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

黑白青春,有憾无悔



2014-08-17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安焕然
 

上週,我和星洲日报执行编辑林明华在新山陶德书香楼推荐了林清如《我的黑白青春》。

林清如是新加坡195060年代左翼社会运动领袖林清祥的弟弟。和他哥哥一样,都被扣留过。林清如被关了近10年,个中煎熬,是非黑白,牢內牢外的诡譎与突变,考验著一个人的精神与毅力。竟也在牢中自学,考获二等荣誉法学士学位,出狱数年后,当了律师。

这是一本很有“重量”的书。林清如的文字打破了我对“老左”镰刀锄头口號式意识型態书写的刻板印象。《我的黑白青春》文字平和,迭起的故事,引人入胜不能自己。连续两个夜晚的“追读”,阅至〈中学联,一个时代的绝响〉一节,我落泪了;读到〈我的青春坐了监〉,已无法入眠。

《我的黑白青春》的文字,就如其自序所说的:“在书里,我没有过多的慷慨和激昂,更无意天南地北搬弄大道理。我只追求真实……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我直言不讳。虽然我曾歷经惊涛骇浪,与大伙儿以教徒似的热忱为正义奉献青春,但我不曾掉进自怨自怜的怪圈,我不贩卖悲情。”

这本书所述所敘,定格於作者三十而立之前的人生。书的自序:“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多少人长期被剥夺了自由,青春被催残,家庭被拆散。半个世纪过后,我以平和的语气忆述当年的亲身经歷,只希望为一个集体记忆的大画面做丁点补白。”

政治理想的追梦,常被太多弄权扭曲了歷史的进程。拘留营內,对自由的期待是那样的若即若离,牢內的重覆审问和牢外的讯息传递,换了几任政府,从监牢到监牢,依旧不获释放。离奇的剧情如同间谍小说,黑白不明,真假难分。但真情与偽善,扣上红帽子的政治迫害,扣留营的喘息,常常只是权术下的棋子。书中多处引述《李光耀回忆录》的內容,並以作者亲身经歷所见所闻做出回应,供读者评断歷史的另一面。诚如林明华在推荐时所说:“《我的黑白青春》补白了许多歷史的苍白与疑问,让读者藉此比较官方歷史,从两者之间解读。”这本书选在新加坡高唱“建国一代”之际出版,在近期的新马华文书坛相信会激起一些不安的骚动。

本书附录部份,还收载了作者二哥林清祥生前亲笔擬就的一份洋洋数万言的手稿,著实珍贵。林清祥在其《答问》遗稿中如是说:“某些人的宣传,认为所谓的坚决反英者都是来自华校,都是共產党,事实並非如此,那都是虚构或夸张的,是对歷史的歪曲以掩盖他们歧视华校的本质”。其实“早在李光耀为首的一批受英文教育者出现於政坛之前,已有不少受英文教育高级知识分子(按:指马来亚民主同盟)献身於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对於官方史论,《我的黑白青春》是新马建国史的另一页史话。作者在书中一再引述各方证据和人物史实,说明当年的反殖运动,各种族都有参与。他们在牢里还努力学习马来文,带有强烈的马来亚意识。

这本书也摆脱了左派样板论述的套路,所述故事有如小说连续剧。间中有感情那回事,作者和K纯纯的恋情。10年牢房的阻隔,那是对忠贞爱情的拷问。能不能有结果,各位不妨买本追阅。

作者是柔佛笨珍培群学校年年拿第一名的高材生,却因一次写文章讽侃老师,被学校勒令退学。但是几经风雨年华老去,《我的黑白青春》的出版,售卖所得竟悉数充为曾经开除过他的母校,为培群独中筹募建校基金。

青春遭禁錮,辛酸诉不尽,77岁的林清如还是说:“青春之美在於梦。若能重回一趟青春路,我会继续追求心中那个梦。”

作者並没有在书里透露何以命名“黑白青春”。留给读者自由解读。暗忖,歷史书写不是胜利者的专利。黑白看似分明,但在充塞官方话语的新马建国史的叩问,谁是“白”的?谁又是“黑”的?是非黑白,弄权下的残缺歷史,需要补正,就像本书封面设计那样,没有书背,像是一部未完成,留下有憾无悔的青春。(星洲日报/边缘评论作者:安焕然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