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498



华小老问题,反映教育部顢頇无效


2015-01-26 星洲日报/观点

 

开学已两个多星期,按程序各学校应开始正常上课,但各州华小却因为教育部在开学后才批准教师要求外调及回乡执教的申请,而出现缺乏800名教师的严重问题,使原本已经面对教师短缺问题的华小进一步陷入困境。

教师申请回乡执教或外调,站在人道立场是无可厚非的,教育部接获外调申请,即应迅速处理並在新学年开学前发出通知,让教师本人以及校方预先准备。拖延至开学才处理,非但严重干扰华小的正常教学和教务工作,也反映了教育部行政工作的顢頇无能,以致乱象丛生。

一些华小的教师空缺原本已填满,却由於一些教师获准转校,而出现教师过剩状况,更严重的是,更多华小因此出现更多师资空缺,柔佛的情况最严重,空缺高达300个,其他各州如森美兰160个、彭亨8590个、吉打和玻璃市则各有20个空缺,而吉隆坡各华小有近百名教师突然被调走,加上原有空缺,急需填补的教师须200人。

教育部官员的疏失,影响学生的学习,难辞其咎。而华小屡屡发生问题,不免让人怀疑,这到底是教育部的小拿破崙官员蓄意为难,还是教育部官员没有遵守標准作业程序(SOP)工作?不久前华小准教师被派到国小执教,以及中学华文教师被派到技职学院的事件,尚未解决,现又发生师资调派乱象,说明政府的问责制宛如虚设。

教育部言而无信,也有失教育专业威信。教育部原本承诺於20日调派940位华小准教师到华小执教,其中包括DPLI-GSTT435位毕业学员、教育学士课程华文组264位毕业学员,以及华小组其他科目230多位毕业学员,但迄今只有160多位毕业自DPLI-GSTT的华小准教师接获调派通知,其他大部份华小准教师还在继续等待。

此外,教育部过去曾调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到华小而引起华教工作者的抗议,希望这一次不要重蹈覆辙,为了填补华小的师资而將国小过剩的教师派往华小,如此一来,非但影响教学素质,更影响华小的特徵,將使人对教育部失去信心。

华小师资短缺是已经拖了40年的老问题,而这个老问题却年年上演,反映教育部在解决华小师资问题方面缺乏诚意和能力,任由小拿破崙鸡毛当令箭,为所欲为。华小既是教育主流的一部份,师资短缺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化、一劳永逸地解决。(星洲日报/星观点)

 

解决师资问题,真的那么难吗?

2015-01-26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一个问题,如果我们30年在谈,20年前在谈,10年前在谈,今天还在谈,那意味著甚么?

这意味著,这个问题,做爸爸的碰过,做儿子也碰过。

这也意味著,某个机制,或者某个政策,一定有问题。

没错,我说的是:华小的师资短缺问题!

这个问题,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显现,90年代便开始严重化。当教育部副部长还是由马华的代表出任时,我不知以记者身份或家教协会代表身份出席过多少次的相关对话会,几乎每一次,时任副教长都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教育部已经有了一套解决方案,若干年內,华小將不再会有师资问题的困扰。

这样的保证,开始时,大家还有所期望;但渐渐地,就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因为问题周而復始,问的人累了,答的人累了,听的人也累了。

公平地说,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曾经非常的严重,因此需要时间解决,而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获得改善,不过问题毕竟还是存在,只是有程度上有所差別而已。

我记得,在我儿子唸小学的阶段,新山县华小的董家协为了缓和师资问题,被迫自行聘请临时教师,一年的花费,竟然超过百万之巨。一些临教,甚至一做就是好几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国家会像马来西亚这样,临时教师竟然也可以成为一种如此“歷久不衰”的“行业”?

教育是强国之路,人才是立国之本,为甚么一个师资短缺问题,竟然可以拖到两代人还无法解决?是真的解决不了吗?

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也呈上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但为甚么1020年甚至30年了,问题还是无法彻底解决?

不过,我们要对那些付出心血要改善问题的各方心存感激,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似乎已有了逐步缓和的跡象。据瞭解,目前全国待补的师资空缺大约有800个,而教育部將在本周就把大约700位师范学院毕业的华小组毕业学员调派出去。这么看来,问题似乎並不严重,至少和10年前的情况相比,情况好多了。

但问题是,为甚么新老师的调派,以及老师转校的申请,不在新学年开学之前就批定下来?如果700新老师的调派和转校老师的申请在新学年开始之前就已处理好,新旧教师早早就已可以各就各位,何来乱象?

一个问题,往往牵引出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不解决,又会引发一连串问题;如果任由问题不断累积,问题就会愈积愈多,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无法解决。

华小长久以来饱受师资短缺问题困扰的根源在哪里,清清楚楚;解决华小帅师资的方法在哪里,也简单不过。

我相信教育部完全瞭解问题之所在,也必然比我们更加知道解决的方法是甚么。说明白一点:这並不是一个“不能为”的问题,而是“为”还是“不为”的问题。

不要甚么问题都推给“小拿破崙”了,“小拿破崙”之上的实权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领导。

给我们一个没有师资短缺问题的教育,真的这么难吗?(星洲日报/若有所思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咬定青山不放鬆

2015-01-24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叶斌
 

董总风波闹上法庭后,不论是代表主流派的一方,还是挑战派的另一方,都声称愿意寻找共识,以达致和解,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是:彼此都在坚持己见,互不退让,几乎已没有转圜的余地。且问,彼此是否非得斗个两败俱伤?是否寧为玉碎,而不愿瓦全?彼此何所为而来?相煎何太急?是否有人竟然怀有见不得人的隱议程和目的,是否有的人以为“叫囂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似乎声越大,就越有理”?

心浮气躁容易丧失理智,黔驴技穷就会鋌而走险。此时此刻,我们岂能不倍加警惕,提高警戒性和忧患意识。

回顾历史,作为华教堡垒的董总,过去六十年来历经的是风吹、雨打、浪击的漫漫岁月,但是,历届的董总领导人,他们在领导的岗位上,基本上,都真正能挑起领导的担子,遇事多谋善断,独任其责,勇于和敢于担当。他们都坚守著董总当年创立的斗爭纲领、目標;坚定的立场、原则和方向;把持好政策、方针以及应对的战略和策略,在全国各地热爱华教的团体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同心协力、及不屈不挠的抗爭和奋斗下,长期来,为华教之求生存与发展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新成果,写下了拓展的新篇章。

如今,我国华教及华教堡垒却陷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路在何方?我们以为,当前董总內部和华教组织內部所出现的矛盾和分歧,不论在台面上抑或台底下,儘管闹得沸沸扬扬,既有內因也有外因,状况似乎复杂而多端,彷彿天就要塌下来了,华教和董总的千秋事业就要给毁于一旦了。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这些矛盾和分歧,基本上仍属于內部矛盾和分歧的性质,理应以处理內部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来化解和解决,各方都不应让它不断激化乃至恶化,进而往对立面扩而大之,陷于“万劫不復”局面!

斯大林有句警言:“堡垒是最容易从內部被攻破的!”人们务须倍加警惕,防患未然。道路,就在脚下。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坚信未来!(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文:叶斌)

 

话柔南道柔北 51本作业簿多不多?

2015-01-25 星洲日报/大柔佛

本报:林伟良
 

最近峇株巴辖铁山中华学校六年级学生被指拥有51本作业簿,在网上被评为“全马作业簿数量最多华小”的事件,引起了不少爭议。

许多网友对此课题似乎积怨已久,立刻猛烈抨击校方,令校方感到“太委屈”,结果董家协及全体12名六年级学生家长,都站出来力挺校方没做错。

校方及家长都认为,就是因为学生多做作业,所以该校近4年来的小六评估考试及格率才会突飞猛进,从46.15%(2011年)、61.54%(2012年)、71.43%(2013年)提至2014年的87.5%。

一些家长还强调,学生考到好成绩最重要,所以家长都要求校方採用各科目主任呈报的作业簿,並强调校方並没有错,若有错也是家长本身的错。

校方解释说,在该校六年级的43本作业簿之中,其实有8本作业簿是下午班补习课的额外作业簿;而且其中35本作业簿是使用整年,另外8本还要在下半年再次购买,所以总数才会多达51本。

但无论如何,华小作业簿数量太多已是一项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值得各界人士反思及探討。

每次看到小学生背著超重的书包、拖著沉重的脚步上学,甚至背到驼背或脊椎侧弯,相信大家都会感到於心不忍。

小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甚至一想到作业就害怕,还要赶补习班,这將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慾望,並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

此外,作业簿太多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一些作业簿到了年底也做不完,浪费钱又浪费资源,所以家长也不禁要问是否真的需要买这么多作业簿?

有人说华小与国小不同,所以无法遵守“小学作业簿应用指南”每个科目1本作业簿的规定,单单华小六年级的华文科就有约10本作业簿,包括中楷、汉语拼音、写作及语法等,根本不能隨意减少,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准备。

但凡事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教育界人士应该共同探討到底需要多少作业簿才恰当,切勿让我们的教育制度变成“作业簿教育”,否则孩子们的学习生涯还剩下什么呢?

现在教育部推行的“校本评估制度”,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主动理解与学习,而且不再只是注重考试分数,虽然此制度“知易行难”,但教育界人士都应该与时並进,共同探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星洲日报大柔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