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独中专业教师
2013-01-15 星洲日报/社论
董总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配合及协助下,展开从中国引进教师的工作,希望最快能在今年上半年引进中国教师到独中执教,填补独中所需要的师资。另一方面,在留台联总穿针引线之下,芙蓉中华独中及巴生滨华独中亦將引进台湾教师,一旦申请获批,两位台湾教师將到这两所独中任教。董总和留台联总双管齐下,招揽中台教师来填补独中师资的不足,这对於独中及华教的发展,肯定能產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引进中台教师,並不表示独中师资面对严重短缺,而是一些独中缺乏特定科目例如数理科和中英文科教师的问题,能通过引进中台教师迎刃而解。尤其数理科向来是独中强项,在目前本地教师难求的情况下引进外籍教师,既可加强独中师资素质,又可强化独中生的数理科水平,一举两得。何况从外国引进教师来填补空缺已成趋势,教育部不久前也宣称,准备从印度引进3千名教师到我国国中教英文。相比之下,董总只是要求从中台引进一、两百位独中教师,相信政府会以开明態度看待和允准。
独中办学水平不断提昇,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亦获得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的承认与接受,致使近年来报读独中的学生激增,2005至2012年全国独中学生人数增加了约32%,去年有超过6千名学生被拒於独中门外,今年独中学额更是严重爆满,全国独中共录取1万8千145名新生,虽比去年增加录取3千407人,仍有许多学生不得其门而入,显见独中日益受家长的重视。独中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班级增加,对於师资的需求也更大,尤其是大型独中面对师资不足是必然的,一些独中只好聘请兼职教师来舒缓困境。
独中要办得好,必须拥有经验丰富的师资阵容。独中目前並非缺乏教师,而是一些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独中教书只是骑马找马,师资流动性大,多少影响独中素质。为独中引进中台教师,等於为独中开发更多的师资来源,为独中未来的蓬勃发展开拓新局面。不过,我们希望,从中台引进的教师具备专业教学资格,能够以不同的教学专业与经验,激发本地教师的思维与创意,或在策划与研究课程方面,为独中教师提供更多教学专业的培训,以他们的专长激化校园数理科的研究风气。
中台教师虽能提供丰富教学经验,不过,仍有一些问题须要克服,例如有兴趣到我国任教者相信是以退休教师居多,年龄太大可能不容易適应本地的教学工作。其次,薪金福利也是必须考量因素,台湾教师的薪金福利一般比我们优渥,能否吸引他们屈就还是一个问题;独中提供中台教师比本地教师更为优厚的薪金与福利,恐对本地教师不公。另一方面,外籍教师不瞭解本地民情,课堂上无法带入一些本土化例子,与学生分享各族文化与习俗的知识,弥补独中生在这方面的缺陷。
引进中台教师固然可解燃眉之急,然而,独中要走向更专业和稳固的发展,还须有培训本地师资的完善系统。近年来董总通过新纪元学院为独中教师提供教育专业培训课程,希望未来所有独中教师都具备教师专业资格。不过,独中要留住师资人才,主要还须在薪金、福利和教学环境方面著手,目前一些独中不但调薪改善福利,更通过保送深造方式为独中培育更有素质的师资,这才是独中走向专业发展的长远之路。(星洲日报/社论)
教育无国界
2013-01-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董总和留台联总计划以统筹统办的方式,分別从中国和台湾引进教师到独中执教。其中,留台联总已成功从台湾引进了一位退休教授和一位退休教师,他们將先后到芙蓉中华独中及巴生滨华独中走马上任。
根据报导,2名来自台湾的教师的工作签证与教育准证都已获得批准。从中国引进师资的计划,则还不知政府的態度如何。
据知,我国的教育法令里並没有禁止学校引入外国教师的条文;也就是说,如果外国教师不能在我国中学执教,是政策所然,並非法令不准。
既然是政策问题,那政府特別是教育部的立场和態度,便决定了一切。只要教育部点头,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引进外国教师,其实並非甚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就读的中学就有几位来自美国的老师。据我瞭解,他们当年都是在教师交换计划下被派来执教的。
事实上,我国的一些特选学校目前也有50名来自美国的老师在执教,负责教授英文。据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透露,教育部还计划在今年再从美国引进25名教师,然后把他们分派至特选学校教导英文。
此外,首相纳吉去年底出席2012年东盟――印度峰会时也透露,政府將从各角度深入探討及研究,从印度引进印度教师执教英语的可能性。
正副首相透露的上述讯息显示,国小或国中已经为外国教师打开了大门。如果教育部自己可以引进美国和印度的教师,却不准独中聘请中国和台湾的老师,这在情理和法理上,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据知东马和北马已有个別独中聘有中国教师,但其他一些州的独中却不获准引进中国籍的教师,箇中原因何在?是不同的州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还是又是小拿破崙在作怪?
我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我们可以大手笔地引进外国的过气足球员,我们也可以不惜付出社会代价引进百万大军的无技能外国劳工,甚至为外劳订下最低薪金制;但我们却不珍惜本地人才,也不重视外来人才。目前国內就还有很多嫁来的外国太太被迫赋閒在家,她们当中有很多是专业人士,也有很多渴望进入教育界服务,但却不得其门而入。
教育无国界,有容乃大。当然,长远的解决师资问题之道,还是必须有一套培训本地师资的计划;引进外国教师,需遵守两大前提,一是因为教师短缺;另一是为了提高某一学科(如英文)的水准。如果独中真有此需,教育部没有理由不打开方便之门,否则便是持有双重標准了!(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独中统考“国际化"的省思
2013-01-16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穗昕
近日有论者从关丹中华中学参与独中统考的爭议中突发联想,建议独中统考转型为国际性会考。有关建议获得董总关注,並做出积极回应。
笔者不以为然。这个课题不仅涉及统考的性质与功能,还攸关独中高中教育的定位与价值取向;须要从长计议,深虑慎思。
统考创办之际,即標示其主要作用:统一衡量各华文独中的学生水准,以免参差不齐;为毕业生之升学与就业製造有利之条件;为国內外大学提供一项招生的准绳;为社会人士提供一项徵聘的依据。按今天教育评量学概括言之,独中统考具有评鉴性与甄拔性两大功能。
而隨著独中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统考倾向於评估学生所学,年前已定位於学习水平评鉴考试;高中统考则维持其传统两大功能。独中统考已为独中教育树立品牌形象,今天国外超过500所大专院校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世界200所顶尖大学其中82所认可独中统考文凭为入学录取標准。从这个意义上看,独中统考早已跟“国际化"掛鉤了。
实质上,独中教育不能满足於培养能考上大学的毕业生。独中高中教育也不能仅定位於大学的预备教育,专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其功能还在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独中高中教育如何正確定位,应该考量高中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取向。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思维与人格发展的基本定型期。这时期学生志向逐渐形成,兴趣逐渐聚焦,优势潜能逐步显现,是学生选择决定自己今后生活道路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宜抓住学生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徵,让学生的志向发展,激发其內在动力;聚焦兴趣体验,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个性化地发展优势潜能,开拓未来发展的指向性领域。为此,高中教育就要著眼人的现代发展、终身发展,创设丰富多样的、可选择的载体与平台,提供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当前独中高中分流教育模式,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独中高中教育实宜在现有理文商工教育分流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寻求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发展,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以个性彰显特色。
如果独中统考“国际化",势必强化独中高中教育的“大学预科教育"功能。届时“以学备考",应试体系取代正常的学习体系,学生“被教育"“被学习"“被考试",个性发展泯灭,教育价值严重扭曲变形。因此,独中统考“国际化",既不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不利於独中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教育需求。
再者,独中统考是依附独中统一课程而存在,是对使用独中统一课程的学生群体进行学习评价。独中统考“国际化"了,则独中统一课程设置、教学內容、教学模式等必须適应高等教育预科的要求进行重新改组和调整,意即独中课程文化、课程內容、教学媒介等都得转变;甚而转型为“国际学校"办学模式。为了“国际化",有损“民族性",这毕竟是得不偿失的!
独中统考需要改革和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强教育考试理论建设,完善考试纲要科学范式,提高命题內容与形式的规范与素质,发展年度学科试题分析与评价;对外爭取政府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以便独中毕业生得以升读本国公立大学,或者就职官方机构,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星洲日报/言路‧作者:穗昕)
凝聚独中调涨学费的共识
2013-01-1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庞萱
新的学年,独中纷纷调涨学费,少则5%,多者20%以上!对多数独中家长而言,此项举措肯定是不受欢迎的。
独中是民办中等教育,是华社为了维护母语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华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地兴办起来的。数十年来,虽遭遇种种的折难和打击,它仍健康地成长。今年,学生人数更突破了7万人大关,这是值得欣慰的成就。
独中的发展和成长不宜归功於某个团体或某些人。但不爭的事实是,长久以来独中教师的努力和奋斗,功不可没;尤其是他们做出“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奉献,更叫人肃然起敬!因此,各独中在调整学费时,应优先考虑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福利。
笔者认为,独中教师长久以来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华社善待他们正是此时也。须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容不得再让独中教师“吃草挤奶"的现象继续存在!如若再不大幅度改善他们的待遇和福利,今后就可能再没有人愿意到独中服务了!道理很简单,凭他们微薄的收入,在这百物腾涨的现实社会中如何养家活口?所以,目前独中普遍存在两个现象:一是男教师越来越少,女教师日益增多;二是报章上的徵聘启事时常都可看到独中在聘请教师。这两种现象足以说明独中缺教师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基本上是待遇欠佳所促成的。
其实,独中是华社所建立的,华社的每一分子就应共同来负责它的成长和发展,包括它的硬体和软体建设在內。在教学和教育素质上不应让教师来独自承担。此话怎讲?一般上,独中教师教的班级多,节数多,批改的作业也多;更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还要处理班主任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就更不在话下了!但他们都扛下来,也熬过来,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他们的辛苦和牺牲,相信不是华社中每一分子都能深刻体会和瞭解的!
独中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重,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而且也因此影响他们最高教学素质的表现,这是一般独中无法在学术和软体建设上大力提昇的原因,同时也突显出教学素质与学生在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因果关係,“受害"的自然是莘莘学子了!
若要改善此种情况,华社和独中家长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即独中办学的优劣,华社和家长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只是在精神和物力上的支持而已!重要的是,要有“华社一体"的观念,而独中是华社共同构建起来的,大家共同承担它的办学素质的优劣,每人都有一份责任。尤其是独中家长在学校的財务上要付出更多,这是合理而符合现今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接受学费的调涨是“势"在必行的结果,我们应抱著平常心去接受。
独中办学要有好成绩要靠华社和全体华裔的共同努力,再也不能存有“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態;“物廉价美"的商业心理对现在追求高教学素质和竞爭力的独中而言,已是过时而不管用了!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才是。(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