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8 《当今大马》
焦点
原本早就应该享受退休生活的慕鲁卡苏(G Murugasu),辗转之下,如今却成了海港淡小原校的义务校长。
他过去曾在海港淡小原校执教多年,但随着学校今年爆发迁校风波后,他就义不容辞扛下这个重任,重拾教鞭,教导坚持在原校上课的20多名学生淡米尔文。
每当有关心海港淡小事件的人士到访该校时,慕鲁卡苏(左图)都会告诉他们:上课,是这批印裔学生的基本权益,而那些做决策的高官充其量只是公仆,应该满足人民的需求。
“不管学校剩下一名、两名、还是三名学生,他们(政府)都不可以关闭学校。况且,现在(海港淡小原校)有27名学生,如果政府好好管理,可能就会有60至70名学生。”
目前仅有523所淡小
慕鲁卡苏言犹在耳,但马来西亚独立至今,淡小的发展似乎与他的期望相违,仿佛是一首唱不完的悲歌。
根据教育部数据,大马目前共有523所淡小,但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我国却有888所淡小。
换言之,大马在这57年间,共关掉了365间淡小,平均一年关掉逾6间。
这些淡小关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多数与印裔人口迁移与发展有关。
因人口迁移搬迁关闭
大马今日淡米兰福利协会秘书古纳斯卡兰(K Gunasekaran,右图)在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说,在独立初期,淡小都是建在园丘地带,方便在园丘工作的印裔学生就读。
但他接着说,随着政府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期间,利用这些园丘地段来发展,很多印裔都迁出园丘,因此政府就搬迁相关的微型淡小,甚至关闭一些没有学生就读的学校。
媒体早前报道,国大党署理主席苏巴马廉说,政府于去年将19所淡小迁至印裔人口较高的地区,并会在接下来搬迁20所学生人数低于60人的淡小。
被逼将孩子送去国小
尽管政府常以迁校方式保住淡小,但在迁校时却往往抹杀了当地社区对教育的需求。
古纳斯卡兰指出,随着政府将一个印裔社区的淡小搬走后,一些家境贫穷的印裔家长原本要孩子接受母语教育,但他没有选择,只好将孩子送到邻近的国小就读。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他们与其将孩子送到10公里以外的淡小,他们选择将他们送到国小。有一些印裔很贫穷,他们没有交通把孩子送到淡小。”
“他们没有选择,他们必须(把孩子送到)到国小。”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2年,淡小共有10万839名学生,仅占了全国印裔学生人数,即18万4129人的55.85%。
但在同时,有37.5%或6万9115名印裔学生,则是在国小上课。其余6.61%或1万2175名印裔学生则是华小生。
仅计划增建七所淡小
虽然淡小学生人数已从独立初期的5万766人增至目前的逾10万人,但教育部接下来只计划增建7间淡小。
这与已关闭的365间淡小数量相比,天差地远,也凸显了淡小和华小同样面对“迁校容易增校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13年前同样闹出迁校风波白沙罗华小原校之所以能重开,也是因为政府将原本属于霹州微型华小的中华小学,搬迁至白小原校所致。
政府甚少批准增建华小,多是以迁校方案来满足新社区的华小需求,而华小数量也从独立时的1300多间,减少至1200多间。
微型淡小原住民支撑
为了保住学校,一些淡小也面对学生人数不足窘境,甚至一些淡小还必须依靠非印裔学生来苦苦求存。
阿鲁姆甘指出,位于金马仑的保乐茶园淡小一校(SJKT Ladang Boh 1)和二校(SJKT Ladang Boh 2)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中,保乐茶园淡小二校仅有5名印裔学生,但却有57名原住民学生和2名马来学生。
“如果这5名印裔学生辍学,那这间学校就只能靠其他(种族)学生来生存。”
淡小发展拨款不足够
另一个经常谈论的问题,就是淡小与华小同样面对的拨款不足问题。
根据董总统计,全国淡小在第8大马计划(2001年至2005年)中,仅获得5760万令吉的发展拨款,占总拨款49亿令吉的1.17%。但在同时,全国近6000间国小则获得47亿880万令吉的拨款,占总拨款96.1%。
在第9大马计划(2006年至2010)下,情况也是一样,淡小获得6484万令吉的拨款,占总拨款48亿3730万令吉的1.34%。同时,国小则获得45亿9812万令吉,占总拨款95.06%。
政府并没公布,各源流小学在第10大马计划下所能获得的拨款,但根据阿鲁姆甘所提供的教育部资料,淡小在2010年和2011年,估计获得3亿280万令吉拨款,占总拨款11亿3750万令吉的2.66%。
仅国小落实社区教育
与华小一样,政府并未真正将社区教育政策贯彻到淡小。
前白小保校工委会顾问陈亚才在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指出,政府其实对社区教育老早有一套完整方案,但可惜的是,这个方案只完善地落实在国小和国中身上。
他指出,政府会根据国小的人口需求和变迁,增建或搬迁国小和国中,学生也不会面对升学问题,实施相当全面。
“甚至有的人开玩笑,有的国小是先建好,然后再等学生来,而不像华小,要等学生挤爆(学校)了,才迁到另一间学校。”
“其实它已是相当制度化,只不过这个概念并没有应用到华小和淡小。”
华淡小“有关没有开”
他一针见血地点出,尽管政府会搬迁华小和淡小,但谈到要增建学校,却是难如登天。
“它(政策)的不公平在于,它‘只有关没有开’,就是没有遵守人口增长的客观需求,例如有达到多少人口,来盖多一间新的学校。”
“甚至他(政府)会说,如果你(学校)人数太少,太浪费教育资源,我把学校关掉,你再找邻近的学校上课。”
同时,古纳斯卡兰也表示,本身赞同政府以迁校方式来协助淡小生存,但事先也必须咨询家长和社区的意见。
当年的白小事件与今日的海港淡小迁校风波,再次曝露了政府对非国语源流社区教育的双重标准。
若政府未检讨这种不尽人意的教育政策,那若往后再度出现另一宗白小事件,或是另一起海港淡小风波,相信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当今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