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501



改进师资调派机制


2015/1/28 (砂拉越)国际时报/评论

 


在众多政府部门之中,教育部经常被认为是弊病丛生、被投诉最多和广受非议的其中一个,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问题年年重复发生,却一直无法解决,例如师资调派问题,今年才开学又掀起风波。

根据报道,教育部在学校开学后才批准老师早前要求外调及回乡执教的申请,令吉隆坡各地华小突然被调走八十至一百名老师,加上原本的空缺,导致首都急需填补的师资空缺高达两百人。

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曾庆安亦透露,除了吉隆坡华小急需填补师资缺,森美兰和雪兰莪也有相关相关投诉,意味着全国至少有三个州或直辖区面对师资短缺的窘境,各州出现短缺的师资人数可能超过五百甚至上千人。

据悉,被调走的老师皆是之前已提出申请的,一般是申请调回家乡任职,或是因为搬到其它地区,申请调到住家附近的学校任职。然而,由于教育部的拖延处理,许多老师在开学后才通过网上获悉要求调到其它学校教课的申请获批准,这样一来,肯定给学校带来不便,加上当局没有安排填补空缺,聘请临教也不易,不仅影响学校行政操作,加重其他教师的工作负荷,也牺牲学生的学习品质。

人们不禁要问,那么长的年终假期,教育部为何不能妥善处理教师调职申请,以及做好分配师资的工作?等到开学才来批准,又没有及时增调人手填补原有空缺,说明有关机制根本是不专业、不成熟和低效能。

我们认为,每年开学发生师资调派乱像是不应该的,无论基于什么理由,都是不可接受的,当局忽视教师和学生利益,是教育进程的一大败笔,涉及其事者都应被追究责任。

要知道,学校开学事务繁杂,又逢发放学生援助金,若碰上教师调职,校政推行必有困难,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是趁着长假准备新学年的编班和排课工作,还有课本借贷安排,确保开学时运作顺畅,学生可以很快投入和重新适应校园生活,但教师申请调职问题的批准与否,则非教师和校方所能控制,显得十分被动,却要承担后果,十分不公平。

正因为这样,教育部必须在开学前研审教师调职申请,而不是拖到开学才批准,这种本末倒置的人为乱像,给人带来不便和困扰,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发生。

教师调职所衍生的师资短缺恶化,责任不在教师,毕竟这是合理的个人规划,而且依据规定提出申请,问题显然是出在教育部毫无章法,错误评估形势,以致各方面都被耽误了。

或许教育部已有应急方案以填补师资空缺,但无论如何必须就调职乱像给社会大众一个说法,最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行动,克服制度上的缺点,摒除行政偏差,避免同样事件重演。

 

华社有难,谁肯负责?


2015-01-27 星洲日报/花城

~文:邓光忠
 

我国经济今年一定像现在的北半球冬季一样,进入了寒冬期,被人民视为洪水猛兽的消费税还未开始实行,许多商家已被消费税软件开发商砍了一刀,苦不堪言。

相信在4月实施后,商家会在羊年伊始就筹备如何拔光羊身上的羊毛填洞。

国能在前几年燃油起价之际,迅速要求起价的歪论令人难忘,现在柴油和煤炭双双跌价,竟然还有许多高官为国能护航,指要配合天然气也跌价才能调低电费。

人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直觉就认为这些高官的说法和路边的刮刮乐分子没有分別。

首相兼財政部长纳吉上周宣布的调整財政预算案措施,削减营运开支55亿令吉但是却保持485亿令吉发展开销计划照跑,人民关心的电费果真没有调低,政府只是不让它起价,人民听了又是一肚火。

不让它起价就算是对得起人民吗?那当初电费起价唯一的理由就是燃油起价电费跟着起,想必让全国人民都做了傻瓜!

政府若有心减低营运开支,就要先向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开刀,在大小官方场合让人民相信政府不再搞排场、不浪费资源和不大吃大喝,真正做到撙节措施,节省地用人民缴出的血汗税金。

人民也恳求部长和副部长勿再维护公务员和私营化国企,为他们找出诸多理由让人民信服,说服自己容易,要说服人民相信国能赚钱很难很辛苦。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根本说不过去,用手指隨便算都赚数十亿!

华人社会和华团最近好忙,大家打生打死为华教,从商的华团领袖似乎都很有默契不谈消费税,想必大家已知道大势已去,不接受就只好关门大吉。

坚称代表华人的马华也避重就轻少碰经济和华教课题,结果董总风波越演越烈,华校在开学面对教师不足问题都无法解决,也不知道由谁来解决。

传言多名在华社有名望人士会站出来作中间人解决董总风波,期待在法庭35日聆审之前可以获得和解,双方都只是欠缺一个下台的契机,因为华人爱脸特徵,是数千年文化遗留下来的面子文化。

大家不想看到董总风波再生枝节,森州的企业家捲入了这场风波又要被要求道歉又要被告,看到仗义说几句公道话的企业家下场,那几名很有名望的华社知名人物不知会否打退堂鼓,以免落得名人出场,也打不了圆场的尷尬局面。

佩服那些冒着在网上被人攻击风险的华教分子,敢敢签名支持董总重选,选择做第101和第102个的支持者並没有对错。

董总数十年根基不能再让偽善者和自私自利的几个人斗生斗死加以毁灭,一旦上法庭惊动了社团註册局插手被吊销註册,那又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现在国家经济有难,每个人都要缴消费税帮忙救国;华社现在也病了,华教持续面对灾难,华人还要鬼打鬼?(星洲日报花城文:邓光忠)

 

董总之爭,爭个什么?


2015/1/27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东生
 

谁能说清楚这个问题?谁又有足够的权威来为这件事定调?显然无一说法最终能取信整个华社。

依我看,董总之爭其实就是马华党爭的一个党外翻版,完全不关是非问题,而只是一个权斗与爭位的问题,一个很难堪的文化陋习。挺叶派也好,倒叶派也罢,两边都不为路线而斗爭,只为权力和利益,只为背后的政治力量。

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边就华教路线问题给出一套完整的论述和建议。相互间的骂战,把焦点紧锁在当事人个人道德上,以社群惯用的抹黑方式,进行人格攻击和詆毁,以达到保权位或拉倒对方的目的。一本章程,各自表述。平常喊民主,爭民主的董总,事到关头,说好的民主呢?

政治领袖不评论

华教在马来西亚是一个敏感课题,华教完全不是教育课题或文化课题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政治课题、种族课题和商业课题。也就是说,华教是政党斗爭的政治工具;是族群对峙和竞爭的坚固堡垒和兵工厂;是抽取肥油的油田和生意,华小贪污就是很好的例证。

华教课题既然牵动那么多背后的利害关係,那为何大马中文报数月来全体上下大肆努力渲染「倒叶邹运动」的当儿,马华公会和行动党这两个华基大党却主动缺席这场「政治运动」呢?

以华社意识形態板块揣测分析,华社假想敌应是最大的非华社,故不允许任何人对华教本身进行批评,那是族群的最高利益。不久前,评论人冯久玲在《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华文教育』还是『华文教育+』〉的文章,因文中批评华教而在网上遭千夫所指。

叶邹的死忠支持者大多是华社中的老左及行动党和民联粉丝,这些人不少已上了年纪,却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倒叶邹派」还可以分成两个板块。第一块,部分「倒叶邹」人士背后的主要政治力量是马华,这部分人士也不算少,一方面他们分散在华教领域,许多人本身就担任校董;另一方面,几乎整个大马中文报章一面倒地站在「倒叶邹派」一边,极大地压制了「挺叶邹派」的舆论空间。

「倒叶邹派」的第二个小版块是一批过去在20082009年期间与董总主席叶新田在前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被续聘事件中的小团体成员,这些人后来组建了林连玉基金会作为抗衡叶新田及董总的另一个平台,这里面包囊了不少撰稿人和时评人。有趣的是,这些人不少也是民联的死忠拥护者,因此他们的倒叶言论对老左和「挺叶邹」的民粉来说,是很伤的。

那么大的「倒叶邹风波」,你不曾见马华领袖或行动党领袖出来发表只言片语,显然不论他们发表挺任何一方的言论,甚至发表一通和事老式的言论,都不討好。对马华而言,他们是站在明处,也就是说,就算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什么话都不说,你也知道他心里是想要叶邹走人。不过,你知道行动党的林吉祥、林冠英、潘俭伟,他们心里怎么想吗?

政党领袖来到华教面前,就算不跪拜,也只有这般扭扭捏捏的小样儿了。

 

华教內部需要改革


2015/1/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伏龙
 

华教內部纠纷的尖锐化,与因循务虚、威权习气长期统领、组织章程滯后有很大关係。换句话说,华教內部在实事求是精神和民主素质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报喜不报忧、放大成就、隱弊扬善等成为华教习气,一般人少有在公开场合批评华校或指陈华校弊端,大家过于厚道,使到华文教育的真貌或实质水平没被正確认识。华社目光老是聚焦在外在偏差而缺乏內省。以华小和独中来说,我们其实没能真正把握其实质水平,因为这要靠研究数据,但我们並没有研究数据来说明我们的教育素质优于国小或国中,也没有数据说明我们华校的教育素质可跟新、中、日、韩、越等亚洲国家並驾齐驱或毫不逊色;我们单靠华小有不少友族学生,或有独中生就读一些著名大学或有些独中学生爆满就认为独中办学出色,大事宣扬。

在国家教育大蓝图中,教育部至少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在教育素质上跟其他国家比较,並承认自己的远不如人,但我们华校没进行这方面研究工作以求改进。单是一项独中报读的数据就缺乏科学性,把「报考」人数当作「报读」人数,因而得出结论说独中年年爆满,每年有上万人被拒于独中门外。「报考」和「报读」,事实上是两回事,报考者很多並没有去报读。搞教育靠素质说话,不需要夸大其词或放大一些成就来获取广告效果,这有违华人脚踏实地的作风,也与陈嘉庚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

华教团体提升民主素质

董总是华文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除了应该彰显华人优秀文化外,应该是民主及科学精神的表率。这必须表现在章程和组织结构的民主性以及领导者的民主作风上。目前董总纠纷无法解决就出在民主素质还不如现存的朝野政党,例如马华党爭就靠召开特別会员大会解决。华教纠纷总的来说是威权主义受到挑战的结果。过去,人们不敢挑战董总领导,董总內部成员也唯领袖是从,不敢质疑和挑战,如今情况不同,敢于挑战和质疑了,有些人就无法接受,纠纷因而爆发。

独中的组织结构里,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因此应该更具代表性和民主化,成员应该包括教师代表(校长不算)和家长代表,他们是教育机构里最重要的成员,他们应该参与管理而不只是被管理。然而一般独中的董事会章程没有这样的规定。独中教师对学校的政策、自己的薪金福利完全没有发言权,对自己的权益被漠视也没有申诉管道,甚至被无理辞退也没有內部机制可以申冤。在民主素质上我们落伍于官方教育机构,他们的教师职工会可以跟政府商谈教师的薪金和福利及工作条件。

经过200年风雨的洗礼,华文教育已长成壮硕的树木,应该有自信面对现实,包括面对公开的批评(爱之深,责之切),面对自己的缺点,面对竞爭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