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记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成立15周年庆典华社组的论坛


2017/01/2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印尼华文教育有过一段黄金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印尼华侨学校1811,华侨学生45万人。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加诺政府实行国民教育政策,开始限制华文教育发展,取缔了部分华校。1958年华校数目减少了一半。1960,政府颁布总统第10号法令,当局以各种借口限制甚至关闭华校。又有部分的华校停办。到19665,1300所华校全部被关闭,60万学生失学, 印尼华文教育的历史暂告终结。印尼成为没有华文教育的国家。所幸,1999年印尼改革开放后,华文解禁。一批热心教育的华人,抓住时机,当地热心企业家鼎力相助,于20014月,成立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不遗余力地推动华文教育的复苏,期望在东爪哇地区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重续中华文化根源。

泗水是东爪哇的中心。15年来,设于泗水的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在历届领导人的苦心经营下,在有识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印尼华文教育应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方向,帮助周边20多个县城推广华文教育。十五年耕耘,十五年汗水,十五年收获。目前,华文教育在东爪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令人忧心的是:32年的断层,华族青年失去了学习华文的兴趣,对华语由陌生到漠视,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华教的沃土。再加上师资严重缺乏,教师队伍老龄化。有一天,我们这一辈人将老去。那时候,有谁能担起传承华夏母语的重任呢?没有接班人,我们如何守住民族的根呢?这是眼前每个华社面临的最棘手难题。华族人口仅仅占全国人口的5%,散居全国各地。如果没有继承中华文化,不必强制同化,随着年代的推移,都会自行同化而忘祖忘宗。这确实是我们心中的悲痛! 

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成立15周年,以论坛的形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主题,于元月14日、15日举行纪念庆典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华社组的讨论会。会上,现任主席李光迈、任华三语学校校董陈万新、雅加达华文协会主席蔡昌杰、玛中大学前任校长黄如才、《千岛日报》社长林豪、全国华教联合会秘书罗荣钜、泗水孔子学院肖任飞院长等与会代表,纷纷献策。围绕眼下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未来印尼的华文教育的发展扫清障碍,旨在推动印尼华教事业的进步。

 主持人李光迈主席表示,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伟大工程。作为印尼公民,我们应该热爱印尼,效忠印尼祖国;但是,华语是我们的母语,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复兴华文教育,容不得半点犹豫!代表们谈起教育的艰辛。纷纷表示,眼下印尼的华文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缺乏高素质本土汉语教师,缺少符合印尼国情的华语教材,大量华文教师被别的单位高薪拉走。最后前任彼德拉基金会主席,与我们分享了该基金会的成功办学经验。他说,除了规范管理、目标明确、教师爱岗、敬业乐业,更可贵的就是要坚持!“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任重道远的路! 15年,学生们还没走向社会。三语学校的教育优势,还没有完全彰显出来,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我们要不厌其烦去宣传,由于长期文化禁锢,造成了华文真空。解禁后,文化界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要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让更多的人明瞭。今天的华文教育事业,是在华人世界遭受灭顶之灾后,从一片废墟中开始的,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但是只要全体华人团结一致,捐资办学,华文在印尼就不会断了“香火”。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像Petra学校一样,统一规划,统一指挥,齐心协力,共同肩负起这艰巨的任务,将 “留根工程”做好,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Petra教会学校,始建于1951年,现有学校33所、学生16000人、教师1600名,教职员都有良好的待遇。相信,Petra学校的今天,就是三语学校的明天!

前任华教统筹机构主席符福金老师说过,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更加普及,印尼也要跟着这个方向走。今天,公立学校开华文课程成为时髦,纷纷向华文教育机构要求提供师资。华文断层32年导致印尼缺乏汉语人才,堵死了和东南亚各国来往的门户。印尼华文教育,不仅仅是华族的事业,而是全民族的事业。通过华文教育,促进族群和谐,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印度尼西亚而共同努力。通过发展华文教育,提升印尼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能力,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机会,增进印中两国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迈入第16个年头。我们还在等什么呢?燃眉之急,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够找出印尼华文教育困境的突破点,使印尼的华文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全球化时代,汉语是重要的沟通工具,华人社会不可能恢复几十年前的华校办学模式。华文教育统筹机构要多渠道培养本地华语教师,提高在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希望华社同胞一起努力,大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能力等方面各尽所能,为汉语在印尼的传播共同努力。协助政府,与国民教育政策同步、在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履行华族的公民职责。

(红梅 写于2017年元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