
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吧,曾有政治人物建议禁止独中生参加PMR和SPM考试,这种建议也不只出现一次,幸好都在华社力争之下不了了之。
宁可被骂也要厘清
不过,关丹中华中学似乎被规定必须参加PMR和SPM考试,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姑且不谈董事会主权,但政海波谲云诡,世事难预料,今日认为鸡蛋里挑骨头、纯属假设性问题,以后却极可能一一都到眼前来,总之就是不可对批文掉以轻心,宁愿被人骂作鸡蛋里挑骨头、尽作些假设性问题,却也不可大方地对批文照单全收,毕竟教育部失信于华教已有例可援,如华文中学改制、华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都是殷鉴不远的事。
更重要的是,如果教育法令,或有关教育政策的条文出现模棱两可的混淆时,其诠释权并不在董教总,也不在马华,也不在马华的教育部副部长,而是在教育部长手中,马华领袖们今日固可很权威地阐述批文如何完美,惟一旦人家拿着批文对关丹中华中学指指点点,要改这点,要改那点时,今日阐述批文的权威政治代表什么都不能做,正如当年推销华文中学改制的政治代表,他们在生时已眼睁睁看着承诺给人推翻,如今更能做什么?所以,批文确须纠正,或说厘清也可。
马华与董总不是朋友
2012-09-06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张庆禄
在张庆禄落叶知秋一片“倒魏"声浪中,董总与马华已是公开撕破脸。双方势成水火,攻势一发难收。
这几天,文告漫天飞舞,两派人马互相指摘对方不是,闹得热火朝天,而926倒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运动,是高潮所在。
在外人看来,号称代表大马华人的政党与代表华教的机构互不咬弦,似乎是难以理解之事,然而,在大马特殊政治环境下,却自有一份理所当然。
马华是执政党,董总是压力团体,两者基本上是对立的。巫统主导的国阵政府多年来忽视华文教育、压制华校发展,遂使华社不满,而马华却无力制衡,唯有奉行妥协精神聊以自慰,把“小开放"或“特别拨款"当成大恩大惠,要求华社欣然接受,最好加上欢呼鼓掌;可是,董总作為捍卫华教的机构,却有其责任与使命,他们须尽力争取华教权益,尤其是在华教遭受多年的不平对待下,董总更是得挺直腰骨、顶住压力,不亢不卑地向政府提出诉求。
马华在国阵内受制於巫统,无法满足华社的要求,固有其难言之处,然而这就是政治,你有你的难处,选民有选民的要求。华社,或者董总不可能因為马华的政治利益而低头妥协。
对於马华来说,一个较為“温顺听话"、懂得“见好就收"的董总最符合马华利益。一言而蔽之,董总最好是马华的朋友。
然而,在“华教尚未获得公平等待,同志还须努力"的情况下,马华与董总倘若“手牵手,一起走",那将会是华教的灾难。当董总与马华走得太近,就可能倾向“妥协"那一套,抱持“见好就收"的态度,如此一来,马华的压力固然会大减,可是华教的发展却势必受影响。
近年来,我们清楚看到,政府是如何在华社的压力下,為了选票而对华教採取更开放的态度。这是华社、董总坚持的结果,而不是“见好就收"所带来的成果。需说明的是,这并非製造对抗与仇视,而是一种民主政治运作。
马华与董总不是朋友,或许更有利於华教发展。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张庆禄‧新闻从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