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206 辑

 

华社期待首相的好消息

2013/01/18 星洲日报/社论


华总及大马中华总商会代表团星期三下午分別与首相纳吉进行会谈,这是首相纳吉自上届大选之后首次在首相署接见华团代表。席上华总向首相提呈涵盖8大项涉及华社课题的备忘录,而中华总商会也向首相提出20多项课题;首相在聆听了代表团的意见及问题后,给予了正面的回应,代表团皆预料首相近期內会为华社捎来好消息。

目前华社最为关注的议题主要为教育,例如华小师资和制度化拨款、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其他则包括最低薪金制的落实衝击中小型企业和工业、治安、菜果农的土地问题等等,华总和总商会代表皆有將这些议题列入会谈议程中。

针对教育课题,华总提呈首相的备忘录內容,与去年11月联合教总及全国校长职工会代表与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交流的內容一致,当时3华团与慕尤丁达致了数项共识,包括同意保留1年制的中学预备班,检討华小的国文课程,以及让华文课教学时间维持在每週300分钟,可谓取得一定的成果。不过,其他教育课题包括吁请政府公平对待並制度化拨款华小、国民型中学和独中,承认统考文凭等,则仍在等待政府的好消息。

据华总会长方天兴透露,首相开出了政府承认统考的两大基本条件:独中生须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单科国文优等;独中课程特別是歷史和地理科的內容更符合国情和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歷史。不过,首相办公室的消息指出,首相的建议只是初步概念,必须进一步在內阁討论,政府目前也未有任何承认统考的决定。

首相建议的两大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华社及各大华教团体,又或者能否取得华社的一致认同,仍有待观察。其中必须考虑到的是,条件是否涉及独中的办学体制和模式,即单轨制抑或双轨制。华总否认条件意味著独中须採双轨制的说法。

至於SPM国文科优等,以及史地科的课程內容,独中不忽略国文已是既定事实,史地科內容也没有忽略大马国情,只是比重上可能各方有不同的看法。

董总对政府承认统考的两大条件的回应是期待与首相会面,更加明確討论。爭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和更公平对待华教,是华总、董总、教总和各大华团,以及广大华社的意愿,方向一致,只是採取的管道和爭取的模式各异。现在首相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各大华团组织应该重拾过往的精诚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和商討进一步的行动,取得圆满共识,再联合上书教育部进行討论,相信令华社满意的成果指日可待。

首相秉持“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理念,诚恳地与华社代表会面,体现出开明及积极解决人民问题的作风,在与华总和中华总商会代表团会面之前,首相也与华团及华商代表进行了聚餐,显示首相重视华社。

无论首相与华团华商的会面是否涉及即將举行的大选,还是纯粹商討政治以外的课题,难免都会被视为爭取华裔选票的政治动作,这是无可厚非的。

华社多年来不断在爭取更多的权益,希望国阵政府在政经文教各领域都能更公平对待华社,各种问题能儘快获得解决,並落实符合华社意愿的政策。若能做到这点,国阵自然也能贏得华社的掌声。(星洲日报/社论)

 

何须大费周章

2013-01-1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马华之前承诺爭取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一直没有下文,直到首相纳吉接见华总代表团,开出两大承认的基本条件,事情才明朗化。

虽然首相提出的只是初步概念,还须交由內阁討论,却反映了政府的立场,即独中生必须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的国文科优等,以及独中课程特別是历史和地理科的內容必须更符合国情和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历史。

如果政府提出上述承认统考的条件,华社和董总能够接受吗?特別是这可能影响独中的教育特色。

有得必有失,若为了爭取承认统考,而调整一些科目的內容,恐怕有损统考的学术水平。

举个例子,巫统重视历史,因此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2010年的巫统代表大会总结时宣佈,从2013年开始,SPM考生必须考获历史科目及格,才能够取得SPM文凭;从2014年开始,历史科也將成为小学的必修科。“教育部將会加强历史科目的內容,强调与国家宪法有关的元素,以让学生对建国的过程有深入的认识。"

此外,国中的历史教科书也有太多的伊斯兰历史。如果独中的历史科目注入更多本地元素及宗教色彩,將有违塑造学生世界观的理念。

独中的历史课本內容多元及全面,让学生大致瞭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打开他们的眼界。所以,所谓独中课本缺乏本地元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要注重国情,还是面向世界,胥视教育理念的取向。如果国家要和国际接轨,历史科的內容就不能狭隘。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政府开出上述全面承认统考的条件,將出现爭议。既然政府承诺推行开放教育政策,为何不简化承认的程序?

其实,上述条件和政府允许统考生以SPM考试国文获优等、英文及格以及3科统考科目优等的成绩,申请进入师训学院的情况一样,最终独中生反应冷淡,达不到培育师资、独中生为国家所用的目的。

既然国外500所大专院校已经承认统考,独中的学术成就也普遍受到认可,政府对这个课题就不用再拖拖拉拉,应直截了当的解决。

政府可派出国家语文出版局或大马学术资格鑑定机构(MQA)的学者评估独中的国文、歷史和地理等重要科目的学术水平;若水平超出SPM,就应直接承认,无需大费周章规定必须参加SPM考试及优等,或调整科目內容。

假如在评估过后发现存在弱点,可以要求加强,再来评估,就好像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一样。

若政府要留住人才,就不应基於意识形態问题,而闪闪缩缩,儘早解决统考问题,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还要我们等到几时?

2013/01/1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 中言

华社多年来积极向政府爭取承认统考文凭,可是经过了37年,这项工作虽然不能说是毫无进展,可是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

政府虽然不时表示会以开明態度,看待华社要求承认统考一事,但时至今日,统考依然被拒于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的大门外,这是不爭的事实。

一直到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上任后,对待独中与统考的態度似乎较为开放,除了曾为独中提供拨款,也接受独中生以统考成绩,报读师训,而且成立小组研究统考生进入政府大学的课题。

条件常出现改换

纳吉週三(16日)接见华总代表时,同意如果统考生也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中,考获马来文优等,且独中地理及歷史科加入更多符合大马国情內容,政府就会考虑承认统考。

政府过去以独中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拒绝承认统考文凭,如今开出的条件,难免令人產生疑问:若独中符合上述两项条件,那政府是否就会承认统考文凭?又或者,政府还会用开出其他条件?

如果政府永无止境地开出条件,那不管董总和华社如何努力,承认统考文凭也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学术水平受认可

政府应该展现诚意,真正开明地看待此事,把问题摊开来谈,列明必须符合所有条件,而不是不停开出新的条件,让人民失望,而政府的威信也会因此受影响。

许多国际知名大学,都录用持有统考文凭的学生,独中生在很多领域表现特出,其学术水平和人文素质毋庸置疑,如果政府继续用“拖”字诀的方式处理承认统考文凭一事,我国將继续流失更多人才,最终损失的是谁?

 

前路艰辛,但总得踏出一步

2013-01-1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据华总会长方天兴转述,首相前天接见华总代表团时,就承认统考文凭一事,提出了2项条件,一是独中生需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优等,二是独中课程特別是歷史和地理的內容需更符合国情,历史科也应纳入更多有关大马的歷史。

首相署一名发言人则表示,这只是初步的概念,必须进一步在內阁討论。

对华社而言,这何尝不是一个重大课题,需各方深入探討,细致研究。

我依稀记得,以独中生需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国语优等作为承认统考文凭条件的献议,早在冯镇安当教育部副部长时就曾提出过,董总当时的立场是不能接受,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事隔多年之后,一方面,华社呼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的呼声更加强烈了;另一方面,统考文凭则已走向国际,获得国外500所大专院校的承认,当中包括了82所名列世界200大的顶尖大学。当今的情势,已迫使政府无法不正视国內华社的意愿,也不能不严正看待统考文凭被置於“一个大马"之外所引发的怨懣和衝击。

不能否认,独中乃是在华社拒绝华文中学教育被收编的產物。半个世纪来,华社为了坚持捍卫母语教育权利,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代价。华教是华社的最后防线,也成了广大华社的共识。

这是一段充满委屈,也充满悲情的歷史。政府和华社在华教问题上的纠葛,甚至造成华社与政府在教育领域的长期对立,並迫使大量的独中人才外流。这是国家教育的失败,也是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更是政府近年来大事招揽外来人才的一大讽刺!

独中教育是国家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育发展大蓝图不应无视现实地把独中拒於门外,那是短视的驼鸟政策。独中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能顶住巨大的压力生存下来,並一直勇往前进发展至今,证明它是压不扁的玫瑰。是时候了,政府应该放下身段,认真聆听和检討,思考是要继续边缘化独中?还是毅然拋掉历史的包袱,抚平历史带来的委屈,治癒历史造成的伤疤?

可以预见,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条件,必將引发激烈爭论。

无论如何,董总邀请首相出席新春团拜在先,首相提出承认统考文凭的条件在后,或可被视为互伸橄欖枝之举,儘管长路漫漫,半世纪的纠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打破僵局,但总得勇敢地踏出去,才有可能走出新的路来!(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