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蔡亚汉:地位得来不易 炎黄子孙应懂华教历史


2017/01/03 光华日报/北马新闻



蔡亚汉是四冠得主,并获得披上总冠军的红披肩。
(槟城2日讯)槟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会务顾问蔡亚汉认为,年轻一代的华裔子弟有必要认知我国华教历史的事实,因为华教地位不是理所当然得来的,反之是靠先贤争取捍卫所得。

蔡亚汉感慨,新一代华裔年轻人对华教历史认知仅略懂一二,殊不知华教路难行。“我们一定要懂华教历史,当华教受到威胁时才可群体力争捍卫。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文化没有了,根被消灭了,就等于一个没灵魂的人。”

蔡亚汉是活跃的华教人士,他在卸下槟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主席一职后,代表槟榔屿南洋大学校友会再次挑战自己对华教的历史、认知及常识,在参加2016年的《华教杯》全国华教常识比赛及《杨福源杯》槟州区华教常识比赛,都皆获团体赛及个人赛冠军,可说是4冠得主。

蔡亚汉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提及,他是在与3200名参赛者竞争下从中脱颖而出。他直言,即使华教“老将”也会忘记一些历史源由,所以他形容自己在上述比赛中,可说是用尽“洪荒之力”才夺冠。其实,蔡亚汉曾于2009年在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举办的全国华教常识比赛中也夺冠。

虽然他年纪大了,不过他对于这次参加比赛的意义,在于要确认自己对华教常识是否有退步。他也希望通过参赛,从中证明自己依旧关心华教事宜。他在学生时代就关心华教,也为华教做义务工作,所以奠下了华教历史的基础认知,因此才对华教200年走来的崎岖之路如此了解,这也是他相对他人优胜的地方。

教育大蓝图是华教“灾难”

蔡亚汉对于华教未来发展不甚乐观,直评在我国教育大蓝图出炉后,是华教面对最大的“灾难”。

他说,未来国民型中学及华小将变质,渐换成国民中学或将马来文成教学媒介语,他认为这是蓝图的议程之一。“以前许多中学都用中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直到高中才换英文,但在1962年中学改制成国民型后,现在仅有华文是以中文教课,其他都是英文或国文教课。”

他也说,现在78所的国民型中学中,大部分都是国文教书,甚至有些国民型学校的学生多数并非华裔。他提及,在中学改制后现在连小学也要改制,但在华社的反对力量大下,才无法改换成功。

现在马来文科目的节课从180分钟提升至500多分钟。若家长发现国文变得重要时,就会支持马来文教学,华语就不再被重视。“目前甚至幼稚园也必须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连注册时也规定要以马来文教学,所以这是华教的灾难。”

以往华小都有90%以上是华裔生,但现在非华裔生已高达1820%,因此他希望华裔家长要重视华语,把孩子送入华文小学及独立中学学习华文。

复习及了解新闻应付比赛

对于自己能在华教常识比赛中夺冠,蔡亚汉表示其实比赛前并没面对困难,反之只需复习及了解近期的华教新闻即可。

“当然,复习《马来西亚华教常识手册》是必须的,因为约90%题目来自这本手册,而10%的题目则是今年最新的新闻。由于我从事华教工作,因此对华教大小新闻都掌握到,所以我没有面对很大的困难及挑战。”

他也说,槟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举办华教常识比赛,只为让华裔年轻人更了解华教的200年历史。“要知道一个民族的语文教育,也是民族的灵魂,而事实上国家政府对华教并没公平对待,所以要必须懂得什么需要通过争取才能所得,不是人云亦云。”

华教常识赛由槟崛起

华教常识比赛最先由槟州发起,并于2011年开始举办全国华教常识比赛。

蔡亚汉指出,现在华教常识比赛有分成全国及州际赛,而该会在2001年发起举办槟州区华教常识比赛,当时参赛者仅有80人,过后慢慢发展,人数才慢慢增加。他说,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在2003年开始举办全国赛,但在2011年槟州就皆办全国华教常识比赛,而第一年到各州学校拜访仍历历在目。

他说,首5年都是由拿督许廷炎赞助,每年的参赛人数不停增加,直到2016年已有3200人参赛。

(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