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418 辑



又来拿华小开刀?

2014/8/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华小不是国民团结绊脚石。种族主义分子与习惯单元思考的人士,包括喜欢藉教育课题挑起种族情绪的政治人物,老是不明白或故意不明白这点,反而长期以各种谬论来打击华教,分化国民。他们才是真正在妨碍国民团结的人。

华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被纳入国家教育主流,联邦宪法也保障人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同时,各源流学校採用教育部的课程纲要,標准的教育与价值观指导与学习,却落得被攻击下场,令母语教育支持者不忿。

栽培不少人才

8月国庆月,本应是各族人民与领袖同庆国家独立,珍惜国家成就的月份,但首相署副部长拉查里却又大放厥词,建议停建华小,等如向国家的和谐泼冷水。

数十年来,各源流学校为国家栽培了不少人才,华校毕业生在各领域的杰出表现,也得到各族人民与国家领袖的认同与肯定;8万名非华裔在华小就读,与各族学生打成一片,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拉查里指华小妨碍国民团结的理论,也不成立。

若华小是团结的绊脚石,那依靠华小学生来源、地位一直不受政府承认的独中,为何甚至还曾得到首相纳吉讚赏为国家贡献人才?为何歷任首相都曾批准华小增建(虽然增建数目不尽令人满意)?难道,得到华社支持时华小就是宝,得不到华社支持时华小就是草?

获得首相认同

多元种族社会,需要多元思考,才能营造百花齐放的美好局面,不论拉查里或其政党或非政府组织的领袖,都应真心为国民团结著想,別发表足以造成种族误解或猜疑的言论。

华教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有目共睹,指责华小妨碍国民团结,只会製造多源流破坏国民交融的假象,这类言论正在伤害各族人民的友好关係,政府不能坐视不理,希望內阁能制止有关人士继续发表这类言论。

 

请讲清楚谁搞砸 !


2014/8/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黄兆平
 

对华社而言,华教问题如同多年的鯁喉鱼刺,不除不快,却又难以拔除,以致至今仍成为朝野爭执不休,甚至政治化的课题。日前,民政党主席马袖强说,政府认同独中教育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及避免独中人才外流,但如果不是有人从中搅局,政府早已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了。

他还说,去年首相纳吉破天荒出席董总新春团拜,其实是破冰之旅。然而,却因有人搅局,使到统考文凭受承认的最佳机会破灭。他补充,歷史科系问题已达共识,只差国语科,因此可以在双方开诚佈公商议下解决。

听了这番话,似乎感觉到统考受承认一事露曙光,只要有关人士不要再搅局,首相点头是迟早之事。。

不知马主席或民政是否有办法“补锅”,早点落实统考受承认这歷史性任务,以实现华社多年期盼。虽然马主席没明言,但若不是指董总,还会谁?而董总又真的是祸首?诚如所料,马主席的一番话,肯定令董总不悦,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便挑战马袖强,明確点名到底谁在搞破坏。

他指出,去年4月与首相纳吉针对承认统考文凭一事会面时,没有任何其他政党领袖在场,马袖强如何知道会谈时所討论的问题?他还说,针对国文科课题,首相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建议,此建议是朝向解决国文科课题的方向。

谁有此能耐?

照理,董总恨不得统考早日受承认,有啥不妥就会尽量谈妥,应不会轻易搞砸这大事,何况邹寿汉还说首相曾提出好主意,既然如此,实想不出董总有何搞砸美事之理?若非董总,又是谁有此能耐,不知马主席可否实言相告,以便真相大白,莫让董总蒙上不白之冤。

马主席非政坛新人,应知道华教路之坎坷,尤其是要当局承认统考文凭,阻力何其大。曾听闻国阵高层消息指出,阿吉哥原本有意要承认统考,一旦玉成此事,获取华社欢心是必然之事,可是308大选华裔刮反风,无形中搞砸此事了。

历任首相,莫不视承认统考为烫手山芋,要实现华教界这个心愿,除了要面对巫统的压力,还要面对党內政敌的从中作梗,稍有不慎,不仅功败垂成,自己的龙头宝座也不保。

因此,不懂马主席所指的“祸首”,是董总,还是刮反风的华社,抑或巫统的人?

 

学华文是最好的决定


2014-08-05 光明日报/光明专栏

~作者:小黑
 

“学华文是最好的决定。”

82岁的卡欣接受访问时说了以上的一句话。卡欣曾经是钟灵中学的学生。1958年他负笈台湾深造,回国后在外交部及首相署服务。

七十多年前,卡欣的父亲是一位橡胶园主。每个月华商来结账,只需要十五分钟就將账目算清楚。卡欣的老爹与伙计却还没有结束账目。老爹因此决定送儿子入读华校,后来还让他到台湾,应该是很不容易的决定。这个故事说来感人,不过今天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数以万计的异族学生在华文小学就读,是见怪不怪的现象。

在我们的国家,教育是自由的选择。我们有的是马来国小、华文小学,以及淡米尔文小学。其他的国际学校更是琳琅满目,眼花繚乱。勇敢的马来人家长,会脱离常规让孩子入读华小。只可惜大部份的学生没有继续读华文中学,更不要说升学华文大学,因此最后也將六年华文小学学到的华文忘光了。这一点,卡欣却比其他人幸运,他在钟灵遇到林老师,建议他继续到台湾读书,才不会浪费所学会的华文。坚持才有收穫。

外国著名大学收统考文凭生

其实,我们有印裔邻居,也应该向他们学习淡米尔文,加强彼此的瞭解,建立友谊。这是很好的机会,我们一般都没有良好把握。不要忘记,印度是金砖五国之一,与中国並列,商机处处,二、三十年內必能成为强势国家。

一般我们送孩子到学校就读,肯定会考虑將来的升学管道。因为有机会深造,將来的生活才会有保障。家长有顾虑也是无可厚非。以前我们在政府的国民型中学读书,家长也会担心,我们的英文及马来文考不好,不能上本地的大学。华文独中毕业的学生,何去何从?三十年前,也许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不过,时至今天,倘若家长对华文中学毕业出来的前途有所担忧,那就是近乎杞人忧天了。

最近接获董总寄来的一些升学数据,阅读后有无限感慨。董总为华文中学作出不少贡献,尤其是统考文凭的设立,更为独中学生打开一条血路。真的要向过去数十年董总当局付出的努力脱帽敬礼。从相关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200间顶尖的大学,就有85间著名大学已经接受统考文凭为入学的文件。这些著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大学、伦敦帝国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墨尔本大学。其他如德语、法语源流大学,也许因为学生没有申请,不清楚状况。当然,中国、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的大学更没有障碍。国外机会无限,虽然未能入读国內政府大学,又有何妨?

接受华文教育是最好的决定,这是千真万確的结论。家长无需迟疑。(光明日报/好评文:小黑)

 

致二年级国语老师


2014/8/6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杨艾琳
 

我们都知道大马教育制度的国语课程纲要有待改进。但因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因素,拭目以待制度有所改善期间,相信老师们和家长们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尝试在制度之下尽量为孩子们提供最佳的国语教育。

在这个算是「不可理喻」的制度下,无论在职业上或理念上,作为家长的我们向老师们致万分谢意。我们都知道,您们的工作不容易。

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得不承认,大马教育制度的国语很难。国语作为一种语言,不难。但是当老师们不得不遵循教育局擬下的课程纲要教学时,国语確实很难。在这作为前提之下,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效地学习国语呢?

从第二学期的国语考卷发现,有些生字是小朋友没有学过的。比方说,「ketika」、「semasa」、「manakala」这几个kata hubung pancang,都不曾出现在课本、活动本或笔记,但试卷其中4题採用这3个字。若不认识这些字,就无法答对这几题。

这点,老师表示「不能完全照著课本出题,否则很容易拿100分」及「为了给学生挑战,不能完全照著课本出题」。

「不能照著课本出题」非常合理,只要出题范围不与考试范围脱轨。例如,试题3重组后的句子是「Tolong senyap ketika dalam perpustakaan.」。浅见以为,出题时「ketika」和「tolong」是关键词,反而是「senyap」和「perpustakaan」可以隨时换成別的字眼。显然,以上句子是要小朋友认识「ketika」和「tolong」的用法,「不照课本出题」应该是確定小朋友学过「ketika」和「tolong」,然后造个和课本不同的句子,如:「Tolongberaturketikamembelimakanandidalamkantin.」,来鉴定小朋友是否明白「ketika」和「tolong」的用法。但很可惜,小朋友虽学过「tolong」,却没见过「ketika」。

以上例子仅为冰山一角,生字如此比比皆是。这时候,我们要探討的是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眾所周知,考试是评审学生是否明白考试范围之內学过的知识,並能学以致用。所谓的「挑战」,必须以「老师曾经教过,学生曾经学过」作为前提。任何的灵巧变换,都为了鉴定学生是否明白老师在课堂上教过的教材。

如果能达到这个共识,相信孩子的学习及老师的教育事半功倍。试想,当小朋友努力温习功课(记住,小朋友只能温习老师教过,在课本及作业簿范围內的)后,考试时却发现许多陌生字眼而无法把所温习的应用在评审上,他们会是多么地沮丧。大人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挑战」,可能导致小朋友因此却步,无法给他们作出的努力一个中肯的肯定。这时候,国语这大家公认「很难」的科目,也很难成为小朋友自愿学习的科目了。「100分」什么时候成了禁忌?难道不能考到「100分」才算挑战?既然国语这么难的,我们何必更加刁难小朋友。或许我们都该捫心自问,究竟,我们要的是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教育呢?

在下不是班门弄斧,更不是为了孩子分数不高而负气。其实,这一次考试在下和孩子每天一起努力温习,已经看到孩子的进步。但是在学校提供的学习材料范围之外的试题,我们只觉得无能为力,非常失望。

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能力掌握自己努力学习的成就。敬请老师考虑在下的小小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