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印中友好的桥梁
——记印尼东区文友协会参观访问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2017/11/08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印尼东区文协定期举办郊游活动,让文友们有机会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写出意义更深刻的文章。此次活动,主要是去参观访问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11月4日早上8时半,我们一行28人乘坐的大巴顺利抵达玛琅市,与玛琅的6位文友及勿里达的郭爱星文友会合。
2011年揭牌的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合作,配合该大学文学院培养中文系学生。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推动印尼东爪哇华文教育及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每年开设文化体验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多次在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表演中国歌舞。2015年9月23日,参加中国驻泗水总领事馆66周年国庆招待会,表演中国民族歌舞和京剧,获得全场观众好评。2015年10月5日与中国国家汉办三巡演出团,同台演绎,为1000多名观众奉献主题为“茉莉飘香 福满千岛”的精彩表演。把中国文化引入印尼大学校园,让更多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2016年10月30日,举办有11所学校教师参加的本土汉语教师教学观摩研讨课,参加研讨的成员大部分是玛琅孔子学院培养的汉语本科毕业生。2016年11月5日成功举办“汉语大赛”,展现了汉语学习者的风采……玛琅孔子学院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据了解,目前在校学生200多名,中国志愿者老师6位,本地汉语老师5位。已经成为玛琅市和周边地区与中国进行沟通交流的中心和教学中心,成为印中文化交流的平台,印中友好沟通的桥梁。
当今社会,最被忽略的就是家教和门风,孩子没有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来到玛琅孔子学院,令人感到亲切,遇到陌生人,那些年轻人会自然地朝你微笑,见到你东张西望,他会问你需要什么帮助。而且我们感受到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谈笑自如,没有种族歧视,没有国籍界线,这里的学生、职工都用热情的笑脸面对我们。随着儒学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儒学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你们用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你们用爱心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你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传承“以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你们正值青春年少,却选择背起行囊走向异国他乡。你们是教师,也是志愿者。当一场场支教在接力,我们看到一种力量在延伸,使断层32年的印尼华文教育,得到整体提高。
在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访问中,印尼东区文协主席范忍英、玛琅孔子学院廖桂蓉院长、志愿者老师代表张丽冬先后致词。廖桂蓉院长在致词中说,什么叫爱国?爱国是爱我们的根,离开了原来的根,在别处落地生根,就要坚守阵地,多爱一条根。什么叫国际?就是来到异国,除了爱自己的祖国也要爱自己所在的国家。和所有印尼华人一样,来到印尼的中国志愿者教师,爱中国,也爱印尼。范主席说,参观孔子学院,开阔了文友的视野,希望学员们多写作,把文章投到《千岛日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传承和推广祖先的优秀文化,共同书写友谊的赞歌。
我们观赏友族学员们表演太极扇、中国功夫,另有马刻、葛丽雅的双语诗歌朗诵,还有马单独唱的《鸿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在人民心中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中午11时,互赠纪念品后,访问结束。在这里我也代表印尼东区文协再一次感谢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的热情招待。志愿者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称赞。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像你们这样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就如孔子学院专刊《茉莉》所写:“万隆精神”点亮的友谊之火,一直燃烧下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离开孔子学院,我们前往Selecta绿色避暑胜地。城市留给人类的自然空间越来越少,绿色花园给人一种休闲满足的感觉。下午3时,玛琅文友尽地主之谊,带我们去参观美丽的“夏威夷”水上游乐园,感受“海啸”袭击的心情,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
天开始暗下来,我们结束了绿色旅游,尽兴而归。期待下一次的相逢。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执着,历经风雨一路走来,文友们还是坚持写作。今天的所见所闻都是写作的題材。临别时范忍英主席还是那句话,大家多保重,希望文友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红梅 写于
201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