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捍卫统考、捍卫独中



~作者:释空理       2014/8/22
 

一直以来,华社、华团都不断的努力在捍卫华教,发扬中华文化。独中与统考,是其中重要的一大范围。后来出现了一所关丹私立国中(关中),也说捍卫华教,说自己是独中,要董教总让他参与统考。因此在这课题上,华社出现了两个主要观点,更正确的是「可以考、不可以考」的两种声音。尽管是两个相左的意见,但都说自己在捍卫华教,双方旁观的支持者也一样的说捍卫华教。但,怎样才算是捍卫?捍卫的真正意义有弄清楚了吗?

捍卫的意思:为了一件庄重的事,勇敢的、主动的去保卫或保护着原有的利益或权益,以免受到侵害受损(变质是受损的一种),如捍卫国家主权,捍卫国土,捍卫家园等。捍卫母语教育是应该的,因为接受母语教育是受宪法保障的。如果董教总的职责是捍卫华教,而捍卫独中与统考是他长期的使命,他就得确保任何内外政策上的更动,都不可令到独中与统考受到伤害,更得尽一切责任与方法去完成此任务。就如林莲玉先生,不惜丢失一切,也不放弃华教,才保住60所的独中,当然也因为有捍卫华教人士的大力支持方得成功。

我想没人会质疑关中在发展华教的努力,以及在捍卫华教的角色。相信大家也熟知关中的批文不是独中,无论他如何百分百的「像」独中,他始终不是独中。不是独中就无法参与独中的校内考试,这是没有错的,因此不管任何人说关中可以参加统考也无用,除非有公函说明独中可以接受校外生考统考。要不然任何口头承诺都不足取信,更何况我们的媒体时常被挂上了,「误会」大人们美意而错误报导的美名。

教总同情关中,支持他争取参加统考是可以的,是没错的。但如果是忘了自己的岗位与职责,就有待商榷了。教总应该与董总同声同气,连合关中,加上华社的合作,向政府提出要求:修改批文,或发出允许将独中校内考试转为公开考试的公函就可了。但不能是因为同情或支持关中的原因而将矛头指向董总,公然质疑董教总本身的内部决定,而且还要找机会安排重新「探讨」与「决定」。这样子为关中的行动若取得成功,对推广华教可能有作用,但就是看不出有捍卫独中,保卫统考的功能与立场。只看到是「搅局」的意义而没有捍卫的定意。因此难以认同这一行为是在捍卫华教的范畴内。

从这裡又转回头看小学母语教育的节数时间问题。董总的立场是一节不能少,这是捍卫的原则;教总,还有几个具代表性的华团则接受调整,或协调(实质上那是妥协),当然有其所谓的理由。但这却为政府製造了分而冶之的机会,同时也忘记了华小或澹小在国语的学习上出现弱势现象是正常的。妥协的一方,不知是否在自我欺骗,还是看不到现实的一面,或不认为这裡头有对华小不利的政策,而阿Q精神一番。然后往「好的」方面去梦想,认为多一、两节就能补弱,少一、两节华文课也无妨。若真的如此想,这不免过于牵强了,可能应该说是短见,因为这绝对不只是节数的课题,而是牵涉到了所捍卫的原则。

我想整体上,华社对于捍卫华教这一课题是不真正的了解,而且还受了某一些团体,包括「代表」了华社的政党的误导。要不然何以董总在发现教育大篮图裡隐含着不利母语教育的课题时,要求华社以签名运动来向政府反应这一课题,却没有得到该有的支持;喊破了喉咙也无法达到一百万个支持者,相对的Himpunan Hijau 却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一百二十万个支持。如果华社整体上还没有掌握到捍卫的真意,怎麽努力去捍卫华教,推广母语,保护文化?最后会因为:意见各异而闹分裂,这是政府所爱看到的,也是假好意的政棍喜欢的机会;或立场不同而将事情複杂化;或为争功而另起门户,分薄了力量等等,落得个事倍功半(可能还更少)的结局。

一言以蔽之,如果了解以上所说,就应该知道支持,争取与捍卫的不同。若没有清楚了解捍卫的真义,再多的热诚与努力,对事情不但没有帮助,最后还会将事情搞得无法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