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结缘茉华(一)


——远赴印尼茉莉芬市茉华三国语学校支教
2017/11/1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2016年的12月,我经过海陆空立体交通,辗转3个地方,历时一天一夜,终于踏上了印尼茉莉芬市这片土地。说是“市”,其实顶多算中国的小县城,最高的高楼不过4层,公交车是开着门的破旧面包车,没有商场,没有立交桥,没有高速公路。最宽的路也就是两个车道,所有的车子、摩托车、人力三轮车都在上面行驶,当然还包括行人。有的是很多小蜜蜂一样从身边飞过的摩托车和迷你超市。 
一、生活方面
熟悉生活环境 入乡随俗 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由于当地大多数人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所以在学校不允许穿露肩的衣服,过短的裙子,学校里也不允许穿拖鞋。学校还没有为支教的教师提供工作服,在重要的节日,老师们统一穿峇泽,我自己也购买了。
当地主要以油炸食品和甜食为主,蔬菜种类非常少而且很贵,食物里常有不知名的香料难以下咽。身处异乡只有摄入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不生病,所以我尝试就仅有的蔬菜通过百度图片、翻译软件亲自演示,教房东太太做中国菜,解决饮食差异的难题,整个制作过程极其艰难。要用仅有的十多种蔬菜和仅有的配料盐、味精、酱油、小米辣制作一日三餐本就很难,再加上地域饮食的差异,尽管我很努力的教他们,但是做的菜还是五花八门,经过了漫长的四个月的磨合,他们终于可以做出中国菜了。
我住在一栋两层楼的出租屋里,起初房间里没有wifi和电视,也没有热水洗澡,仅有床、衣柜和噪音很大的冰箱。因为语言不通没人可以和你说话,除了上班我就一个人在小屋,想和家人联系要去走廊找wifi信号,后来我找了一把大椅子和一个小凳子,每晚用笔记本电脑写论文让自己忙起来,不让自己因为环境的艰苦想家或者退缩。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万事开头难。后来我换到了一楼房间里,终于有热水洗澡了,还有了电视和时有时无的wifi,经过两个月的煎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起初我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同事陪伴去超级市场购买。由于地方小,突然出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街上的人就会一直盯着你看,看得你毛骨悚然。后来进进出出,大家都知道茉华三国语学校来了个中国老师,情况就好了一些。因为每次外出都要占用同事的休息时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请理事给我借了一辆单车,自己下google map,尝试独立寻找就近的超级市场,骑车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有尽快独立才能获取最大限度地自由。
语言
沟通问题是目前最大的也是最难的问题,工作和生活中常因不明白彼此的意思,而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情,极大的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由于没有基础,我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印尼语,比如:你好、你早、再见、吃饭等。
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我尝试自学英语每天一小时,这样大大的解决了我与同事、学生以及生活沟通中的难题,如果遇到不懂英语的当地印尼人,我就借助翻译软件,当然还会带上眉飞色舞的动作,让他们边听边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很多。 
二、工作方面
熟悉工作环境 寻找因地制宜地教学方法尽快投入教学工作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茉华三国语学校简介
茉华三国语学校是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公益性华人学校,学生以华人子弟为主。遗憾的是由于1966-1998年华文教育被印尼政府明令禁止,所以他们的父辈多数不会讲中文,这给孩子们的中文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孩子入学时都是零基础。
在海外,建一所华校不容易,维持一所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华校更不容易。但无论有多少困难和无奈,老一辈都在默默地付出着,众多的学校理事、校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地的出地,呕心沥血手拉手创办了现在的茉华三国语学校。
茉华三国语学校一共有老师30余人、学生230余,幼儿园3个班、小学6个班、初中3个班。起初我负责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和三年级的中文教学,每个星期24节课。
因为长期没有人上音乐课,所以学校仅有的一台电子琴长期放在仓库。我来了以后,用它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结果其他班的学生听见琴声和唱歌的声音,也强烈要求开音乐课。
后来理事专门找我做工作,又增加了小学部和初中部的音乐课。虽然比之前更累了,但是想到这是提高孩子们学习汉语兴趣的有效途径,再苦再累也值得。
音乐教学
印尼民族是一个音乐性极强的民族,信手捻来的是节奏,随意扭动的是舞蹈,张口即是旋律。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我的音乐课将如何进行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让学生(因为教的范围涉及全校学生,所以我用“学生”以此泛指幼儿和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感觉中潜移默化的从各方面、各领域、各角度接受中华民族的音乐精髓,并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异国学生学习、热爱、接受、继承中华音乐。
由于学校没有乐器,所以我根据现有的条件,由浅入深的进行了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即歌唱、舞蹈和欣赏活动。
歌唱教学
在歌唱活动中,除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我给学生带来了中国各地优秀民歌、小调、流行歌曲和含有中国京剧元素的歌曲等,让学生能从各角度了解到中国风格的歌曲音乐。
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我教授的内容属于外国歌曲,所以为了解决歌词的问题,我带领学生慢速朗读每一句歌词,体会中国的语言文化。教唱的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多遍慢速范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特点,以此循序渐进的方法带领幼儿学习中国歌曲, 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歌就是开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我要小心的做那一位开窗人。
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中,我给学生欣赏了合唱曲、中国民乐、西洋乐器乐曲、世界名曲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其中重点给学生欣赏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乐曲,例如:《梁祝》、《小河淌水》、《大中国》、《阿细跳月》、《百鸟朝凤》、《小乖乖》、《二泉音乐》、《火把节的火把》……通过听音乐、看视频、利用道具表演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中国特色的音乐。
舞蹈教学
舞蹈方面,由于印尼的民族特点,学生们能歌善舞,部分学生精通印尼的古典舞蹈,而中国舞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中国舞蹈的学习,把舞蹈与音乐相融合,让学生感受更多的中国文化,体验更多的学习乐趣。虽然舞蹈不是我擅长的,但是还是借助视频教学生了:秧歌、手绢、扇子、绸带舞等,虽然异国孩子们的舞姿不很地道,但让他们从舞蹈中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气息,也是意义深远的!                   (待续)

(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苏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