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421 辑



教育课题辩论不已


2014-08-12 光明日报/好评

~文:小黑
 

教育的课题一向吸引人。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饱读诗书的学士,都会有自己的论点。有时候提呈出来,与人辩论,还真的会辩得脸红耳赤、反目成敌。尤其是我们华社,常常面对外来的压迫,除了要抵御外患,有时內部另有纠结,也要费神周旋。

过去的一个星期有两个主要的教育课题同时爆发,引发老百姓的严密关注,是不足为奇的事件。首相署副部长拉查里认为华文小学破坏种族团结,因此呼吁不要再允许建立华文学校。他的言论一出,马上引起华文教育界、华裔社团领袖的挞伐,当然不在话下。呼吁首相革除拉查里官职的建议,更是不绝於耳。拉查里身居官位,竟然罔顾在1996年的教育法令之下,华文小学是受宪法保护的事实,无的放矢。这样的偏激官员,留他何用?索性將他革除吧!这是一眾拥护华文教育者的共同心声。

然而,在关丹中华中学是否可以参加统考的课题上,却是杂音纷陈,叫人慨叹。自从关丹中华中学的建立,环绕在有关学校身上的一个问题即没有一个定案。那就是这一所学校是华文独中吗?目前的独中,在早年的批文中已有独立华文中学的身份、具有行政自主权、媒介语是华文、六年制度、使用的是董总的统一课程等。符合这些条件,才是华文独中,可以参加统考。

维护统考珍贵本质

董总主席最近再一次提醒关丹中华中学董事会关注该校的註册批文,理由是有关批文规定,“它是一所採用国民中学课程、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规定考政府考试、华文只被列为一科附加科目的私立中学”。如果这些都是事实,关丹中华中学还是不是华文独中?症结点就在这里。

董总坚持关丹中华中学只是私立中学,不是华文独中,因此不接受它参加统考,自有它的隱忧。因为1974年董总举办统考让六十间独中生参加,差一点被取缔的危机时,靠的就是“它是六十所独中的內部考试”的解说才得以发展下来。统考是独中最珍贵的资產。它受世界各地大专院校的承认,造福独中无数莘莘学子,千万丟失不得。

有些人士说关丹中华和吉隆坡中华模式一样,(是吗?批文如何说法?)应该敞开胸怀,让关丹中华中学参与统考。董总却坚持把关,担心身份尚未釐清,万一有关当局找麻烦,封杀统考,谁来解救?

不管过去的恩怨如何,董总主席的恳切提醒还是应该冷静研究,各方不需要在报章上口诛笔伐,叫人厌憎,令局面难以缓和。如果关丹中华中学真的获取华文独中的批文,將是关丹华社的幸福与骄傲。政治人物最拿手的是信口开河,不能当真。从事教育的人,还是回到教育的层面討论吧。(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华小不是团结的绊脚石


2014/8/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首相署副部长拉查里说,现在是时候“停止增建华文小学”了,理由仍是千篇一律的无稽之谈。

不过,最令人诧异的是拉查里身为政府大员,却完全不懂得政府已实行了数十年的教育政策,那就是政府早已停止增建华小,现在又何来“停止”增建?

1957年,也就是独立那年,我国共有1347所华小,但到了2008年,儘管华小学生增加了25万,华小却减少至1290所,可见政府根本就没有增建过华小,而只有迁校和建分校政策,拉查里副部长现在还说“是时候”停止增建华小,其不知不觉乎?

拉查里副部长更令人诧异的一点是,他身为政府大员,却不知道政府本身也不相信单源流学校能团结各族人民这论调,也不相信在一起唸书就能团结,不然的话,政府就不会兴建只收单一族群的寄宿小学、寄宿中学,而且每年都增建这类中小学。此外,政府又开办只收单一族群的工艺学院和大学,这是三大源流之外的另一源流学校,拉查里副部长说多源流学校会破坏种族团结,他可是指责政府正在破坏种族团结吗?

马来人也闹分裂

前首相马哈迪指出,马来人已分裂成三派,一派支持巫统,一派支持公正党,还有一派支持伊斯兰党。拉查里副部长也必然知道,分裂成三派的马来人都是在同一源流读书的,自小就在同一屋簷下唸书,长大后却闹分裂,证明单源流学校能团结人民这论调乃无稽之谈。

最后要提醒拉查里副部长,多源流学校是我国能获得独立的必要条件,就好像马来语是唯一国语、马来人拥特权等,不容后人质问,也不容后人反悔,所以不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推翻这些获得独立的条件,就算多源流学校果真不利于种族团结,但身为后人的我们仍须维持获得独立的必要条件,必须继续发展华巫印三源流学校,就好像必须维护马来语为唯一国语般,不容后人质疑。

 

拉查里的无稽之谈


2014/8/11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谢诗坚
 

首相署副部长拉查里建议政府应该停建华小,因为对国民团结无所裨益。

他“义正词严”地指出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也与政治无关,而是关乎国家的问题。所谓的国家问题即指如何让国民更加团结。他因此质问增加华小会让国民更团结吗?

与此问题相关的是:到底需要多少间华小才足够?

因此拉查里的言论引发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一)有人认为发展单一教育不能团结国人;及(二)这样年年的争议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当然如果你详读他的言论他并没有建议关闭当下所有的华文小学,而是认为不能再增加了。

现在我们就以这个大问题来探讨华小的未来。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70年代开始绝大部分的华裔家长都把孩子送进华文小学,以致到了今天已有超过95%的华裔适龄学童在华文小学就读。家长(包括纯受英文教育的家长)为什么急于或心甘情愿把孩子送进华小,那是因为在70年代后许多原本属于英文源流的小学已改成国民小学,家长也就作了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因为“突然间”华文变得比英文更有价值,而是孩子在华小可以接受三语教育,他们担心的是英小改成国小后就会走单元教育,不符合家长的愿望,也不符合孩子的未来发展。

其实,许多家长的观念仍是先让孩子接受小学六年教育,孩子只要有基本的华文就行,不需要精通华语华文的。因为上了中学后孩子就不再坚持进入独中,而是可以被安排进入国民型中学或国民中学,华文就不被视为最重要的了;尤其是孩子进入大学就不需要华文优等什么的。若是在国内大学,国文就一定要练好;若是在西方的大学,则非英文不可。

由此来看,华小的吃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课程作了改变使然,不是华文已取代了英文的地位。

所以把华小当成对团结的绊脚石是无稽之谈,毕竟只受了六年华小教育的孩子就学会排斥或不能与其他友族在一起吗?课本和老师都没有这样的负面教导,为何要对华小表示怀疑呢?再者,家长送孩子进华校只是希望孩子接受三语教育,哪来鼓吹单元教育呢?

让我们再看以下的实例就可更加清楚华小不是分化人民的思想,而是它在学生的总数量重不过只是一个很小的比数,例如马来西亚的国小有5700余间,华小只有1294间,只占了20%左右。若以学生人数比较,国小生有250万人,华小则逾60万人,也仅占了25%。如果这1/4的学生可以影响整局,也是太过夸大和危言耸听的。

不具科学实据

再者,60万的华小生,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逾10万名,但屈指一算,进入国民型中学的有25000名左右;进入独中的有1万名左右,其余的不是进入国中就是辍学。以这样的比例来看,10万的华小毕业生再进入有教华文科的国民型中学和独中,也不过35%,另外的65%就不在华文体系的学校。

至于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的,不论是国内或国外也都以接受国文和英文为主,华文也只有在中文系内得以发扬。若是认真统计各大专院校的中文系学生,恐怕会让你大失所望,综合起来一年新生也不过几百名,不到千名之例。

从这样的比例来推论华校或华文不利国人团结也真是用语文和文化的偏见来作“结论”,不具科学实据;更何况在1294间华小中,根据教总出版的“华小资料集”分析,少过150名学生的华小有537间,占华小总数的41%

537间华小的学生不超过150名又如何阻碍国民团结呢?而且华社要求在华小较集中的地区增建华小,数目也是有限,顶多不过十来间,假使有增加10间华小,学生人数各企于1000名之间,那么微型华小人数再缩减也是极可能的事。因此算来算去,华小的威胁论是完全不存在的。这是偏见和歧视的思想在作崇。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地建立起来。在2012年时共有70间;来到今年,已增至90多间,这是因为政府已批准国际学校可以100%招收本国人,最早是限制只能招收10%本国人,后来增至40%,如今是完全开放。

在全面教授英语下,国际学校即使收费颇高,也显得一枝独秀,学生有3万余名,也显示较富有的家庭也不少,有能力让子女报读名校,以期成为精英人才。

如果说国际学校比华小更突出它的特性与特征,那是不争的事实。但国际学校增加这么多间,拉查里什么也没说,华小辛苦的争取增建几间或迁校,就引来拉查里大放厥词讲废话,这种失真地批评是没有深入地调查和了解马来西亚存在着教育不平,才出现华小问题多多,未料也引来最多的贬责。这难道不是政治议程?什么无关政治,也真是说了也不会脸红。

 

全中会的焦点问题


2014/8/1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段洪
 

即將于97日召开的董总全中会议將聚焦在哪一个课题,现在似乎还不是太明朗,秘书长傅振荃的爆料固然含糊不清,署理主席邹寿汉的发言也是模稜两可,只不过,前者一味保持低调、避重就轻;后者则十分高调而且危言耸听,双方各走极端,难免令人格外重视!

若是真如董总主席叶新田所言,所谓改革派要求釐清「董总对外发言人机制」的动议,也还没有严重到「扫叶倒邹」的地步。就算全中会通过而成为决议,还需提交全代会修改章程,將「主席为当然的对外发言人」条文修订为「主席与秘书长为当然的对外发言人」。

一旦全代会成功修章,才会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因为,至今为止,慢说政党党章,各类社团的章程都几乎一致规定「主席对外代表本会」,而秘书长或总务则秉承主席的意旨办事。即使是署理主席也只能在主席缺勤时代行其职权,平时除了协助主席处理会务並无对外发言的权力;对外发言专属于主席一人或是他授权的人。董总中委会诸公绝大多数都曾兼任各社团的领导,当知章程条文除了必须严格遵守之外,也不容轻易修改!

「董总对外发言人机制」这个论题或许会闹到非修改章程不可,然而,若是爭议点集中在秘书长如何依章「督导秘书处的工作」,问题並不严重,即使严格到要求一百巴仙的督导权力,也仍然在章程的既定授权范围內。具体而言,凡秘书处起草的书信、文告、书面通知、主席演词等文件,有责任感的秘书长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审核工作,而且,除了主席演词不便刪改之外,其他文件他都有权直接批阅,特別是董总文告。

问题或在于现任董总主席叶新田身上,听说连记者会的发言、仪式上的讲话,都要秘书处职员代为起草,这种情况令到秘书长很为难,如果是机械般照章行事,势必要伤到主席的自尊心;如果默许有关职员直接呈交主席审批,虽说灵活一点,自己的把关任务难免有所疏漏。

前几任的董总主席不论在什么场合,站起身便能够侃侃而谈,只有在重要的场合和仪式上才需要秘书处职员写个草稿备忘备用,因此他们在任內都没有跟总务或秘书长发生工作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