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492



微型华小路难走


2015/1/1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黄承快
 

新学年开学,让人关注微型华小的新生人数,也不禁让人感嘆华校的困境及未来越见悲观,用“苟延残喘”及“惨淡经营”来形容之,並不为过。

歷史悠久的福隆港华小在当地人口流失下,今年全校仅有一名学生,该学生的学习生涯没有同学,只有校长及老师。

按照一般说法,微型华小学生人数下跌,主因是华裔人口减少,再加上当地华裔人口流失,以致缺乏学生来源。

反观在人口密集处,华校几乎出现学生人数爆满窘境,一些名校更是出现家长拿著椅子,牺牲睡眠漏夜排队报名的情况,家长只希望孩子可以跨过名校的门槛,將来前途一片光明。这情况与微型华校形成强烈对比。

据悉,有些人居住在城市华小与微型华小之间的地区,但他们寧可选择人数爆满的城市华校,也不考量学生人数少但可吸收到更多关注的微型华小。

微型华小没有吸引力,难以继续经营,有天终会因为没有学生来源而关门。

华人先辈创办学校时,秉持的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精神,出钱出力,蓽路襤褸,但许多位置欠佳的华小,经不起岁月洗礼而“惨淡经营”。面对这个情况,有关华小的董事部、华基政党和华社人士都应该关心,为微型华小谋求例如迁校的方案。

 

华文教育,百剑穿心!


2015/1/15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駱冰
 

开课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是有待处理。全国各地还是有很多华校面对师资短缺问题,华小的华裔学生逐年减少。吉打州华玲县巴林园培智华小的迁校问题,不懂敬爱的马华公会处理到怎样了?迁校的事务,找谁了解会比较了解,是不是依旧由李衍旺博士负责?

关于培智小学的迁校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人提起,这令一些华教人士感到担忧,这不再提起,是不是意味着事情也没有人处理了?去年开学时,该校还有一名华裔学生,一年后的今天,唯一的华裔生是不是还留在培智,还是培智多了几名新华裔生。

培智华小据说是华玲县内,基设最不理想的小学。过去10年,一直面对华裔学生来源问题。鉴于华裔人口外流,迁的迁,搬的搬,依旧留在镇上的村民,多数都是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镇上的老人家都有一个心愿,有朝一日,培智可以迁出麻佬,到人口更密集的地方,继续为培育国家英才献力。

所以,在2010730日,培智小学获得100%家长同意书后,由马华协助进行迁校事宜。较后,有消息指出,马华经获得发展商同意,在安邦高原(Ambangan Height)寻获一理想地段。20129月间,前马华吉打州联委会主席拿督张日洲透露,双溪大年发展商捐赠作为迁校用途的地段,已正式转名予华玲麻佬镇巴林园培智小学名下。

有位关心华校发展的人士告诉骆冰,董事部在2013512日,获得教育部批准迁往双溪大年的信件,惟基于迁校经费及校地技术上的问题,迁校事宜仍未开始。也就是有地没经费,这个迁校计划到今天还是徘徊在桌面上而未获得付诸于行动。

纵观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华校教育制度算是最健全的。在处理华文教育的课题上,没有人会比马华扮演的角色更为辛苦。您或许不认同骆冰这句话,却不能否定马华在代表华社处理华教课题,经常最是百剑穿心,吃力不讨好。套句政坛人士常说的一句话,马华的教育部副部长不是人做的工作。

培智迁校的课题辗转交到马华的手上这些年,大家都知道,之前张日洲宣布的那块地段,可否还有保留?有人告诉骆冰,原有发展商经把原本要献给培智华小的地段,脱售给另一个发展商。不知这个消息是否正确?骆冰问了一些华教积极份子,他们所了解到的,还是停留在献地那个阶段。

对于迁校这回事,骆冰也问了江湖中人。有江湖人说,当董事部收到教育部的批准信时,期限只剩半年。若在那半年内没有确实的建校,即在献地上建起校舍,迁校计划可能有变。

根据教总之前公布的报告中有提到,教育部在批准迁校公函上,列明董家教必须自行寻找土地,而且有关校地必须不是政府学校保留地,同时也在建立新校舍前,必须拥有80%建筑费的先决条件。

在苛刻条件下,导致微型华小董家教需劳心劳力,确保在搬迁前仍有学生来源,另一方面则要通过种种管道寻找校地,建筑费对华社而言则是沉重的负担。报告指出,大部分迁校的花销都是靠华社自行物色校地和筹款兴建,无论如何在多番争取下,一些华小成功获得政府保留地及拨款,只是比例很低。

曾经有位马青领袖,在为魏家祥背书时说,历任有哪一位由马华推荐的教育部副部长,不是尽心尽力为华教为国家服务的?他不敢夸口魏家祥的表现后无来者,但是他绝对是历任以来做得最好的副教长。可惜的是,即使魏家祥尽心尽力都好,权限还是有限。在培智课题上,他还是没有办法为华校争取到100%政府资助建校。

魏家祥之后是不是会有来者?现在说这些有点太早,不过,在华教人士眼中,魏家祥的表现要比现任的教育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可强多了。培智华小的课题,还真需要大伙关注,跟进和推进,让这所学校早日迁往比较有人潮,人气比较旺地方。

 

作业簿的爭议


2015-01-13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多明
 

谈到学生作业簿,必然引起学生家长的关注。书单的问题不出在课本,而是出在作业簿。如有旧课本,课本可以不买,但是校方书单內的各科各种作业簿怎敢不买,这不是叫家长太沉重吗?

平心而论,內容适合的作业簿,可作为学生补充与增强技能的用途,但是出版社与校方是否有为家长与学生的裨益着想,还是个问题。在笔者1997年退休前,作业簿被滥用的情况令人忧虑。各年级各科作业簿有时不只一本,年终时可能有些还原封不动,或动少许,为何?

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校方没有严格由科目小组老师挑选出适合的作业簿;第二,可能有些教师把它当作有可有无,或者因功课繁多,无暇顾及,甚至有些可能还未察觉有这本作业簿,作业簿才会“原封不动” ;第三,家长可能认为作业簿既然买了,那是老师的责任,不须烦恼或加以监督。这些现象实是华校长久以来不健康及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于今年124日发公函勒令所有学校必须严格遵守4年前该部发出的《作业簿指南》。校方须严格遵守。

原则上,教师须把课本放在首位,务必完成规定的教学单元;其次才允许采用辅助作业练习簿。

一般来说,教师在每天教完一课或一个单元之后,就会根据重点酌量给学生做作业练习,因此,精选每科目一本作业簿,理应足够(属华文科內的技能如汉语拼音等可纳入作业簿內,至於笔顺,是每日写生字新词的练习,可由老师当堂花几分钟指导)。

此外,各科目小组在遴选作簿时,应该知悉教育部的《作业簿指南》和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若是每科都超量,学生肯定学习不来。

据知,教育部的《作业簿指南》的重点是:第一阶段13年级的学生因有了《活动作业练习》(BLA),就不被允许采用其他作业簿;第二阶段46年级的国文、英文、数学、科学和华文各科只允许采用一本作业簿。

有了这《作业簿指南》,希望有关的爭议能就此平息!(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文:多明)

 

给教总主席王超群校长的公开信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日 晚上八时五十八分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黄福地

 

敬致:教总主席王超群校长

首先恕我不揣冒昧,选择在报端写这封公开信给你,因为今日华教危机,牵涉全体华人的未来命运,捍卫华教,人人有责。因此,公诸报章,也让各界明察!

今日董总有人发起倒叶邹之事,绝非叶邹有任何过错,相反的,道远知骥,世伪知贤,叶邹坚持捍卫华教,有原则、有素质、有气节、是中流砥柱,捍卫有功,故不容于权贵。这次纷乱,主要是幕后政治黑手与利益集团份子,配合华教团体内的奸佞朋党,策划串联,公报私仇,项庄舞剑,志在夺权,控制董总,以遂私利。

叶邹在2013年的董总改选中,在无对手之下蝉联,可见深得董总衮衮诸公的厚爱,数月后竟有人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推翻他,无理取闹,主要肇因是关中报考统考事件引起,和具有不可告人的隐议动机,目的在于分化和瓦解董总,摧毁华教堡垒!

任何民族都是热爱自己语言文化,我们更不例外,华教在大马奠基已二百年,在先贤努力耕耘之下,方有今日成果,培育无数人才,然而一路走来,风雨飘摇,路途坎坷。华教不能获得公平对待,反而面对单元化教育政策的种种威胁与打压,面临各种人为因素的阻挠与限制,至今教育大蓝图,更是图穷匕见,步步蚕食华小,华教沦陷,华小也将名存实亡。这点我相信你比谁都明白,千万勿为争论关中而被转移了危机视线,为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汤。

但是,我们苦苦支撐,从不放弃,从不气馁,从苦境中,苦干!苦守!苦斗!华社的愿望是在关丹开办一所独中,但事与愿违,批文却是一间民办独立国中,令华社哗然!按教育法令,关中学生是不能参与统考,才引起这次的争议,导至董总无谓的纷争,中了“模棱两可”的圈套陷阱,分化董总,令亲者痛,仇者快!

关中是不是独中,就像一碗清水,一眼见到底,己不容狡辩争论,可是身为教总主席的你,难道也不能明辨是非,分别善恶,反说关中是独中,怎不令人感到痛心遗憾呢?

中国教育家陶行之有云:“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的目的,在于求真和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是他的至理名言。无可否认,关中是一所不折不扣的私立国民中学,而你竟附庸他们,指鹿为马,蒙蔽真相,硬说是华文独中,而且还要以身试法,让关中生考统考,去博一博!华教是神圣的千秋大业,岂可为区区关中的学生当赌注筹码,进行博弈?正人先正己,凡事必须脚踏实地,事实求是,绝不能拿全国60间独中的命运来赌博,况且赌博不是我们的教育文化,这就难怪令人置疑你的动机和职业道德了!

自古有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小人好禄利,贪财货。教师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是地位崇高的教总主席,与鄙俗之徒,本不屑为伍,怎能与一般市侩商贾,同曲共舞?

我虽出身屠夫,也略通之乎,粗识文墨,了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之理。屈原不与奸佞小人共存,文天祥浩然正气,岳飞留芳百世,秦桧遗臭万年,是非曲直,历史会有公论,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树贵有根,人贵有节,而今华教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危急之秋,令我们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虽然过去曾发生董校风波而导至校长与董总不和,然天下无私自公,有容乃大。但为今故,冤宜解,不宜结,各造应弃前嫌,重新整合。董教本是一家,亲如手足,唇亡齿寒,不容分离,合成散败,万古定律。今为大义,愿你明鉴,思之再三,为民族,为教育,敌忾同仇,共同携手,捍卫华教,善莫大焉,是所重盼,华教幸甚!

黄福地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