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浅谈对外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我在泰国与印尼教中文的感悟


2017/11/16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海外教学一个听起来很高大尚,但教起来却困难重重的工作,我去年外派泰国,今年又远赴印尼担任中文老师。国外孩子的中文水平可以用零基础来形容,平时在生活中又是讲本国的语言,很少有讲中文的氛围,中文又难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了外派老师必须探究的问题,如何让课文教材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通过富有童趣、生动活泼的语言带给孩子们更深入的思考或者美的感悟。教材的这些特点,必须要我们这些外派老师去挖掘也决定了我们教师使用教材的方法,必须结合教材中的童趣进行教学设计,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中文。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而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国外的孩子们,只能通过形象思维来学习,在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表演在国外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情感,而且还可以带学生们真正走进文本。同时更可以增强孩子们对中文的学习兴趣,还原课文中的童真童趣,活跃课堂气氛。

一、以演助读,轻松愉快
表演活动是学生喜欢尝试的实践活动。一些课文加入表演的成份,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如果要准确地表现课文中的内容,就需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中文,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如我在泰国教初三的《拔苗助长》时,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种田人的肖像,我便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实写内容中找依据,想象其人物肖像,从而增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首先我以“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这个农民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他演出来,有兴趣吗?”来唤起学生的表演欲望,接着,为了让学生把文本读活,我让同桌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人演农民,一人演儿子,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时鼓励、点拨,然后,我又请学生给同学们当导演,导一导表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与表情。最后又让演农民与儿子的学生学着导演的样子演一演,老师与其他学生当裁判。在学生的表演活动,由于正确处理表演和中文学习的关系,注意以演助读,以演促思,以演激说,在读、演、思、说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使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读演结合,入情入境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一味地朗读或默读,不免单调,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与带有丰富肢体动作的表演相结合,从而增加读的感染力。语文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朗读在情景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表演的效果。《小华的衣服是红的》是国外华校二年级学生的课文,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颜色有较强的启发作用。课文又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语言鲜活。因此我决定在自己的教学中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以读激趣、以读代教,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诵读、表演相结合,让孩子们入情入境!
在印尼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读”展开教学,读通、读好、读懂。并能用当地语言翻译出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例如:小红和小强的对话让孩子扮演角色来朗读,孩子们在惟妙惟肖地朗读中,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课文中角色的说话语气,同时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三、注重课堂情景表演
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我在泰国教学初三《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在表演中理解课文,知道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鼓励学生象曹冲一样做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在海外教学中,我们只有正确把握表演式教学的实质,掌握表演教学的艺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中文学习中学会观察,启迪思维,享受学中文的乐趣;在中文教学中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新思维的释放,让学生在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体味学中文的乐趣吧!

(南海漳华三语国民学校中国外派教师  伍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