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627


公平对待多元教育


2017/01/06 中国报/中言


华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却连续3年被拖欠拨款,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政府应有一套透明的机制来处理财政预算案拨款发放,以免类似向首相纳吉“求财”发展华小的问题再次发生,令政府施政表现扣分。

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拨款给各部门,在2016年教育拨款中,全国800多所华小获得5000万令吉拨款,可是,到了去年12月底,华小都未取得拨款的问题被揭发,教育部长马哈兹尔却要华小“有多少拿多少”,第二财政部长佐哈里却说拨款已交教育部,两个部门把华小拨款的球踢来踢去,令华小与华社非常难堪。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为了取得拨款,让华小校方安心执行教育工作,教育问题最后还得经过华人政治领袖协助,与首相见面说明情况,才得以解决,显示教育部的小拿破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随着首相署部长魏家祥宣布,华小5000万令吉拨款将在2周内发放给教育部,800多所华小可以放心了,虽然拨款发放需花费一些时间,但至少可以在新年后获得拨款。

勿把华小当球踢

华小被拖欠拨款的问题,不应再发生,教育部应按照财政预算案所拨的款项,发放拨款给各源流学校,掌管教育部的政治领袖,不能以没有钱来作为不发放拨款的借口,毕竟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尤其是许多华小迫切需要教育拨款,改善校内硬体建设,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多元种族国家,多元教育应受到公平对待,教育部有责任一视同仁对待各源流学校,而不是把华小当成皮球,踢来踢去,以免人为因素,破坏教育发展进度。



华小不是施捨对象

2017/01/06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刘华才


送走了2016年,来到2017年,华小拨款课题仍继续延烧。在2016年即將结束前,教育部长玛哈兹卡力公开承认,由于教育部在2016年拨款减少,出现预算短缺的问题,无法按时发出2016年的华小拨款全额。他甚至说,若教育部无法解决问题,就请华小「有多少就先拿多少」,並指华小不一定能获得足够的5000万令吉拨款。

儘管,马华部长在今年首个內阁会议后表明,在与首相纳吉及教长討论后,首相承诺会儘速处理华小的5000万拨款外,也会处理国民型中学的拨款事宜,然而之前的风波,已令华社感到哗然,並將矛头指向华基政党,似乎没为华小的长远发展尽上全力。

没能展现出诚意

同时,教长之前的回应,没有展现出部门之首的诚意,也令人感到不满,尤其华小在2015年同样面对拨款问题。儘管华小去年最终成功获得全额拨款,但同样的问题在2016年再度发生,实在让人无法苟同。

我对教育部擅自减少5000万令吉拨款感到震惊及失望,也无法认同,而这种擅减拨款的做法也是对首相纳吉及国会的一种侮辱。无论教育部长的理由是什么,都不能合理化该部擅自减少华小拨款的做法。民政党的立场是华小的5000万令吉拨款一分钱也不能少!

第二財长佐哈里之前也表明,財政部是根据预算案发放拨款给各个部门,並已发放拨款给教育部,因此教育部就必须解释为何不但没有將5000万拨款发放给华小,还擅自减少了这笔拨款的数额。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根本,即使政府面对財政困难,都不应该拿教育领域来开刀。

拨款不足需解释

有鉴于此,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诚信,財政部和教育部有责任澄清交代华小5000万令吉拨款真实情形,而不是要华小屈于有多少拿多少。中央政府在公佈財政预算案的时候確认华小可以获得5000万令吉拨款,事到如今还没发放拨款的原因有必要作出解释。政府必须言出必行才能取得国民的信任。

我要强调的是,我国各源流学校都应该获得政府的照顾,华小不是被施捨的对象,政府绝对不可以隨便食言。教育部说財政部没把拨款交下来,但是財政部却说钱已经交给教育部,各执一词。这罗生门事件会打击首相纳吉带领的中央政府声誉,特別是华社的信心。这事关原则和尊严,一旦成为先例反而显得华小更卑微,好像隨时可以被牺牲般。

正所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家庭再穷都要给孩子学习,所以国家也一样,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削减教育拨款来应付其他开销。我促请教育部和財政部联合调查拨款去向。同时,现有的制度下存在国民学校、国民型学校、全津贴和半津贴学校等不同的形式,应该要获得划一,所有国立学校所获得的拨款和权利应该一样,而且应该是制度化的。如今半津贴的华小已经没有全津贴的国小的待遇,现在又面对拨款问题,试问如何让华社信服呢?

华小苦候拨款却得到如此回应,缺乏拨款將导致原本应进行的各种基设维修或计划无法进行,可能造成不良,甚至严重后果,显见教育部未有重视和正视华小的发展,教育部长也没能够协助华小解决问题。

显示教部管理不当

同样的问题却连续两年重复发生,显示教育部管理不善,办事效率差劲。2015年尾发生华小拨款问题后,教育部应该自我警惕,找出问题根源,並確保问题不再发生。可惜,2016年不仅再度发生同样问题,而且更为严重。

政府部门过去经常强调关键绩效指標,华小拨款问题出师不利,根本就是教育部和教育部长关键绩效指標的一大污点,根本就是无法达標。教育是国家之根本,华小、教会学校等既是国內获承认的各源流学校,教育部就必须关注和確保各源流学校都获得健全与良好的发展。

在下届大选即將来临之际,华社最关注的就是教育课题,而政府却在华小拨款课题上纠缠不清,试问又如何能贏回华裔选民的心呢?华社要的是华小得到公平与合理的对待,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才是关键,以让国阵政府继续成为全民政府,为民请命。



别让华社失望


2017/01/0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青蛙


教育部副部长早前强调,2016年华小拨款不会随着2016年的结束而消失,并指拨款一直都在,只是马华坚持必须拿到5000万的拨款,才会导致拨款延迟发放。

教育一直是华社非常关心的领域,华社有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观念,身为华裔的副教长没理由不明白。

华社不满的,除了拨款是否会消失外,也疑惑为何华小拨款似乎每年都存在一定的阻扰?

在其他源流学校都陆续获得拨款发放时,华小却因拨款不足5000万令吉而被迫展延发放,犹如华小被政府、甚至教育部所边缘化已是公开的秘密。

华小拨款一再受到阻扰,须找出问题的根源,若事件没有被揭发,华小拨款是否就此被“骑劫”,或是如教长所说,有多少拿多少?当中还未谈及被遗忘的国民型中学。

大家都明白教育副部长的职责是非常不简单,但正因为他肩负著全国华社的希望,更是不能让华社失望,否则如何在来临的大选中要华社投下他们一票?

现时代大多的华裔年轻子弟都是在拨款不足、同学三五成群出外为校筹款的情况下接受华文教育,各政坛领袖是否能明白学生当时辛酸,也是否能明白为何现时代年轻人对政府存有一定的偏见?

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要如何改变甚至给予年轻人对政府的信心,副教长有责任带领大马华教向前走,否则如此的问题只会不断循环。



华小转型刻不容缓


2017/01/0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裕洲


开学在即,我们会看见背着大书包,手中拿着书本和文件夹或手拉着拖拉书包的学生“奔驰”在上学路上。

这些鲜明的特征,任谁看了就知道是华小生上学的情景。作业和练习簿多,是华小生书包“臃肿”的主要原因。要华小转型,为学生的书包瘦身,是目前大家所关心的节骨眼。

过去的考试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拼命读课本,有些额外读些参考书,以便应付考试。而考试的考法,基本上也就是检验你对课本内容究竟读得多熟、背得多少。

假如课本内容背得越熟(考取好的成绩),就可以在更好的中学乃至大学升学,相对的得到越多资源。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易言之,在社会当中,任何人只要获得一丁点的成功,就会累积优势,让他拥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更卓越的成就。

简言之,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考取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就要增加练习的数量,更何况是现今以高思维模式出题的考试。

“进补”心态免不了

华小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点,每个科目都至少有2本作业簿,还有练习簿。这种“进补”心态是免不了的,就拿华文科来说,除了作业簿,还有笔顺、多音多义字作业簿、历年考试作业簿、作文簿。

单单一科华文就有那么多作业,加上其他科目,书包又大又重是在所难免的。

华小生的强项是数学能力和背书功力,这两项长处是靠6年来完成无数的练习与作业所培养出来的。作业簿通常分上下册,老师拼命地赶课,学生就拼命地完成作业簿里的练习题,还有课本上的练习题。千锤百炼之下,才有如此美誉。

这是笔者十余年前就读华小时的情况,相信现在的华小生还是走着这条旧路。

忽略培养独立思考

倘若因为没有作业簿和练习簿的辅助,家长们看了并不心安,总觉得孩子需要做很多作业,一刻都不能松懈下来才是真正学习的途径。

不过,却忽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因为只要把练习做多了,自然能在考试时会做类似问题。可是只要题目变得刁钻一些,往往华小生就无法招架了。

可是很多时候校方或家长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练习更应该多做一些,那才是万全之道,不过事实上却是相反的。

多做不一定多得,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精神,认为只要刻苦去做,就能轻松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甚至把一些普世价值内化在他们的心中,学习上的转型是无可避免的。简而言之,要让未来的华小生不再受如此大的压力,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过多的作业簿就必须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