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星期日

1华裔23友族 育群华小坚持办校


2017/01/01 东方日报/国内版

记者:雷亚来



新路口育群华小在2017年有24名学生,但只有
一名华裔学生,其余为友族学生。
(太平31日讯 )霹雳州武吉干当的育群华小,新学年只迎来4名巫裔新生,使全校24名学生中,首度只剩一名华裔学生就读,惟该校董事长陈荣成强调:「不管怎样,这所学校一定要继续开办下去,就算没有华裔学生,也要找马来学生来读!」

位于武吉干当国会选区新路口的育群华小,在2017年新学年虽有24名学生就读,但却是建校以来,首度出现只剩下一名华裔学生的现象,其余23名皆是友族学生。

建于1946年的育群华小,初时只是一间亚答屋校舍,学生约有20名,直至1950年为应付需求,才改建为木屋式学校,另在1960年兴建钢筋骨水泥的校舍。

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该校的高峰期,学生百余人,例如1967年有130名学生,1976年也有100名学生,但在80年代开始,因为新路口新村的人口骤减,大大影响学生来源,学生逐年减少至2007年时,更只剩下10名学生。

因此,为了增加学生来源,董事部多年前开始招收新路口附近的巫印裔学生,是该校成为了以巫裔生居多的华小。

然而,在2016年,该校23名学生中,华裔仍占有3人,但基于其中一名是华裔生毕业,及另一名华裔生转校,使该校在2017年首度出现只剩一名五年级华裔生状况,而4名新生则都是巫裔。

惟该校董事长陈荣成强调,即使再也没有华裔学生就读,只要还有友族学生存在,校方都不会答应迁校,毕竟育群华小是新路口不得分割的一部分,除非再无学生就读。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告知,该校学生主要来自新路口新村和附近的家庭,而新路口的居民在早年主要以种植蔬菜谋生,但隨著年轻人教育程度提高,不喜务农而纷纷往外发展,继而影响学校学生来源。

陈荣成也是新路口村委会主席,他说,新村共有35间屋子,以前每户生育56名孩子是很平常的事,一个家庭老少整10人,使新村人口多达300多人。

「但是,现在新村人口只剩下百多人,是个人口老化的新村,学校的学生人数跟著减少,没了昔日风光。」

他说,学校跟著从早期百多人,降至一度只有整十人,且每个新村都有当地的华小,极难吸引邻近新村的孩子就读,学生来源受到局限。

「为了护持华小的命脉,学校也在过后招收了巫裔和印裔学生,使如今学生人数有20余名,暂时稳定下来,只是在以前都能维持在至少几名华裔学生就读,可明年却只剩一名华裔学生,是建校以来首度出现的情况。」

儘管如此,询及华裔学生只剩下区区一人,董事部是否计划进行迁校时,也是该校校友的陈荣成则强调,因对该校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希望该校能继续保留在该新村对面。

他声言,友族学生也能延续华小的命脉,至最后如果连友族学生来源也枯竭,只剩一两名学生,届时为免学校关闭,才来打算迁校也不迟。

(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