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承认统考?
2017/11/24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陈慧玲
每当大选将近,我们就会听到很多关于统考的课题。我从学生时代一直听说就快要承认统考的地位了,只剩下一些讨论议题而已。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统考在我国依然是不被承认的文凭。
最近,我国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向媒体说“承认统考只剩下一里路”、“承认统考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当中,而目前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如有任何消息,则有待首相进一步宣布”。但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承认统考的工作都已经进行了40年之久,到底在讨论什么呢?从来没有人正面回应!难道要承认统考文凭将会对造成国中生的威胁吗?这我们不得而知。一方面由教育部副部长向大众大抛“定心丸”(是定心丸吗?这个甜头听了上万遍了),另一方面却传出私立大专不接受统考生申请法律系;再来就是土权阿里口出狂言“要承认统考,就必须先跨过他的尸体”,还表示“统考违背了我国的教育制度”。
我们只不过是一介平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统考会违背我国的教育制度?难道说统考主要是以中文教学?难道说怕统考比PT3,SPM更有水准?难道说怕独中生并没有国语的基础?但据我所知,独中生的教育课程确实不容易,就以数学为例,初中就已经上高中的部分课程了。如果你对统考的印象是停留在所有科目都是华文教学,那么你就错了。独中课程很多科目都是双语教学,既是华文及英文。如果你对独中生的印象是除了华文厉害之外,英语、国语都不会,那么你也错了。独中教育也非常注重英文、马来文,在我所遇见的独中生里我发现他们比国中生更能掌握好三语。
承认统考已经不是一个动作,而变成了我国大选前的课题,要大选就想到承认统考;大选后,“承认”两字只字不提。如果有诚意承认统考,我想应该不需要花40年之久吧。独中是华社在支撑,是独中老师们努力奉献帮学生们铺上康庄大道,但是这条“康庄大道”在我国是崎岖之路。统考,也不过是教育的一环,要承认它的地位真的那么艰难吗?
全世界都在学中文的时候,我国却不把统考放在眼里。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可以把《三字经》朗朗上口朗诵出来,英国小王子乔治上学除了要学数学、芭蕾之外,还必须上中文课。那么马来西亚原本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制度,那么为什么还不要承认呢?
告别“背多分”教育
2017/11/24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在2011年开始落实校本评估制度后,而2017年的小六检定考试放榜日,学生除了获得考试成绩外,同时也会获得课堂评估、体育、运动及课外活动评估,和心理评估,而在新的制度可以让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辅助孩子未来心智思维独立成长,培养孩子的心性涵养;但社会把考试成绩变成功利,教育被弯曲了,导致教育失去了“根本”。
发掘学生长处
目前评估制度存有弱点,因单凭学术成绩不能全面瞭解学生个人表现,更不应该让学生的学术成绩不佳,而成为现今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相反老师除了教导知识,更应该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学生的兴趣培养,发掘他们长处,并引导学生在有关方面的发展,而家长也应该根据本身还在在其他方面的评估,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兴趣。
教育是带动学生生命力和教导学生生活能力、处理问题、解决方桉、纪律与价值观,过度着重于成绩,就会“扼杀”学生的生命力与生活能力,同学更因为了成绩,而麻木的啃着课本和作业簿,以致他们之间缺乏友情与爱心。
当然,目前的教育制度已实施50年,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做到,我们需要瞭解,教育的功能不应该只是与考试课业挂钩,教育或者无法完全掌控孩子的未来发展,但教育必须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开发孩子潜能。
鼓励均衡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背多分”和“填鸭式”的教育应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应鼓励学生培养全面均衡发展,同时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意思维的新一代!
你如何看待分班制度?
2017/11/23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黄伟鹏
媒体探悉,联邦直辖区教育局指示华小从明年起不可采用编班制,这意味着华小不可再设精英班,只能不分成绩,在原有班级上课。
这肯定会引起吉隆坡华小校长们对教育局长训令感到不知所措,许多时候,想改变传统是一件棘手的难题,这宛如接到一个烫手芋,叫众校长情何以堪?若是一刀切,明年全面恢复普通班级制度,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将不难想像。
一旦废除精英班,首当其冲者必然是学生家长,尤其是孩子在精英班的家长,肯定紧张与担心新措施拖慢孩子的学习进度。一般家长在学校分等级的制度下,早就悄悄在心里给社会分等级,那与上流社会与低下层社会毫无两样。
根据教育理念,精英班是不公平的制度。在传统上,有教无类更是办教育的宗旨,精英班与放牛班的分类已经脱离或违背办教育的初衷。
精英班或许能让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学习得更快速,进度不会被程度较差的学生所拖累,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正确,也意味着我国填鸭式教育日趋时兴与严重。而我们向来强调让孩子快乐学习只沦为自欺欺人的口号而已。
不过,教育部于1983年制订小学新课程(KBSR)时有强调每个班级的学生进度不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教材教导学生,其实,这与分班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而已。试问,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3组,即是强、中、弱,又与把不同能力的学生分为A,B,C班,以不同的进度来教育学生有何不同?
有谁不希望让孩子快乐学习呢,但是在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之下,考试压力逼得孩子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又有何快乐可言?
每当UPSR成绩出炉,学生成绩下滑,教育局将要求校方列出提升成绩的方式,那何尝不是一种“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重重压力!
快乐学习只能在废除考试的制度之下才能产生,唯独这样,学生才得以训练成高思维思考及着重表现的一代。
UPSR有没必要继续进行,那才是快乐学习的关键,是否,我们也应当坐下来,好好看待这该不该废除考试制度的课题更为贴切与实际呢?
浴火重生 重建棉中
2017/11/23 印度尼西亚《苏北快报》
~作者:晓星
再过三天,就是第五届世界棉中校友恳亲大会,恳亲大会一共举行两天。11月25日晚间有个欢迎晚宴。翌日印尼西部时间11.00举行午宴。
据闻,今次的恳亲大会国外校友反应非常热烈,到会的人数相当多。
这也难怪,棉中校友会已举办四届恳亲大会。但这一次的意义非凡,因为参加第五届世界棉中校友恳亲大会的校友年轻的都已是花甲之年,年纪大一些的早已是耄耋老翁,因此,说句不中听,但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下一届的世界棉中校友恳亲大会我们将再也见不到好些师生。因此,谁不珍惜这宝贵的见面机会呢?
我在棉中只读了一年又三个月,而我就读的高一上F班,又多得是外地生,比如司马威、冷沙、巴东等地的寄宿生和刚从民礼升上高中部的走读生,这些新生对棉中老一辈教师都不很熟悉,加上我当年只懂得埋头苦读,少与其它班级同学交往,因此,对棉中老一辈的教师不甚了解,甚至都不认识他们,想起来真是平生一大憾事。
我熟悉的就只是担任高一上与高一下的班主任林文胜老师和高二上的班主任谭磷德老师,再下来就是当年还在共和大学读书,教我们印尼文的老师和已经回国的教生物学的老师,风趣的教英文的李莲娘老师等几位罢了。真的是孤陋寡闻。
记得当年还有音乐课,教导音乐的老师是通过教室的播音广播教导全校学生的。是名副其实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当年教过的《游击队员之歌》《我爱祖国的蓝天》等这些歌曲的歌词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但教音乐的老师我却不知道是谁。
几经波折,棉中建校终于付诸实行,但愿日后新一代的棉中校友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中,高举棉中的火炬迈步前进。
(完稿于:201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