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96 辑



把握独中发展契机

2013-01-03 星洲日报/社论


全马学校已经分別於112日开始新学年,今年对於全马独中而言,是相对特別的一年,几乎所有独中都全面爆满,一席难求。

中南马的独中向来都获得家长的青睞,近年来几乎都年年爆满,今年適逢龙年出生的学生上中学,人数自然会大幅增加,其中柔佛州9所独中就已经全额爆满,去年该州更有独中上演家长漏夜排长龙爭取学额的现象;雪隆一带独中参加入学试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但鉴於学额有限,校方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学生,有者欲增班容纳更多新生,但因校舍不足,及担忧校园过度拥挤,影响学生身心及学习,而唯有作罢。

今年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发生在北马的独中,北马家长向来较倾向將子女送往国民型中学,今年也开始选择独中,檳城5所独中就总共拒绝了720人,当中钟灵和日新就分別拒绝了逾300名学生。虽然面临爆满,但基於过去学生人数向来不甚理想,今年却欣欣向荣,也给了北马独中很大的鼓舞,证明独中教育日愈受到家长的肯定。

独中受到华社的肯定,无不令多年来出钱出力大力支持独中教育的人士感到欣慰。更多家长为子女选择独中教育,当中原因包括对独中教育具备更大的信心,日愈认同独中的办学方针、校风和文化,同时亦折射出部份家长因政策摇摆和素质下跌,而对国民中学的信任感日渐滑落。

以学生的成绩及成就来看,独中教育的优点的確很多,但是,独中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自是不容否认。独中不能靠家长对国民教育缺乏信心来招徠学生,而是必须靠自身的素质优越来贏得更多家长的认同及支持。

独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但是,全马独中並非每一所都是以统一的方针办学,有者注重统考,有者则统考和政府考试並重,儘管董总负责统筹课程纲要及统考,但是不少独中董事部有个別的考量,这与各区华社及家长的对独中办学模式的要求不一有关,但是如果独中不重视统考,更多独中生不报考统考则难免会影响独中教育的发展前景。

政府不承认统考自是一个因素,但是独中也应该自省,统考的水平及国际认可度是否有不断的提昇,课程纲要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內及国际教育趋势的需求,包括语文方面,除了重视华文外,英文水平也要一併加强,以装备学生应对国际大趋势,以及与国际大专教育接轨。中国崛起,中文地位提高是不爭事实,唯英文作为国际重要语言,也同样不能被忽略。

独中目前面对最大问题是师资,校长的素质不足,师资流动量大,大大影响独中的办学素质,教学效果自然打折。校长和教师没受过正统训练,是许多独中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董总及各大独中董事会务必正视这个问题,包括制定、强化师训方案、提昇待遇,改善聘约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独中服务,也一併留住优秀人才。

独中迎来了历史契机,是大展鸿图的好时机,如何把握,就看董总领导的能力,及各独中董事部的远见。(星洲日报/社论)

 

百年大业,岂可猴急

2013-01-0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日前透露,《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將於1月提呈內阁討论和核准,马上又触动了华社的敏感神经,董总主席叶新田和教总主席王超群都在他们的元旦献词中,对这一课题表达了深切的关注。

董总不只明確反对这个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书,也重申了它的一贯主张和立场:各政党应从法令、政策、制度及措施等层面,把公平合理对待各源流学校的主张纳入政纲及大选宣言,包括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增建独中及华小、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制度化每年公平拨款给独中、华小、改制中学及华教高等学府。

但套用慕尤丁的话,最终修订的教育大蓝图,恐怕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教育部顶多也不过是把董总的部份意见纳入考量,例如在华小拨款方面作出一些调整。

这样的调整,显然无法解除华社的疑虑,因为华社要的是公平对待,而这牵涉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华小拨款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是制度化的问题,包括有没有制度化的拨款机制、有没有制度化的师资培训计划等?

当然,最受华社关注的还是,政府到底还要等到甚么时候,才肯承认华文独中的地位,並全面接受统考文凭及批准增建新的华文独中?

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书刻意把华文独中排除在外,也全然未提及国民型中学的资助与发展计划,暴露了该报告书无视现实並缺乏远见的严重缺失和弱点,最终定案的教育发展大蓝图如果延续这一思维,可以预见的是,华社必然会群起反弹,抗议之声將此起彼落,华文教育课题也必然將成为来届大选中国阵的一大软肋。

歷届首相曾一再表明,多元源流教育是我国一大资產。教育发展大蓝图也表明,政府將会维持现有的多源流学校的制度。遗憾的是,这些口头上和文字上的表明似乎只是一种討好的恭维,並没有实质的反映在施政上;更甚的是,教育发展大蓝图一系列强化国文的举措,更加剧了华社担心“华小被国小化"的隱忧。

过去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一改再改,结果是愈改愈差、愈变愈乱,究其原因,闭门造车,思维狭隘;不听进言,我行我素,乃罪魁祸首。但教育部显然没有过去的错误特別是仓促推行英语教数理政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是在去年9月才公佈初步报告,短短的3个月,就“已经征询和考虑了所有涉及者的意见",並决定“大蓝图將於明年实施",如此仓促上马,所为何事?

教育乃百年树人大业,岂可猴急的有如在煮快熟麵?天可怜见,我们的学子!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国民型学校何时才能定位?

2012-12-29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内外


~作者:郑顺智

读了老友陈驹腾的“怀念莫琛”大作,令我意识到陈君所提的是60年代华文中学改制的课题,而芙蓉振华中学的确是全国首所改制的国民型中学。

当年笔者在华小执教,曾关心改制课题和演变,华社都议论纷纷,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却没有一个真正有效为华教作出决定性的团体。

当时,振中董事部鑑于批文契约对华中有利,所以,以董事长莫琛为首的5名代表于1957106日与教育部总监签下改制契约。

但此事引起非议,学生们掀起反对的学潮,但改制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最终不了了之,随后在60年代,全马138所华文中学只有60所坚持不接受改制,其他78所先后接受改制。

陈君在文中指出,之后教育部作出一些不利国民型中学的决策,令莫琛暴跳而抗争。

陈君出身振中,深切瞭解改制后的困境,尤其是教育部逐步迫使国民型中学变质,最终要改为国民中学,废除董事部;正如陈君所说,华社先知不觉,因此,他经常关注国民型中学,并进行有力的评论,以提醒华社关注。

1997年,他在众论堂发表一篇以“虐待狂猫”玩残老鼠而后食之,形容官员也同样虐待狂,玩残国民型中学而后改变国民型中学,列为国民中学。

笔者于1997年揭发,教育部总监旺再希援引1996年教育法令发信给国民型中学和小学,宣佈从199811日起,所有国民型中学(SMJK)和小学(SRJK,包括澹小)中的JJenis)字删除,一旦得逞,华教从此消失。

当时所有校长没有及时通知董事部,相信他们身为公务员,教育部才是他们的老闆,只好逆来顺受;如果上述指示通过,整个华教将变天,在民族大义之下,校长应负起最大的责任。

当年我身为庇中庇小董事长,也被蒙在鼓裡,幸得芙蓉某位热心华教人士寄来一张通令副本,我们即刻召开紧急董事会,致函教育部总监反对,同时通知森州董联会,并由时任董联会主席林连财召开3所国民型中学联席紧急会议,致函董总要求採取行动。

董总随后要求教育部总监收回成命,最后由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出面,口头宣佈保留国民型中学的J字,并说总监将发函澄清,但口惠实不至。

至今已13年了,教育部总监仍未批文澄清,如今坚持使用的SMJK也只是在董事部压力下一厢情愿地使用,因为教育局给学校的公函仍然只有SMK,这个结一天不解开,或华教组织鬆弛下来,最终结果会怎样?

最近全国国民型发展委会已成立,也想教育部提呈要求保留国民型中学SMJK的特徵,但教育部没有回应,因此,我们很想知道,国民型学校何时才能定位?(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内外作者:郑顺智)

 

华小又见请临教

2012/12/29 星洲日报/大柔佛 ·柔佛透视


~作者:许元龙

2013年开学在即,大众传媒又再现华小徵聘临教的讯息。

华文小学每年得征聘两次临教,第一次在年中,另一次在年尾。

董总在325号召关心华教者大集会,以抗议教育部漠视华小师资短缺及调派不谙华文的友族老师到华小执教。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表示,华小师资问题能解决,且教育部将调走不谙华文的华小老师。

魏副教长的这个承诺,今天落实了吗?

另一方面,董总在成功主催“325救亡大会”之后,是否有继续跟进?教育部真的有去设法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吗?不谙华文之友族老师调兵了吗?或调走多少呢?

董总不能只热衷于搞“抗议大会”而不事后跟进。否则,在抗议行动一片大好的情势下,问题却依然悬而未决。

根据报导,有十多位在华小执教的临教,这些拥有大学教育系的老师,要求教育部和教育服务委员会(SPP)关注他们的处境,但却一等再等仍音讯全无,未获面试。

教育部为何如此对待大专教育系之临教呢?他们不是够资格当合格老师吗?教育部为何弃而不用呢?这能说明,它有解决师荒吗?

教总等与教育部之圆桌会议,到底有取得成果?或仅流于形式或口头承诺而无诚意解决华小师资荒的问题?

华小又见请临教,一诺千金的教育部官老爷,何日方能信守承诺。(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作者:许元龙)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