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为什么独中课程 成争议课题?


2017/01/24 南洋商报/教育
~作者:林国安
《统一课程及考试小组报告书》研究早期独中统一课程理念的重要文献。
继上期探讨有关为何是国文和历史后,今期要来探讨第二点——华文独中采用台湾课程纲要? 
我国教育部官员曾公开宣称华文独中采用的是台湾课程纲要。最近这一课题被某学生联盟组织炒作,令人遗憾。 
201341日,首相纳吉与董总代表就改善华教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换意见。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聚焦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一些重要问题。 
有关联合声明揭示了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所持底线,即统考文凭附加一科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马来西亚文优等成绩,作为独中生申请就读国立大专院校的基本条件。其实,董总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这个设定条件,该会2013320日的文告就表明倾向于这样的处理方案,还建议在3年过渡期间内,邀请政府考试局或国家语文出版局认证独中马来西亚文学术水平,以及协助统考马来西亚文科命题工作;期冀最终以统考马来西亚文成绩取代SPM马来西亚文优等成绩的附加条件。
国文不应是承认症结 
因此,国文不应是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症结。因为,学生要求掌握某种语文工具以便学习大专课程,国内外皆然。就如学生到英语源流国家深造须通过“托福”、“雅思”英语测试,非汉语源流学生留学中国须考取汉语水平考试6级证书。 
不过,考虑到独中教育实际情境和三语教育教学政策,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条件,独中应坚持“马来西亚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这并不意味着把国文贬为二等语文,而是依循基础教育语文习得规律,实现学生掌握语文作为基本的学习工具的要求。 
“肯定母语教学功能,提升国语和英语教学水平”,向来是独中三语教学的定位与政策。在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进程中,涉及语文敏感问题,更要坚持原则,灵活处理,慎防种族极端分子和沙文主义者的借题发挥、搬弄是非。
独中课程教材 超越国家教育课程内容
翻开马来西亚华校课程发展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马来亚华教工作者就已有“华校教科书本土化”的意识。19523月,马来亚联合邦教育部成立“改编华校教科书中央委员会”和“改编华校教科书咨询委员会”,邀请教总委派代表参与改编华校教科书工作,当年教总主席林连玉主张必须积极参加。
因为马来亚华校所用的教科书,都是中国编纂、中国出版的。有许多教材脱离本地的现实,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早已有改编的要求了,现在正好借仗政府的力量予以实现。 
19603月,董总和教总联合提交“教育政策检讨委员会备忘录”,一致认同“鼓励发展方言学校,通过共同课程培养马来亚意识”的观点。及至1985年《全国华团宣言》,更明确要求政府“基于各族人民得根据本身之意愿发展其母语教育,及家长有权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其所受的教育的原则,推行‘共同课程纲要,多种语文源流’的政策”。
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
独中统一课程建制时期,就确立了遵循国家教育课程标准的方针。1974年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及考试小组”草拟的《统一课程及考试报告书》并没有为各学科拟订课程标准,而是认为各学科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早经制定,并由元首批准颁布施行”,独中学科课程可以依据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 
因此,早期独中学科课程研制,主要是以宏观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社会经验为依据,先有课程内容,再根据提纲编写出课本。隨着独中教育教学的深化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编纂第二代独中统一教材,各学科始有本身的课程标准(课程纲要),而且这些课程标准还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为蓝本,再参照国外学科课程标准草拟的。 
今天翻开每一本独中统一课本的编辑说明,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本教材是根据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统一课程委员会所拟订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课程标准拟订过程中,也参考了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新课程标准(KBSM)及各国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 
由此可见,独中课程教材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拿来主义”横的移植。独中统一课程1974年建制以来,独中教育工作者秉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结合国内外教育专家、学科教育学者和独中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遵照政府颁布的课程纲要,参考国内外课程文件和教材,调研独中实际,研制独中本身的课程标准,编纂统一课本。 
从课程发展意义上看,独中统一课程内容既包含也是超越了国家教育课程内容的。
独中课程需要“国家化”吗? 
最后,独中课程需要“国家化”吗? 
独中统一课程四十余载,风雨兼程,自主精进,卓越创新。 
1974年,独中统一课程应“‘贯彻华文独中办学四大使命’与‘六大方针需要’”而建制,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发布《统一课程及考试报告书》,提陈独中统一课程的理念,对统一课程的设置、教材编纂、教学实施,以及统一考试的实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议。1976年第一套独中数学统一教科书面市;华文、生物、物理、化学教科书继而投入编纂。 
1976年和1979年,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两度对独中数理统一教材的媒介语文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以中文为课本媒介,以华语进行教学”的初步结论,以及确立“原则第一,权宜第二”的课本编纂方针,即统一课本的正文,以华文编写,也要求以华语教学;另于统一课本的每一章节正文之后,附录3种语文的名词对照表、学习摘要、习题,对有能力条件应付政府考试的学生提供有关考试媒介语的训练。这样既坚持母语教育大原则,也有适应环境的权宜之计。
维护独中统一课程本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当独中教育锐意改革,准备迎向新世纪挑战的时刻,竟有某华教工作者提议直接翻译国民中学教科书供华文独中使用,无需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编纂独中统一课本。有关提议没有获得响应。华文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再一次理性地维护独中统一课程的本质。 
作为独中统一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手段的独中统一考试,是华文独中身分的象征,也是董教总的品牌事业,对内起着团结凝聚全国独中、统一办学方向的作用,对外是独中生的一张名片,是独中生走向世界的学术凭证,为独中统一课程发展,创造了另一个辉煌。
企图变质独中统一课程 
“独立自主,创新精进”,毕竟是独中统一课程发展彰显的个性。然而,近年,隨着政党政治、非正义势力窥伺华教事业,渗透分化颠覆华教组织,一股逆流正企图变质独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炮制华文独中改制!
先有政客和商贾合力推出所谓“独中新模式”,谋划夺权迫使独中统考对“非独中”开放,给独中统考套上“非法考试”和“非法运作”的绞绳。 
后有某教育学者倡议独中课程总目标的拟订可以向国家教育哲学靠拢。 
近有某华教组织的中央委员力捧独中推行双轨制,还附和当政者的呼吁,主张将SPM课程融入独中统一课程,以符合国情需要。 
危机当前。“独中课程需要‘国家化’吗?”、“独中课程可以‘国家化’吗?”——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须要慎思啊!
独中理应融入国家主流教育体制
根据中国国家侨务主管部门长期支持与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推动华文教育融入所在国的主流教育体制,是华文教育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华文独中不仅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中流砥柱,也是世界民族语文教育体系的奇葩。半世纪以来,华文独中春风化雨,作育英才,为深化跨文化教育交流,丰富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内涵,促进民族谅解与团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拒一元化教育政策 
华文独中理应成为国家主流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各级政府的扶持与发展保障。然而,从华文独中诞生的那一刻起,历史就赋予她不寻常的际遇。长时期以来,华文独中就在自力更生、艰苦经营,抗拒一元化国民统合教育政策的逆境中成长,迎向时代的挑战。 
因此,当前争取华文独中融入国家主流教育体制,一个大前提是:国家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华文独中的办学体制与本质,肯定华文独中的教育贡献,积极支持与保障华文独中的发展,而不是说什么“违反国家教育政策”、“不符国情”、“有损国家主权”,非要“同化、改制”不可! 
总括说来,华文独中办学经验和教育成果堪以推介给国家主流教育机构,实现独中教育社会功能的“本土化”。从教育发展和社会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独中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是完全符合国家利益的,我想并不存在什么“国家化”的问题吧。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