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97 辑


有关统考的若干问题

2013/01/05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王瑞国

1973年霹雳州华文独中復兴运动,发表《霹雳独中的路向》及《独中办学纲领》两篇重要文献,提出了华文独立中学的任务和使命,办学路线和办学方针(1),认为华文独中应建立统一课程和统一考试制度。董教总在该年成立了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负起推动全国独中復兴的任务。 其任务主要是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以及擬定《华文独中建议书》,在《建议书》的指引下,全马60所华文独立中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建议书》提出:「华文独中不能以政府考试为主要办学目標,若某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参加,可以补习方式进行辅导。」为了落实上述的要求,独中工委会设立统一课程与统一考试体系,坚持独中教育教学体系的「独立性」与「统一性」。

设立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制度」,其目的有4项:一、统一衡量各华文独中的学术水平,並促进与提升;二、为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製造有利的条件;三、为国內外大专提供一项招生的学术凭据;四、为社会人士提供一项徵聘人才的依据。(2)

1974810日,全国华文独中董事与校长联席会议决定,从1975年开始举办「华文独中统一考试」。197553日,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擬定了全国华文独中高、初中统一考试简章、独中考试委员会工作大纲及全国独中统一考试(统考)委员会简章,决定于该年举办第一届高初中统考。

招收非独中生违法

在当年建议称为「全国高中高校文凭考试」中,除了华文独中高中在籍学生可报考外,还建议「凡有同等资格之其他学校学生或自修生亦可报名参加」。

然而,举办统一考试,却面对来自政府的压力,1969年砂拉越华教界筹办全砂华文独中高初中统考,却因当局一纸通令而取消。19751027日,时任教育部长马哈迪医生代表內阁,在国会大厦召见董教总代表,並通知董教总取消举办独中统一考试,理由是该项考试会製造另一个教育体系,破坏国民团结以及对国家没有利益。由于事关重大,19751130日,董教总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召开各州华校董联会、教师会、校友会代表、独中工委会、独中董事会及校长联席会议並决定:1975年度马来西亚华文统一考试,在没有触犯任何法令情况下要如期举行,授权董教总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繫和对话,以寻求圆满解决方案。

政府当局曾恫言要採取制裁行动,但在以董教总为首的华教团体的坚持下,最后政府基于独中统考没有违法,只是华文独中內部考试,限于华文独中生参加,如果是招收外面的学生考试,那就牴触政府的公共考试。

其实,1961810日在教总扩大会上,联合邦英文教师职工会代表萧锦章就建议董教总,设立考试委员会举办考试。英国剑桥文凭考试,也是由民间团体办的。(3)由此可见董教总的坚持是正確的。

197512月,第一届全国统考终于在东、西马42个考场举行。由于课程的统一,匡正了华文独中的办学方针,而统考制度的建立,让国內外的教育机构对华文独中有一个评估的依据,也让华社对独中的办学模式有所认识。

获国外大学承认

以「统一课程与统考文凭」爭取国內外大专院校的承认,为独中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升学渠道。虽然,独中统考至今仍未受到政府的全面承认,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统考文凭已获得中国、香港、台湾、英国、美国、加拿大、纽西兰、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许多大学的承认。(4)

董总在201112月向全国独中发出《2010年全国华文独中毕业生升学概况》调查资料显示,在56所独中的6227名毕业生中,有4703名学生选择升学(75.53%),956名选择就业(15.35%),658名(10.84%)动向不明確。4703名毕业生中,选择在国內深造的有54.88%,到国外升学的有40.57%

目前全世界200所的顶尖大学,其中的82所就有华文独中生就读,这进一步证明了华文独中的办学水平。(5)

上述的资料显示以统考文凭到国內外升造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因此为了加强统考的地位,有关华团应该促使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要求董总开放统考,以免把统考推向被制裁的危险,並为全国华文独中带来无穷的伤害。

注:

1.《霹雳州华文独中復兴史》,怡保:霹雳州华校董事会联合会出版1975年,页1152.《董总50年》,加影:董总,2004年,页451
3.《教总33年》,吉隆坡:教总,1987年,页544
4.《董总50年》,加影:董总,2004年,页513
5.2010年全国华文独中毕业生升学概况调查报告》,吉隆坡:董总,201210月。

 

搞清楚知悉批准

2013/01/04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慕容公子

关丹独中的身份与地位,必须“名正言顺",才有“法理"可言。这是董总的坚决立场。原则和立场寸步不可让,十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关丹独中的一纸批文,既然不清不楚,也不明不白,就应“货不对办"退回,不必作无谓的爭论。

华社劳师动眾,自资兴学办校,不须政府资助一个仙,如把独中办成国中,何须如此劳民伤財?办国中是政府的责任,不是华社的义务。

国中是以“Susu"作育英才,独中是以“母乳"哺育学子。两种教学,皆为国家培养人才,只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教育,不是政治,就不会搞到势成水火,天地不容!

政治人物把“教育"当政治,各族人民被逼通过“政治途径"討一口“母乳"喝,这种单元教育政策,实有违教学的作育英才,语文自由学习的原旨与精神。

当世界成为地球村,各国人民的交往已没有“语文"的隔膜和排斥,更多的是互相包容与自由学习。马来西亚欲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只有Susu,没有Milk和奶,行吗?

大马公民学习国语,理所当然不存爭议,同时以“母语"作为哺育的第二选择,也不应有猜疑。

马来西亚人以“Susu"为傲,同时也以“母乳"为荣。Susu和母乳可以相辅相成,更何况教育是多元的双行道,不是Jalan Sehala

外国游客畅游马来西亚,最难理解的就是Jalan Sehala(单行道),大马作为一个多元民族国家,怎么就只有JalanSehala一条路可走,而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行?

这是大马教育政策的悲与哀!空有多元种族之名,却没有多元文化之实。

目光短浅的政治人物,只以“Susu"为尊为傲,没有看清大马人以“Susu"为傲的同时,也以“母乳"为荣!究其实,Susu与母乳可视为国家文化的鱼与熊掌,两者兼得,才是国家走向先进国的基石。

关丹独中的一纸批文,必须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Susu是奶,不是母乳,別学魏大人当官,当到连“知悉与批准"都搞到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吸了一口牛奶,就以为是吃到了妈妈的乳汁!(光明日报/看剑文:慕容公子)

 

新学年的旧问题

2013-01-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新年开学,华小惯常的面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年年如此,何时才能解决?

內阁去年指示成立以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为首的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举行圆桌会议,以擬定长期性的策略,彻底解决华小师资问题。

今年师资问题无望获得解决,魏家祥日前估计,今年华小师资短缺將从过去的4位数,首度跌至3位数,然而新山县华小发展工委会主席黄剑锋却表示,目前华小仍缺少约1千多名教师。

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存在数十年,这是当局规划上的弱点,多年来头痛医头、脚头医脚,都是聘用临教来应急,没有全盘的解决方案。今年学校开学,教育部又急忙“赶工",陆续把准教师名单交给各州教育局,估计第二周才能趋向稳定。

其实,不只是华小教师短缺,国民学校的英语教师也不足,首相纳吉日前访问印度,向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提出从印度招聘熟练的英语教师来大马执教的建议;之前,我国已经向美国招聘了75名英语教师。

不可思议的是,华总在不反对政府引进印度教师之余,也要求政府引进中国教师,以便在华小和独中执教。

师资短缺应该从源头做起,即加强培训本地人,不应过度依赖外国教师;外国教师来来去去,如何建立有大马特徵的教育体系,更何况是成为一个先进国?

在製造业、建筑业、园坵、餐饮业、服务业、家具业及各种劳力工作由外劳主导后,如果教育领域也聘请外国人(理科生锐减,日后可能也需要引进外国工程师),就业领域迟早会“空洞化";样样工作由外国人支配,结果是大马人集体“迟钝和退化"。

师资短缺除了攸关教育部的规划之外,培训课程也可能有问题。教育部长慕尤丁在去年7月指出,该部门非常关注学生的英文水平滑落问题,並已经测试大约6万名英语教师,发现部份並不符合教导英语的资格,所以这些教师要接受再培训。

教师培训了再培训,不只浪费国家资源,在工作衔接上就出现问题。

另一个关键是,本地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下跌,许多大学生不符合职场要求,政府被迫花钱再进行培训,当然新进教师也不例外。

现有教师不行,教育部计划以合约方式重聘600名退休的英语教师,这说明新不如旧,年轻不如资深。素质下滑是整体问题,从中小学生、大学生到老师,形成恶性循环。

从师资规划、引进外国教师,到教师对校本评估制度的怨声载道,令人担心教育发展大蓝图的雄心壮志能否达致。

教育是立国之本,若千疮百孔,殆矣!(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忌拔苗助长

2013/01/03 光华日报/社论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即将今年拍板定案以赶在明年落实。这份涵盖未来13年兼且对现在及下一代影响深远的大蓝图旨在全面提升我国教育素质丶师资水准、强化学生国英语言掌握丶办校方针丶私人界参与学校发展,这些都是我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事项,也影响我国未来13年的教育走向,这是令人期许与憧憬的未来。

蓝图中的建议2014年废除初中评估考试(PMR,以校内考试取代,2017年废除中学预备班,小六检定考试的评分从2016年起结合校内考试、2014年开始,让华小的马来文课,跟国小划一等。

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关系,我国学生都必须掌握三语,但在小四沿用国小马来语课程纲要能否提高华小生的国语能力则见仁见智,更引起家长的忧虑,更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毕竟,国小学习马来语的时间和华小差距甚大,易地而处,国小的华文课纲也不可能和华小华文课纲同等水平,曾有教育界业者反映目前华小的国语课程纲要已深奥,对学生倍感压力,更甭论日后小四采用国小纲要。

这项大蓝图,最教家长关注的是,它是否会对孩子造成庞大的压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一旦孩子对学习索然无味,这已是失败的象征。

提升国家教育素质与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政府苦心自可了解,实际上,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比任何政策都来得重要,因为这是讲究人才的栽培,学生犹如一棵幼苗,成龙成风是视乎成人如何灌输,但忌讳拔苗助长,过度灌溉反而摧残了幼苗,适得其反,成绩不好是一回事,唯恐学生会作其他伤害生命的举动则有违教育宗旨。

纵观各界初步建议良多,教育部更需以当年英语教数理的政策落实引以为鉴,切勿落实后又废除,让学生成了实验品。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早就因为填鸭式的教育而面对课业上的压力,变成机械化及缺乏思考及应变力的学生,如何减轻求学压力,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大蓝图的考验,才是大蓝图不可忽略的环节,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们,因材施教,让孩子爱上学习,教育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