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731


勿纠结于文凭资格


2017/11/19 中国报/中言


大马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在2005年决定,不再承认统考文凭等同于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的资格,拒让统考生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考试,但在12年后才实行,令学生感到法学之路,一片茫然。

12年前做了影响统考生前途的决定,没有马上实行,经过大约4500个日子后,突然说要落实当时的决定,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准备报考法律执业证书的学生顿觉不知所措,有意攻读法律系的统考生也要烦恼本身的资格问题,更甭论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担忧了。

须予合理解释

统考生须在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或A-水平考获至少2科优等,才能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这个新条件令人措手不及,除了影响准备报考法律执业鉴定考试的法律系毕业生,数千名正在国内外修读法律的学生,也受到影响。

既然过去多年已有很多独中生以统考文凭,报读国内私立大专法律系,并考取法律执业证书,这足以明证统考生的学术资格与理论实践,都没有问题,为何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突然实施新的报考条件?当局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以解开各造心中的疑团,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揣测。

应探讨新措施

我们认为,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有责任确保在大马执业的律师,都符合执业专业需求,但是,该局不应纠结于统考文凭或A水平的资格问题,因为在现实环境中,我国仍有许多大专生,没有报考大马高级文凭或A水平。

由于新措施攸关立志当律师的统考生前途,法律专业资格鉴定局的高等教育部代表,应与该局内的其他成员,重新探讨此新措施的可行性,尽快解决争议及释疑,以免予人刁难统考生的负面印象



准备考CLP的独中生怎么办?


2017/11/18 中国报/评论

~作者:Y.B.张念群


对独中生而言,因为我们进不了政府大学的门槛,获得外国大学的法律文凭后再考取本地的律师执业认证,是我圆律师梦的唯一出路。

当然,另一个选择是报考英国的律师职业认证。可是,除非家境富裕,否则有多少独中家长负担得起?

我负担不起。父母能让我在英国留学一年,我已经非常感激,不敢再望报考英国律师执照。

就算我毕业后留在英国一年打工挣了点钱,也还是宁愿回国报考本地的律师执业文凭(CLP),把打工存到的钱省省用。

然而,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近来却突然宣佈,不再接受独中生以统考文凭报考CLP,而是必需拥有STPM或是A-Level

我去查找资料才发现,这其实不是新规定,而是早在2005年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就已经做出的决定。然而不知为何,这个规定直到这几个星期才被执行。

前途是否受影响?

条例说改就改,应届统考生怎么办?如果是要考取STPM或是A-Level,独中生一般会在念完高二的时候离校。难道我们现在要求这些刚刚考完统考的高三同学,再用两年的时间去考STPMA-Level

还有那些在念着法律系的独中生,他们的前途是否又会受影响?

最惨的是目前在准备着CLP考试的独中生。他们从9月就已经开始准备考试,却被告知2月才能确定他们是否能够参与定在7月的考试。如果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铁了心一意孤行,那么这些学生不是白读了一年?难道我们真的有必要要求这些已经获得法律学士文凭的大学生,回去重读STPMA-Level

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是法定机构,主席更是总检察长,高教部也有委任一名大学法律系的院长成为委员。这些人关在冷气房做决定很轻鬆,可是冷气房外,有多少家长、学生,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呢?一名希望让女儿成为律师的父亲,甚至开始犹豫,明年是否要让女儿上独中。他们的心情,总检察长能明白吗?



华教是华人重要资产


2017.11.15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芳龙


诚如首相署部长魏家祥所言,华教是华人的重要资产。是的,是“非物质的重要资产”,是“精神的资产”。也因为华教的存在,我们的日子过得也踏实些!除了精神支持,你我之间谁不曾每年总会拿收入的一部份去支持华教?或与华教有关的事务?

1111日,母校柔州永平中学欢庆60周年校庆,当晚席开230桌,来宾2300人。更早些时候,石榴花盛开的5月,儿时母校南利小学,也办了场募款餐会,这个不到300人的小村落,却迎来了700余位宾客,大约是村子人口总数的2.5倍。这两场餐会,提供的不会是电影《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中的美食;来客不是为了饱餐一顿而来,更多的是对华教认份的支持,也或者是散居各地的老朋友们,期盼借由餐会相聚一堂,目的似乎很简单。正如鱼儿回游、候鸟迁徒后的寻根之旅,华教是众人的根!

这种在台湾被称为“流水席”的餐会很多,但多是为选举活动造势,以冲高人气。近年来,大马政坛也不遑多让,吃选举饭也蔚然成风!但这些“饭”和华人为了华教募款的“千人宴”截然不同;选举饭的重点是凑人数,“千人宴”却是花了3千、5千,也就只能蹭得名为“贵宾席”的饭菜一桌,而且还不带酒!

以前,我总认为钱捐华教,有心就好,何必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但如今细心掂量,确有必要;因为一场场的餐会,志在老友相聚,志在凝聚不同年代华人对华教的认同感,确保支持华教的香火得以延续;餐会只是点燃热情火炬的引信。

地方小镇,如果一所独中经营的好,足可以作为团结镇上华人族群的精神堡垒,会形成一股很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一所中学可以在一个小镇上扮演着如此微妙的角色,除了马来西亚,我不知道上哪还可以找得到?

独中经营的很辛苦,他是大马正统教育体系外的弃婴。我们已经独立了60年!60年来独立中学的经费,从未在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案中编列;偶有良知的政治人物,也只能送来杯水车薪!61所独中,在风雨中飘摇了60年,政府无法依靠,就只能靠各界热爱华教的人士、乡团或者毕业校友支持,涓滴虽然不能成河,却也能让独中屹立不倒,而且茁壮!就这一点,足以告慰已逝的华教先贤斗士,也为新一代华教接班人深感骄傲!

即使华人生育率偏低,但在各方努力及办学绩效卓著的影响下,2017年的独中生总人数达到85000人,较2000年的53000人,增长了60.38%。而这段期间的华裔人口则只从5692000人增长至665万才成长16.83%。独中生人数成长虽然带来喜悦,但华裔人口占国民总人口比例下降却令人担忧!华人少子化或移居海外,已经是大势所趋,各校能做的就是提高华小毕业生就读独中的入学比率。

诚如首相署部长魏家祥所言,华教是华人的重要资产。是的,是“非物质的重要资产”,是“精神的资产”。也因为华教的存在,我们的日子过得也踏实些!除了精神支持,你我之间谁不曾每年总会拿收入的一部分去支持华教?或与华教有关的事务?

华教生存需要一股“暖势力”,就拿我老家的一村(南利新村)一镇(永平)来说。与很多国内其他乡镇一样,村子因年轻人口外流,在村里出生的华小生只有10来个。10多年前村中的长者就决定从附近的乡镇找生源,避免学校面临归类为微型华小的命运。因此,大伙四处凑钱买校车,免费的把外地生载来南利华小就读。80位学生上下的境况维持10年多了,但这笔长期开销从何而来?靠得正是热爱华教的幕后英雄。

永中60周年校庆的餐会,200多桌酒席是镇上两间大餐馆报效,分文不取(甚至主动提出每年报效酒席百桌,成立清寒助学金);整个活动动员了镇上的许多社团和热心人士、以及50多届的校友,2万华人的小镇硬是凑了400多万令吉捐款。

这一村一镇的人,为了华教永续长存,很明白支持华校的工作是不会有停息的一天。老兵或许逐年凋零,但独中香火的传承,会有新人接替。不只是永平、南利,全马其他乡镇不也一样?

1112日巴生兴华中学为前董事长杨忠礼办了一场追思会,其长公子杨肃斌带领家人上台致词说:“兴华的发展是他父亲的骄傲,他会秉持父亲遗愿,协助兴华的发展!”,就是这种传承精神,大马华教才能成为华社资产,才能永垂不朽!



承认统考“最后一里路”


217/11/1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王介英


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一直是大马华人的一个心愿,也是政府为国家留住人才的一个善举,更是塞住反对党“唱衰在朝华基政党”那个“胡说八道”之口的“封嘴神符”。

大马各族人民一直在“多元互补”、“互助互重”的共识下,携手走过千山万水的坎坷路,合力克服过“地动山摇”的政治、金融危机困境,在历史因缘中建立起“兄弟情”,在生活实践中建构“命运共体”,以傲视全球的“种族和谐”、“宗教包容”的传统,来到资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这种“兄弟情”在槟州水灾灾区显露无遗,“命运共体”从各族支持“新经济政策”、支持“新巫统”重新上路、以及全民一条心,携手共赴时艰,渡过马印对抗与金融危机的一系列事件中彰显出来。

因此,笔者坚信各族人民有足够的“政治成熟度”来接受承认统考这件事。何况此前已有阿德南在砂州率先承认统考的先例。

其实,承认统考从整个国家的大局来看只是一个小问题,因为统考文凭只不过是中学阶段的一个考试证书。

获全球顶尖大学认可

最关键的是独中统考文凭确确实实拥有“真金不怕红炉火”的学术“含金量”,获得全球顶尖大学的认可,统考文凭拥有者也都顺利在这些大学完成学业,表现卓越,有口皆碑,经历过“实践的验证”。

众所周知,独中三语并重,马来文是必修科,许多采用双轨制的独中不只考统考也同时考政府考试,独中生的马来文程度别有居心者没有必要质疑。更重要的是独中课程乃以政府中学的课程纲要为蓝本,再参考各国课程纲要后略作调整,增加迎合新时代需要的一些项目。统考主办机构的运作体制则仿效考试局(Lembaga Peperiksaan)与考试理事会(Majlis Peperiksaan)的机制,在出题、审题、批改、划定成绩等级标准等作业上,严谨而专业。若说统考文凭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民办考试文凭的大马品牌,那华文独中可以说是中学阶段的大马哈佛、长春藤大学系列。

当然,一些思维跟不上阿德南与时代步伐的保守员官还以六、七十年代的标准来看待统考,他们忘了今天大马私立学院、国际学校到处林立,连外国大学也在大马设立分校,实在没有必要对承认统考一直耿耿于怀,总是无法解放思想,从时代变化、国家大局需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因为官员的保守、政府的迟疑,使国阵的马华、民政整天被爱挑衅的火箭追问“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何时走完?痛骂马华、民政在欺骗华人。

笔者认为“做对的事”须要有勇气与智慧,国阵的领袖来到中国崛起,中文经济价值大幅提升的这个历史转折点,大可理直气壮地仿效阿德南承认统考文凭,不必太在乎保守分子说三道四。历史将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拍板定案的领袖也将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