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星洲日报/地方版
(北海)北海同侨社理事会主席沈耀权强调,宗乡团体是最早催生华教的组织,也是华教的奠基者及必然的守护团体,如今看到很多微型华小,必须依靠友族学生才能继续生存的窘境,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他说,这些面对窘境的微型华小,应该得到执政者的重视,即州政府可以通过拨地协助学校迁校,而中央政府则应尽快批准迁校和拨款助建。
沈耀权是周六(11日)晚出席该社在北海中华一校礼堂,庆祝成立79周年及青年团43周年纪念的联欢宴会上发表谈话。
他说,该社是一个地缘性的联谊组织,先贤在80年前南来时,为了联络同乡的关係,成立了同侨社,並经歷了不少的艰辛,才有今日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说,政府实行快餐店禁聘外劳的政策正合时宜,因在减少依靠外劳外,也可减低本地人的失业率。
教育政策偏差致师资荒· 陈詮峰:影响华小生进度
檳州华人大会堂副总务陈詮峰说,目前全国华小还欠缺千余名教师,教育部教育政策偏差,导致华小师资不足继续加剧,也影响学子的学习进度。
他说,据教总主席王超群揭露,原本在华小担任临教的教师,师训毕业后被派往国小执教,毕业于苏丹伊德里斯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员,则被派往没有开办华文班的技职学院执教。
“此外,还有435名临教和264名拥有学士文凭的教师,大部分还未接获调派的通知,因此希望教育部尽速填补所有华小师资的空缺,並把错失调派的教师,重新调回华小和中学执教。”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