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2017年东爪哇华文教育论坛 • 华社组讨论纪要



2017/01/21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经过近8个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2017年东爪哇华文教育论坛终于在HARRIS酒店隆重开幕了。笔者作为大会的记录人员,有幸参加了华社组的讨论工作。

先是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李光迈主席谈《如何大力推动华文教育工作》。这位要与时间赛跑的老前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使命感、责任感。虽然在这位老前辈的苦心经营下,在一些有识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在印尼东爪哇这块土地上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是令前辈忧心如焚的是,一旦有一天,那些年逾古稀的老人们都撒手人寰的时候,谁又能担起传承华夏母语的重责呢?。华文教育后继无人是这些老前辈们心中永远的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华教的沃土,我们又如何能守住华夏民族的“根”与“魂”呢?

李主席的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华文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代表们纷纷谈起办学的不易与艰辛。其中任华三语国民学校校董陈万新的一席话,倒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开办三语学校的领头雁,当他讲起自己的办学经历时,神色凝重、长叹一声说:“哎!这条路不好走哇!说起来,让人感到心酸、心寒••••••总怕请不到中文老师,过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为什么华文教师严重短缺?一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华文教育断层了三十二年,年轻人对华语已由陌生到漠视,失去了学习华文的动力和兴趣。二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量华语人才被别的单位高薪挖走。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的问题?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的主席蔡昌杰、玛中大学前任校长黄如才老前辈、《千岛日报》的社长林老先生 全国联合会秘书处罗荣锯主席、泗水孔子学院的肖任飞院长等与会代表纷纷献策:1、做好宣传工作,让华人认识到学习华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华人捐资办学、投身华教的积极性。如本次大会上,我们就宣传了张兵、梁姝绚两位老师的典型事迹,给年青老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2、华文教育统筹机构要多渠道培养本地华语教师,做好师资的调配工作和教材编写工作。这次讨论会上,泗水孔子学院的肖任飞院长,主动请缨,要承担起部分华语教师的培训工作。3、要自力更生,通过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来获得生源和财源,提高华文教师的待遇。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丈夫有还隔一手”,华文教育不能总是伸手向别人要,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福利待遇。

最后,彼得拉大学前任基金会主席吴勤律 与我们分享了彼得拉基金会的办学历程。彼得拉学校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现有学校33所,学生16000人,教师1600名。它的成功,除了管理规范,教育目标明确,教师爱岗敬业之外,我想还有一点就是贵在坚持。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效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的效果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凸显出来的。我们的三语国民学校,迄今为止也只有十二、三年的时间,学生们都还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没有走向社会,所以三语学校的教育优势并没有完全彰显出来,不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把这件利国利民又利己的事情坚持下来,像彼得拉学校一样,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相信彼得拉的今天就是我们三语国民学校的明天!

(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中国外派教师 吴仙姣、李其中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