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依然是政治牺牲品
2017/11/0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余澎毅
面对越来越接近的全国大选,各方卯足全力针对敌对阵营,发表各种批评。华文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5年必谈论一次的课题。
在承认统考的问题上,希盟前身的民联在上一届的大选前推出橙皮书,內容提出要承认统考,但是隨著民联瓦解,承认统考问题再一次销声匿跡。今年7月,刚成立不久的希盟4党青年团表示会在执政中央后承认统考,但是两周后推出的希盟竞选纲领上,完全没有提及承认统考或者对有利华教发展的计划。除此之外,土著团结党总裁慕尤丁无论是在过去的巫统还是现如今的土著团结党內,都不曾提及要承认统考。
身为发展华文教育和举办统考的董总,是否能够在这次大选前,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与各政党协商和谈判?如果任何一方要承认统考,將给统考什么样的定位?承认统考是否应该通过立法来確立统考的地位,如何把统考地位列入国会辩论当中?如果统考获得承认,是否要在教材中做出调整?这一些都没见到任何一方在討论。
为华文教育定位
除了承认统考之外,为何没有任何一方提出修改或修订目前的教育法令內容?眾所周知的是,国家教育体系內,以母语教学的华小、泰小和改制中学被列为国民型学校,如何解决国民型学校的问题?按照过去的报告书和教育法令来看,国民型学校只是暂时存在,最后会隨著时间的发展並入国民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作为执政六十年的国阵,最可怜的非教育部华裔副部长莫属。在野党永远都是向教育部副部长开炮,但是承认统考的问题,也涉及高教部的范畴。因此,作为在野联盟的希盟,除了提出批评外,是否有提及任何修改或修订教育法令的內容?如果承认统考文凭,要如何整顿马来西亚整个教育体系,如何接轨,这一些都没看过任何一方提出建议或看法。
任何一方如果有心要承认统考,应该要做的是如何为华文教育定位,而不是天天批评敌对阵营。如果有心做好和规划承认统考的事宜,笔者相信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必定会投给认真在做事的政党。
要有素质教育 先有素质老师
2017/11/0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方城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表明,希望家长接受校本评估,不要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因为课外活动、个人行为也是很重要的。我个人十分赞成这论点。只是问题是: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校本评估的可行度、可信度有多高?
首先:说我们的老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要有素质教育,一定要有素质老师为先决条件。
然而,不是我悲观,放眼看去,现今素质老师真的是不多了。大部分的育人者是“人前人后各一套”,你唯有静观其人,才知道许多老师在学校办公室喧哗、口不择言(满口黄色笑话),甚至上网订购商品,完全没有老师的形象,像“师奶”多一些。
要求不同给分不一样
再者,有许多老师故意不进班,尤其在这年末,说“不知要教什么”“教也没有人听的啦”云云。
另一边厢,家长又打电话来投诉说:老师没有进班上课!说到最后,终究是老师的错。身为育人者,除了应试内容,就没有别的知识可以教学生了?那真是很可悲的事啊!校本评估又如何见其效?
第二:说课外活动的评估,优劣也是以分数定夺。学生参加活动也是为了这分数而竞争。申请政府大学及预科班的10%,也以此做标准。那么所谓素质教育,每一个老师素质不一,要求不同,给分也不一样,你又如何定夺一个学生的优劣?
无可否认,有些学校仁慈大方,给分宽松为造福学子;有些学校严格执行,要拿高分必须真材实料。当然,用真材实料来评估才是正道,问题是多少老师可以做到?职场的老板又如何不看评估,而懂得那些职场新人的优劣?
最近我还发现一种现况,就是老师们也许近年一直被灌输必须关注后进生,所以出现了一种“对后进生给分宽松,对资优生则不然”的现象。
赏罚分明具公正元素
举个例子:就算资优生画画得很好,老师也不会给资优生满分,理由是要让他们有进步的空间。而对那些后进生,只要画出一点东西,就给超过一半的分数,说目的是鼓励他们。
然而,这一切看在资优生眼里,就是所谓不公平了,反而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为此,我认为要有素质教育,首先要有素质老师。素质老师,首先必须具备赏罚分明、公正的元素。
道理,许多人懂,要去实践,才是难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倘若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几可大胆的说:任何呼吁都是空谈而已。
10+6所华小的亿里路
2017/11/07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林雪白
打从教育部长玛兹尔卡力宣布,政府批准兴建10所华小以及搬迁6所微型华小的报导。马华同时被委以重任,必须确保华小董事部与教育部配合,以迎合教育部的条件和程序。马华在这项重大的好消息,几乎没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政治资本。
不用翻阅黄历,举国上下知道大选快到派送搪塞民心、忽悠选票的糖果。马来西亚有13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这10所连校名都拟好的新华小,由柔州和雪州平均瓜分;6所被搬迁的华小有3所跨州迁移,分别是吉打成杰培才迁至柔佛武吉英达花园、霹雳务边培民华小和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分别迁至雪州蒲种柏兰岭和森州Kota
Seriemas。以林连玉基金为首的20个华团联署,遗憾以国内华裔先贤命名的9所新华小,族魂林连玉没有名列其中。倘偌把林苍祐华小安置在槟州,必获地利人和。那么,槟州首长林冠英或许不会那么咄咄逼问:为什么槟州没有份?钱从哪里来?
不必林冠英穷追猛打,华社亦心知肚明这派发政策糖果的treat,说白了是trick。双方纷纷嚷嚷多日,大家惯然不指望张盛闻和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解答林冠英所提出的质问:“为何政府在2018年财政预算案里,完全没有宣布拨款给10所部华小和6所被列入搬迁的华小?”
廖中莱非但没有明确回击被当笑话的把柄,反而呼吁林冠英和反对党勿再针对马华“这项成果”泼冷水。马华“这项成果” ,依然没交待钱从哪来、何时落实等华社关注和欲知的关键答案。惯例嘴上耍耍嘴皮,开出空头支票,何来成果?取悦民心、获得人和?
董总在2012年发表的一则文告披露,华小学生虽占全国各源流小学生总数的21%,在过去数期的国家5年发展计划中,获得2.4%至3.6%的发展拨款;反观国小,则占发展拨款逾95%。回顾华小历年来所获得政府的特别拨款,2012和2013各1
亿;2014至2017这4年则锐减一半都是5千万。令人瞠目结舌,2015年1294所华小的5千万拨款,在年底却被明目张胆挪去充作赈灾经费。
教总今年10月的文告列出目前华小有1297所,比起淡小(523所)、教会学校(438所)、寄宿学校(69所)、玛拉初级理科学院(49所)、人民宗教学校(116所)的数量多。但是,在过去几年财政预算中,华小所获得的拨款与学校和学生数目却不相称。以《2015年财政预算案》为例,全国69所寄宿学校获得5千万令吉拨款,每一所学校平均72万。全国523所淡小也同样获得5千万令吉拨款,平均每所可得约9万5千。然而,全国1297所华小平均分配5千万拨款,每所华小只获得约3万8千令吉。
众所周知,华小和华中向来所获得的政府拨款,根本无法应付学校的发展需求。华小董事会及学生家长每年需要为学校经费自行募款,作为维修校舍、其他硬体建设和筹建新校舍的资金。张盛闻声言10+6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另一新里程碑”。在政府只批准却没具体的运作方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10+6所华小,将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势必是亿里路。若没有华社大力的支持筹款,这项被誉为马华的成果,将话欠东风卡在一里路,国内华人又得扛上没有鼎力支持马华的罪名。
最佳礼物还是承认统考
2017/11/06 光明日报/评论
~文:金鼎
政府向华社派出的“糖果”陆续来着,大选还会远吗?
最新的糖果或礼物,是政府批准韩江学院升格为传媒大学学院。这是继政府宣佈兴建10所新华小的消息传出后,华社获得的又一喜讯。
这麽一来,华社迄今便有3所民办的大学学院;另两所是新纪元学院及南方学院。今年早些时候,我们还看到厦门大学在吉隆坡郊外的雪邦开设了分校。这些,都是给予华社的礼物。
韩江学院(简称韩院)成立于1999年,为全马3所由华社创办的高等学府之一。韩院很特别,它是国内华文学校当中,除了南方学院(前身为宽柔专科部)之外拥有从小学、中学至大专完整教育体系的学府,如此完整,教人讚赏。
政府选择在此时刻,让槟州出现一所属于华文学府的大学学院,显然不是偶然,而是有计划的、对准时间的一大动作。由于行动党在槟州势力鼎盛,国阵要想拿回执政权十分不容易。上届大选时,民政党曾建议政府批准槟州恢复自由港地位,如果争取到这个地位,必能成为国阵的一大杀手锏,可惜空雷不雨。毕竟,恢复自由港一事牵涉甚广,而浮罗交怡就在不远处,问题较多,不如批准一所大学学院来得单纯。
槟城多了一所高等华文学府,华社的反应如何,会否达到国阵的预期效应,那是另一回事,起码槟州首长林冠英应该就要头痛,要忙着找寻“解药”了。
国阵仍很落力争夺华裔票
韩江大学学院的降世,让我们感觉到,国阵还是很落力要与希盟尤其是行动党角力,以争夺华裔选票,尤其是在已成为希盟堡垒地区的槟州。
在这裡,我们觉得,最能让华社感到窝心和打击反对党的“皇牌”,还是批准兴建更多的独中,更重要的一招是承认统考文凭。
在上届大选前夕,政府的口气是要承认统考了,只在细节的问题而已。但在大选过后,细节却变成大问题,统考文凭课题依然被弃如私生子。
这回的大选看来很不同,国阵面临前所未见的强力挑战。首相纳吉说过,为保政权,国阵会不惜一切代价,就是法宝出尽。
在华教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无敌”的一个法宝,应该是删除教育大蓝图中规定的最终目标──单元教育(只有国语源流学校,没有华校,没有澹小)。假如各语文源流教育同样获得发展,获得公平照顾,国民大团结应全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