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不是万能钥
2017/11/24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近这几年来,常听到一些大人先生表示担心我国英文水平已大幅度下滑这回事,他们说现在连大学生也讲不好英语了。
于是复办英文学校以重振英文水平的呼声乃应运而生。
我们的英文水平真的那么不济事?这倒有点令人怀疑,因为根据国际调查机构的好几次报告都说我国英文水平属于高水平级别,在亚洲更属于数一数二,全球最大英语能力评估网站还说我国英文水平以微差压倒新加坡而名列亚洲第一,把一位新加坡教授气得呱呱叫。
另一方面,常听大人先生指责私人界崇洋,用英语谈生意、交际,一部长在前几天说政府可能立法规定工商机构的书信、合约和单据必须采用国文,不许再用英文。
既如此,又何必在乎我们的英文水平已下滑?原来,主张复办英校的人说,国民英文水平不好就很难成为先进国,经济与科技先会落于人后,前首相马哈迪也是这样说。
国民的英文水平果然就主宰了一个国家的前途了吗?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全由英文水平作决定了吗?恐怕未必吧!
新加坡能从发展中国家提升到经济小龙,再晋身为经济先进体,原因并非因为新加坡人人会讲英语,且更创了独有的Singlish,而是因为新加坡政府有正确的发展政策,加上能廉洁、有效贯彻政策。倘若以为新加坡全靠英文“吃糊”那就大错特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却能迅速崛起,一度攀登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达,但它并不是靠办英文学校崛起,也不靠英文水平崛起。
韩国人的英文水平比起我们这个曾是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应该落后好几个马位,但科技技术与工业能力如家电、汽车及电子业遥遥领先于人人会讲英语的新加坡。
再看“20年跑赢东盟7国”的中国,它没有英文学校,英文水平和日韩两国可说是“难兄难弟”,但中国如今已是第二大经体,又是科技先进国,其原因也与新加坡、日本、韩国相同,有正确的经济科技发展政策,不是因为有高水平的英文。
反观我们马来西亚,经济四小龙没有我们的份儿,如今金砖四国也没有我们的份儿,眼睁睁看着原本落后于我们的国家后来居上,超越了我们,这是什么道理?亚洲四小龙尚未崛起时,我们的英文水平极高,尚未下滑,为何我们不能成为先进国?
原来自1970年拟订了一套经济发展计划后(原定只实施20年),我们就“五十年不变”,中国抛弃赖以起家的共产经济计划,也抛弃工农专政,改走曾是死敌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国家情况乃脱胎换骨。我们则始终不敢变,而这套1970年拟订的经济发展政策却造成大部分国民依赖心重,一切都要优惠,不愿面对竞争,都想付出少而收获大,这种心态才是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应仿效中国,彻底改革发展策略,把全民投入自由竞争环境,如其不然,就算我们的英语水平高过英国也仍无济于事,我们依旧落于人后。
冒险走漏洞目的何在
2017/11/25 中国报/中言
为了减轻小学生书包重量,教育部执行《2000年小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禁止校方为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添加作业簿,而四至六年级只允许在5个科目中添加一本作业簿。
书包太重一直是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小小身躯需背负重达5公斤的书包,使小学生变成苦力。
在接到家长多次投诉后,教育部决定严格执行上述通令,限制小学生的作业簿数量,以减轻书包重量。
严惩滥权牟利
然而,通令实施后却有校方走漏洞,把3本作业簿合订为一本,页数也从30页增至90页,有如新瓶装旧酒,以跑漏洞继续迫学生购买多本作业簿。
教育部应严正看待此事,为何教育部发出通令后,有学校竟敢违反通令,或冒险走漏洞,目的何在?其中有没有涉及滥权和中饱私囊问题?
教育部除了要对付违反通令的校方和校长,也应彻查校方增加作业簿目的,是否为了从中抽取作业簿的供应佣金;若有校方以作业簿来牟利,不顾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受到严惩。
不利长远发展
教育部也应铲除校方或校长借作业簿或其他种种杂费来牟利的问题,尤其是华小,一些华小学生家长都会被校方要求缴付“莫名其妙”的费用,或是接到校方的捐款卡,有时老师更规定每位学生,一定要填满100令吉才收货。
这种不健康的牟利文化以华小最为严重,而国小和澹米尔小学则鲜少发生。
华小董事部必须自我检讨,避免加重家长负担。许多华裔家长,甚至非华裔家长把孩子送进华小,是因为华小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吸引他们;若华小不健康文化持续发酵,将给华小带来负面印象,不利于华小长远发展。
统考成为政治牺牲品
2017/11/2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章龙炎
在上一届全国大选前,统考受政府承认似乎已水到渠成。政府要求统考文凭持有者只需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单科马来文及格,其统考文凭就受到承认。但是,董总领袖本来同意后来反悔;当时的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在加一个统考历史科需要加强本地内容,弄到统考受政府承认“胎死腹中”。
来届大选快到了,国会在野党再炒统考课题。土权的依不拉欣阿里向统考“宣战”。土团党的慕尤丁打了盟友民主行动党的脸,不认为承认统考是理所当然的。民主行动党敢敢讲槟州雪州政府已经承认统考,但是拿不出证明。
毫无疑问的,统考成为政治课题,过去已经如此,现在更加激烈。不管是支持或者反对政府承认统考,都有各自的市场。
承认统考是小课题
暂且抛开围绕在统考承认的象征意义——例如民族尊严以及华族权益等等,从现实角度来看的话,承认统考其实是个小课题。
首先就看看独中的中学人口,只占总华裔中学生约10%。本地大专院校在过去20年蓬勃发展,不少独中生的家长为了省时省钱,让孩子报考大马教育文凭,提早一年从独中出来,就读本地大专院校。
越来越多独中生不报考统考,难道不是董总(以及各别独中)首先要担忧的课题吗?或许让统考成为政治足球,可让独中不需为越来越多独中生不报考的现象自我检讨寻求对策,还可转移民众的视线。
其次,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用途主要是让统考生可凭统考成绩申请到国内政府大学深造或成为公务员。要是董总能在2013年大选前接受政府的反建议,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问题解决不了,让人联想到当时董总的领导,想到的可能是政府要是承认统考,董总就没有戏唱了,因此找机会放弃了政府有条件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慕尤丁要拉纳吉的后腿,要阻扰统考受政府承认,也就不足为奇了。
华人被绑到战车上
其三,常听到一种说法:国内外许多大学都承认了统考,为何政府还不承认?我没记错的话,统考能有这样的接受程度,柯嘉逊博士居功至伟。但我们不要忘记,这间中需要许多准备工作(例如让大学认可统考符合相关大学的学术要求)。国阵在第13届大选前,提出一些要求而且在我看来是十分合理的要求,为什么董总要“紧急刹车”?
现在的形势与以往不一样,很多问题可以通过非政治手段达到目的。把政府承认统考党派化,我们不要忘记马来社会也有反承认统考的声音。
华人可以把统考政治化,让民主行动党有足够的“火药”攻击国阵;我们 不要忘记,马来人也可把这课题政治化。依布拉欣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的声音反映了土团党的声音(马哈迪是土权组织的顾问),为土团党提供了“火药”攻击国阵。统考再成为政治牺牲品,而华人也被绑到战车上,迨无异议。
不比较,不失竞争力
2017/11/24 光华日报/社论
教育部淡化名校效应,不鼓励家长追求名校的政策,在今年小六评估考试(UPSR)成绩放榜日得到更进一步的执行。
今年教育部严格指示各地学校不得公开成绩,这项指令周四也得到各校遵守,不少学校甚至采取了直截了当的关闭校门的方法,不让成绩”外泄”,也有学校以逐班派发的”保密”方式分发成绩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也不必互相比较。
现代父母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只是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不断提前,让孩子上名校也成为确保孩子有更好学习环境的普遍认知。
因为这个观念,造成名校学生爆满,非名校生源减少的不平均现象。而长久以来成线就是一切的教育制度和风气,也让学生变成啃书机器。
为导正这个成绩至上,造成不健康的学习现象,教育部多年前即开始采取不鼓励学校公布成绩的做法,以淡化家长以成绩表现追求名校的风气。
成绩并不代表学生能力,这在先进国家的教育方式已经得到证明。而填鸭式的刻版教育在新世纪讲究更多创意与创的时代,更显得苍白和落伍。
教育部除了今年严禁小学公开初中评估考试外,也明令明年开始不能给小学生增加限定数量经外的作业簿,无疑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其它方面知识,实现高思维教育的目的。
不过,在淡化名校效应的同时,教育部也必须要确保,所有学校和教师们都具备有培养天才的思维方式,因材施教,特别是要确保优秀的学生分配到非名校过后,他们的才华可以得到发挥,而不是没有了竞争的压力,就变得平庸。
我们教育面对的是僵化的教育方式,如果这一点没有得到改善,在不竞争成绩后,也有可能造成失去成绩表现的同时,也埋没掉更多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