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中国报/霹雳
报导:张翠莹
在周会上,迪华加(左起)与艾娜安静列队,听取师长的教诲。 |
今天为2017年新学年开课日,与其他微小同样面对学生来源短缺的埔地国民型华文小学,今年迎来2名友族新生,如接下来再无新的华裔新生来源,恐将成为无华裔生的华小。
2名新生当中,分别为印裔男生迪华加和巫裔女生艾娜,2人都在家长陪同下到校,正式展开6年的小学求学生涯。
由于2人今日初次见面,但因不熟络全新的环境而显得非常文静而不时东张西望,以目光探索身边的一切。
巫裔女生艾娜的母亲阿丝依姬嘉(27岁)指出,她本身有4名孩子,长女今年在埔地华小就读三年级,如今次女也上小一,并计划如无意外,另2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也会送入华小就读。
小型学校更获老师关注
阿丝依姬嘉指出,她会将孩子送入华小,除了是靠近住家之外,最大的原因是考量到现今社会的转变,华语的地位逐渐提高,所以她希望孩子除了英语及国语之外,也能通晓华语。
“再来,就是认为小型学校的学生人数不多,老师可以更加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像其他大型学校,老师难以兼顾到每名学生 。”
另外,迪华加的父亲斯尔万(厂工)指出,其长女今年在埔地华小就读二年级,今天上小一的是在3名孩子中排行第2的儿子。
他说,由于该华小非常靠近住家,而且家中有亲友是华小生,在听取意见后,认同华小的教学方式,所以决定为孩子报读华小,也希望借着学习华语,对孩子的将来发展更有帮助。
张荷玢:专注搞好学术成绩
埔地国民型华文小学校长张荷玢指出,校方不能掌控学生来源,只好把专注力放在搞好学术成绩上。
她认为,该校面对华裔学生来源短缺,主要原因是该校附近地区都属友族同胞居多,华裔大多数已外流到城市,孩子也随父母外迁,到其他华小就读。
“该校2017年开学日共有22名学生,近期将会有4名学生因一些问题将会转校,届时将只剩下18名学生。”
她说,目前该校的学生种族比例为华裔4人、印裔4人、原住民1人,及13名巫裔。
张荷玢说,由于学生多为友族,但教学媒介语为华语,因此在教学方面也面对了一定的困难,但教师也尽心尽力,监督著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
(中国报)
曼绒拉惹依淡培民华小 仅3新生今年最少
2017/01/04 中国报/霹雳
报导:郭慧姗
陈奕溥(站者左)指2017新学年的一年级新生人数,
为该校创校以来的最低人数。
|
(曼绒3日讯)这次仅3名新生!
这是曼绒拉惹依淡培民华小自1983年创校以来,今年是一年级新生人数最少的1年。
曼绒爱大华拉惹依淡新村如同许多郊外新村般,面临人口外流及老化的情况,间接导致地方上的学校新生人数每况愈下。
为当地唯一华小的拉惹依淡培民华小,一年级新生的人数也逐年减少,今年仅迎来2女1男新生。
该校董事长陈奕溥与家协主席陈家先,今日到该校了解开学首日的情况时受访指出,该校自多年前已是微型华小,一年级新生人数更是逐年减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新村面对人口流失的问题,大部分的青少年都选择到大城市或市区生活及工作,留下约千名的村民在村内从事种植业。”
幼儿园今学年开课
陈奕溥披露,地方上大部分的家长安排孩子就读距离新村约10公里的爱大华区内的小学,以便往后可直接升上在地方上的中学,避免载送、转校及重新适应的不便。
“本校多年来申办的幼儿园,也于今学年开课,目前共有10名幼童报读,希望可日后吸引更多地方上的家长为孩子报读,维持华小的学生人数。”
陈家先坦言,虽然学生人数少,但董家协仍十分关注学校教学设施,校内1年级至6年级的教室均已于多年前安置有多媒体教学软硬体设施,也是曼绒区内第2所华小拥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市区学生所享有的先进教学,学校齐全的基设都与市区学校无异,而认真教学的教职员将逐渐提升学生的学术表现。”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