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493



华小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5/1/15 光华日报/社论

 

华小开学,对刚要上学的新生是个重要日子,对关心华教者也是个重要的日子。华小人数和师资问题,一直都是华社关注的课题,而每个新学年,这个问题就会显现。

根据教育部年度统计报告,相较于2000年, 除了雪兰莪,在2014年里,所有州属的华小学生人数都在减少。可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在这些数据背后,还有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情况,那就是 2014 年在华小求学的非华裔学生,已经占了学生总人数的 15.31%,也就是说,从 2010 年至 2014 年间,华小的非华裔学生已经增加了约 1.5万人。

非华裔学生报读华小并无不妥,反而显示了华文教育受到友族肯定,是个值得鼓舞的讯息。可是,我们也不可忽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华小总人数减少的当儿,非华裔学生的增加,其实就意味着华裔学生人数不断在减少。

2000年开始,我国在15年间增加了11所新的华小。可是在华社积极争取增加华小的当儿,其实也应该关注学生减少的情况。很多华小都因为学生短缺而苦苦支撑,特别是一些郊区学校,都是靠非华裔学生“续命”,甚至出现了只有一个新生的尴尬现象。要知道,人数少过150的微型小学已经占据了全国华小总数的35%,这是否意味着,迁校比增加华小更为实际呢?

当然,华裔学生减少的问题有着很多的因素。华裔生育率低是没法否认的事实,而郊区人口老化,城市人口爆炸,也是华裔学生分布不均的原因。可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父母的心态。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更快融入国中教育而让孩子报读国小,也有很多父母坚持让孩子报读名校,更有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掌握英文而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英校。这些都是华小华裔学生减少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正视。

如今我国很多华裔年轻人已经不会听、讲或书写华文。一个连自我标签都会放弃的人,往往都不太珍惜本身的文化和传统,而成了尴尬身份。这对华社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没有了传承,华社最后只会沦落为一个历史名词。因此,父母应该重视母语教育,让孩子报读华小,而华社争取的华教议程中,除了积极解决迁校的问题,更应该包括了宣扬报读华小的重要性,而非一味注重在华小的数目。

 

华小的真正问题


2015-01-14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张庆禄
 

孩子3岁,父母就开始烦恼如何选择学校的问题。

每一个住宅区都有数间幼儿园,我住的地方在10分钟车程內至少有5间。有的幼儿园强调的是语言能力,声称孩子入读,保证学会中巫英三语;有的则打出创意教学的招牌,说甚么开放孩子的潜能;还有的则注重大自然与玩乐,让孩子到菜园,与小动物接触……。

卖点各不同,就看父母如何选择。

孩子7岁的时候,父母又面临另一个选择,眼前的选择包括华小、国小、私立学校、国际学校。这时,他们又会如何选择?

华社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华校,不过,根据《20002014年全国华小学生人数和学校数目的演变与现况》报告,华小学生有减少的跡象。

2000年,华小有623343名学生,2014年减少至571315名学生,跌幅高达8.35%。教总认为,华小学生人数逐年下跌的情况严重,令人感到担忧。

然而,情况並没有那么严重。需知,隨著社会进步,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生育率会降低,尤其大马华裔近年来更是“越生越少,以往那种“十兄弟”的壮观场面已成为歷史。

A”的迷思

华小的学生来源主要来自华社,如今,华裔减少生育,学生自然会减少,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把华裔生育率降低的因素考虑进去,华小学生人数的下降幅度,是微不足道的。

与其担心华小的学生人数下滑,不如关注华小的素质与教学方向。

对许多华裔父母来说,华小是比国小更好的选择(至於私立与国际学校,由於学费昂贵,只有少数家长负担得起)。华小的卖点包括纪律抓得较紧、注重学业与品德的塑造。然而,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华小似乎陷入了一味求“A”的迷思中,过於注重课业与成绩。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的就是堆积如山的功课,沉甸甸的书包把学生的童年欢乐都压缩了,只留下少许空间。为了考得好成绩,大家竞相成为“背多分”,一味靠死背硬记。结果,培养出一群不懂得变通的书生。

这几十年来,华小为我国裁培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大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华小也有功劳。然而,时代到底不同了,二十一世纪讲求的是创意与革新,华小那种过於注重考试的態度,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是的,或许华小接下来还生產一批又一批的A状元,然而如果这些学生只是靠死背上位,那么他们在全球化的竞爭激烈中,將很快败下阵来。

华小学生人数下跌,不是大问题;假如华小不进行改革、检討方向,或许才是真正的问题。(光明日报/好评文:张庆禄)

 

请救救我母校——吉北耕余华小

2015/1/14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苏德洲
 

拥有77年历史的彭州福隆港华小在开学日只有13年级男学生,形成教职员比学生人数多的情况。

一个人的华小,班长是他,值日生是他,週会升旗也是他,就连儿童节也只有他一人,学校各类比赛冠军非他莫属,他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

在学校运动会,他只能左脚跟右脚赛跑,左手跟右手喊加油!在这样的环境,少了良性竞争,少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这不是讽刺,更不是鼓励这名家长应该让这孩子转校,而是道出这孤独小弟的心情,更是带出微型小学的困境与未来。

不只是彭州福隆港华小,事实上国内存在不少微型华小也面对着学生人数和新生人数的问题,倘若这种情况不及时挽救或持续下去,这些微型华小将一间间面临关闭。

在种族主义的政客不断提倡关闭各源流小学时,倘若这些微型小学一旦关闭后,未来要申请重开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根据教总资料指出,2014年全国有453所华小是学生人数少过150人的微型学校,佔了全国华小总数的35%,其中41所微型华小是位于城市地区,其余的412所则位于郊区。这453所华小当中也包括我的母校——吉北甘光暹海乾耕余华小,这所学校学生人数在我父亲那个年代是最为风光,之后我的年代只是50多人。

过去在我做记者时期,我不时有关注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甚至多次报导他们的学校设施问题,但学生人数是每年不如一年,只有最近这几年才有20多人。

这所学校面积不大,只有三间课室,在我求学时期,基于学生人数不多,每两个班级共用一个课室,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教课。是的,你没听错,是两个班级共用一间课室,例如一年级生和二年级生共用一间教室和一位老师。当时的老师教完一个班级学生,这里交待作业后,一转身就得教二年级的学生,教师两头忙。

共用一个课室

基于整个课室中间没隔着任何东西,一年级生还是可以上到二年级的课,二年级生在老师教一年级生时就只能当作复习。然后音乐课或体育课就两个班级一起上。这种环境挺有趣,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整个校园气氛是融洽,校长和教师都认识每一位家长。

后期这种两班级共用教室和教师的情形稍微改变,也不复再,但情况也没变好。

基于校舍简陋,课室少,教师的办公室是比正规的课室还要狭窄,这几年来学生在面对课室不足的情况下,除了原先的三间教室之外,其他三个班级学生就只能在学校的小小礼堂上课,礼堂是以木板隔开成班级,教师上课不能太大声,否则影响其他班级。

基于学生人数少,就算学生获得政府津贴的免费早餐,也没人肯煮,这任务就只有委托教师从城市到校途中经过茶室打包供学生享用。

这所学校是被稻田包围住,但在1941年创校至今都没食堂,只有一间迷你教职员办事处(书记、教师和校长共用不通风的办事处)、三间课室、一间小礼堂和一个破旧不堪的篮球场。校工有时候还得在贮藏室内用餐,教职员的福利也有待改善。

根据了解,基于简陋旧校舍,部分校舍过去更遭到白蚁侵袭。

目前这所学校全校约有28人,礼堂是他们教室,是他们的食堂,是他们的周会场地,是教学器材收藏处,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这所学校创校多年来从硬软体设施最常被政府忽略的,眼见自己的母校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比较像样的“学校”,心理实在有点不是味道。

各朝野政党、各华教斗士们,还有政府的官老爷们,在你们关注华小发展时也请你们记得救救我的母校!
 

10年后的华文教育


2015-01-13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小黑
 

在华文独中招收新生一片叫好声中,教总近日发表《2000年—2014年全国华小学生人数和学校数目的演变与现况》的报告书,却颇令人忧心。华文独中生源来自华文小学。如果华文小学有任何改变,肯定影响独中的发展,不得不步步为营,提高警戒。

首先,报告书最令人关注的是,华小学生有没有逐年增加?恰恰相反,华小一年级学生从2008年的98171人开始至2014年的六年级,只得93020人。5年內一共流失5151人,也就是每年1030人。而且,2000年我国共有62334名华小学生,但是2014年的华小学生只有571315人,跌幅高达8.35%

失去的华小学生可能去了哪里呢?那一段时间內,国小及淡小学生人数一样下滑,不过没有华小严重。很大可能,去了私立小学,或者国际学校。这两类型学校逐渐流行起来,连带带动英语教学的国际中学,一定程度影响华文独立中学。有些华文独中因为承受不了压力,已经开办O水准的课程。

生育率影响学生人数

全国各族学生人数减少是一个世界趋势。生活难过,生活压力逐年增加,年轻人都不敢多生育。我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华裔的生育率从2000年的2.6下降至2010年的1.6。土著的生育率从3.5下降至2.6,印裔则从2.5下降至1.7。虽然我国不是老人国,还是要严密关注。

另外一组数字一样让人瞩目。在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从2010年至2014年,4年內一共增加了15020人,达87463人,占华小学生总数15.31%,不可谓不高。如此多元族群的现象无疑是良好的发展。在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发展契机上,政府应该正面看待这样的环境。未来將是华语华文的世界。这些非华裔生將华文当第二语文,肯定有良好的发展。

我最近和华裔朋友聊天,一般人都有深切的感慨。教育本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华裔却得为此操心。从结婚那一天开始,就为下一代储蓄教育费、买教育保险。先是送他进入好小学,国立也好、私立也罢,上补习课,学音乐、美术、数学等等。上了中学,不是国际学校就是私立中学,要不然就是华文独立中学。政府学校太让人失望了。国家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太可怕了。然后6年后,孩子出国读书,至少一个课程70万令吉。读个医科,要一二百万。孩子是国家的呀,但是却要我们自己培育!我们这一生还有甚么?年轻的朋友低吼。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不是不敢生,就是只生一两个。讲质不讲量。再过十年,我国华小自有另一番面貌。那时候,也许非华裔学生会占华小学生人数的25%。华小生不再是纯粹的华裔生,种族的问题已经不再存在。政府会善加看待华小吗? (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