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416 辑



摒弃狭隘的历史观

2014-07-31 南洋商报社论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说前代历史都是由当代人写的,当代人如何诠释前代历史,以何种立场看待历史事件及人物,往往囿于当代的政治环境及主流意识形态。

纵观中国历代正史,我们更能深刻的了解这点,许多关于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等敏感的历史真相细节,往往在后代史官修史的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的湮没,令人遗憾。

古代史官修史,碍于政治压力及种种限制,或者情有可原。我们无法想像的是,在我国这个民主体制的社会,现代历史教育课本居然也会出现偏差,碍于课本编修者的狭隘单元思维,在编写小学历史课本教材时,偏向某一个种族及宗教的历史内容,忽略其他种族及宗教,以致历史教材内容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不符我国国情,引起各界的关注。

新编的华小四年级课本内容过于偏重某一个种族、文化与宗教,对其他种族及宗教的历史背景内容仅笼统带过,不符合我国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及宗教的国情。

我国教育组织曾经就这个问题与教育部官员交流,希望教育部相关机构能够重新编写一本真正反映我国历史真相,符合多元社会国情的历史课本。

不过,据了解,教育部课本局将会修正翻译错误的部分,不过,课本内容并没有修正,明年仍然采用原有的四年级历史课内容。换句话说,有关历史课本仅对技术上的翻译错误进行修正,而关系到历史原则问题及内容偏差的部分并没有修正,仍然沿用旧有的教材。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根本无济于事。

华小历史教育课本内容失衡,很显然的,反映出我国某些历史教育工作者狭隘的历史观及单元化思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小撮主管教育工作者的主流意识形态。一小撮教育工作者企图向下一代灌输单元化思维,散播单元化教育的种子,令人无法接受。

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的历史教育向下一代灌输多元化的思维,塑造一个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多元化社会。

众所周知,要达到国民团结、社会和谐,多元化的历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是秉持着偏颇的教育思维,我们很难塑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多元化社会。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时时自我检讨及反省,因为教育事业是百年树人的神圣事业,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维偏颇极有可能造成下一代的思维缺失。我们希望我国教育部能够正视小四历史课本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免误人子弟,贻笑大方。

 

口惠而实不至


2014-07-30星洲日报东海岸瞭望台

文:余开云
 

我国高层政治人物,经常在华人场合中,高度赞扬中华文化教育,让华社听了沾沾自喜,以为华文教育可以在我国大展拳脚,遗憾的是“口惠而实不至”。

以下为一些实例:

首相纳吉送孩子到中国北京学习华文,在大选时携带孩子讲几句华语;在批准关丹中华中华仪式上,更宣称关丹中华中学高中毕业生除了报考SPM外,也可以报名参加统考!

1961年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后,半世纪来,华小毕业生数目年增,国民型华文中学依然只维持78所,在华社提到目前国民型中学不能容纳华小毕业生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表示,若有需要国民型中学(SMJK)要建多少所都可以。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今年五月在雅加达接受印尼夏利悉达亚都啦国立回教大学校长卡玛鲁丁颁授博士学位,马哈迪致辞时高度赞扬中华文化。

日前阅读报章,第二教育部长在出席教育展的“梦想高飞”在全国中学及大专生交流营推介礼上,也高度赞扬大马华人占尽优势,除了华文,也掌握国文、英文再加上其他方言如福建话、广东话等,至少掌握5种语文及方言。他透露,他太太能讲简单的华语而最近陪同他到中国访问时,因能讲华语获得折扣优惠,同时他也把多名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小学三年级可以与华裔朋友交谈。

纵观上述政治人物所言,国民型华文小学与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办学理念,不分种族接收学生,符合多元民族多元语言的特徵。但目前华小发展与国民型华文中学严缺师资问题一箩筐,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只能够收容华小20巴仙毕业生,增建遥遥无期,而眼前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地位模糊不清,且受到蚕食逐渐变质为国民中学。

我国华裔公民,向来重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在未得到殖民地政府经济上的资助下,早期还是劳动阶层的华裔先辈,刻苦勤俭,筹措经费,购地创设华校,为的就是冀望后辈能继承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兼重多语文能力,奉献国家,惜我国独立后,教育部不仅推行单元教育,对华文教育的发展也诸多为难,实是使我国朝向世界潮流迈进的绊脚石。

公平对待国民型华小、兑现对国民型华文中学(SMJK)的承诺、让独中成为我国中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并从速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將是全民之福!

(星洲日报东海岸瞭望台文:余开云)

 

叶娟呈是否適合任副教长?


2014-07-31 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內外

文:郑顺智
 

505之后,国阵第二把交椅的马华遭华社唾弃,大选成绩落得7-11的惨痛局面,马华宣布不入阁、不接受任何官职,首相委任了叶娟呈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以替补马华的官职。

叶娟呈是一位不諳华文、不会讲华语,更不了解华校面对困境的华裔副部长,一年多任期以来,对华教不但没有贡献,反令华校陷困,华社对她失望,痛心疾首。

面对华社指责,她理直气壮回应:我是全民的教育部副部长,必须顾及各源流学校,我不諳华文,不会讲华语,但我可以用客家话交流。

她强调,她的作为符合多元化社会,更符合教育大蓝图,可在最近UPSI华文教师调派问题上,华社再度失望,纷纷向她开炮。

也是前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忍无可忍,严厉指责叶娟呈不听华社的话,一切都自以为是,却不知华校忧虑。

她不因此反省,仍强调符合国家原则,须顾及全民而非只限於华教,是全民的副部长。

论原则,叶的做法要公平对待所有源流学校本来就没有错,可她是否了解教育部並没有落实“公平对待各源流”的做法,独立数十年来,华教得不到如国民学校的软硬体设备,长期缺乏华文教师,她强调公平,是否曾协助华教解决问题?否则,其全民副部长的论调便不能成立。

马华入阁,魏家祥上任首相署部长,即刻针对UPSI教师乱派问题向教育部长及第二教育部长討论,获得教育部长认同,宣布把115名准教师调回到国中及国民型中学执教。

在魏家祥会见教长前,叶娟呈曾说过要把教师调回来是不可能的事。

可第二天,魏家祥爭取成功,叶娟呈怎么说?她说,第二教长证明教育部听取准教师心声而採取积极行动,官员將根据指示工作,她不会承认,教育部是听取马华与华社的心声。

叶娟呈是否適合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这可从华社有许多领袖对她失望,甚至向她开炮中看出端倪,但她反指责国阵一成员党抹黑她。

我不能怀疑首相眼光而委任没有能力的叶娟呈出任副教长,不过,我对她缺乏智慧的做法同样失望。

叶娟呈不懂学校情况,不肯去问、去了解,只一意孤行,除非她能痛改前非,否则她真的不適合续任教育部副部长,未来华校亦將面对更严峻挑战,华教更潜伏危机。

(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內外文:郑顺智)

 

董总內斗之我见

2014/8/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胡万铎
 

《南洋商报》725日(星期五)大字標题报导「传董总会庆前后开特大『改革派』部署倒叶邹」的新闻,大大震撼华社。

有关消息指出,倒叶邹派暗中部署的夺权计划就是通过召开特大或紧急中委会会议等方式对叶新田及邹寿汉投不信任票,务必要把他们拉下马。

其实这消息早有传闻,在今年4月间莫泰熙曾在昔加末各社团联办的《探討华教所面对的各种难题与挑战》讲座上已揭露他听闻董总已分歧的AB队届时將在511日召开的会议中互相投不信任票,以解决內部的矛盾,但这传闻很快地被否认,只承认內部確实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绝不是所谓的分帮分派。言犹在耳,想不到事隔三月,再度传出倒叶邹的消息,想来决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亲叶邹的人士受询时说,擬发动「政变」的是由「三剑客」统率,他们日前只是通过口头方式爭取各州代表支持,他们的做法旨在分裂董总及华教,明显地要借改革之名,把叶邹两人除掉。所谓的「三剑客」是指副主席许海明、秘书长傅振荃与財政林国才。「三剑客」只是代號,其实还涉及副主席陈国辉、中委庄俊隆及钟伟贤也是它的成员。

据悉这6人在上周六的董总常委会议上,忽然提出一项建议草案,要求更改董总现有的对外发言机制,就是文告必须经过主席与秘书长的审查,也为此次「逼害风波」开了第一枪,惟由于仓促人数不足而无法成功。他们认为叶邹两人自2005年拍档领导董总以来,他们的处事作风及极端言论已引起华社的一些爭议,只是权力依旧牢牢控制在当权派手中,至今无法纠正。现在「三剑客」欲在97日召开的董总中委会议上再次提出「董总对外发布的文告须经过秘书长审查」议案,而当权派视为剥夺了领导层的发言权,届时看来两派必有一番龙爭虎斗。

据知两派人马目前已展开拉拢说服各州中委,希望在一个多月后得到中立派代表的支持。如今两派人马都撕破了脸皮,摆明车马。短兵相接决一死战,已无可避免。不过,无论谁胜谁负,我认为都要坚守一个原则:不要把董总变质,成为政治斗爭的牺牲品。

维护民族教育,发扬中华文化,是董教总成立数十年来坚定不移的歷史使命。许多董教总领导人曾为华教作出不小的牺牲。从被褫夺公民权到被扣留,不一而足,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董教总从不曾在强权下屈服,在淫威下低头。在涉及民族教育的大是大非的课题上,董教总始终不屈不挠,不亢不卑,在各个不同的歷史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站在捍卫民族教育的最前线,领导华族民眾迎战恶浪,勇渡难关。今天华教运动再次面对严峻考验。《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师资问题与歷史课程问题都亟须关注与爭取。

未来的领导人必须抱持「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据了解现在的各校董事长及董事,70%都是政治人物,这不由我想起1982年曾经有政党提起「打进董总,纠正董总」的口號。我相信稍有涉及华教发展的社会人士都懂得这一歷史事件。我无意中伤任何政治人物,只是提醒,董总的地位是超然的,任何人对爭取华教的权益有帮助,我们都无限欢迎;要是对华教不利,我们都会坚决反对。

此次董总领导层受到挑战,我希望不影响整个华教大局,否则,全国华团与社会人士,將不会坐视不理,愿双方能控制彼此的情绪,以理说服,莫让华教陷于万劫不復境地。勉之!

我觉得董总主席之位,有德者居之,不必执著,因为领导人可来可去,只要他做得更好,把华教带上更上一层楼,为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