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今大马》·作者:释空理
日期:2013年7月16日 上午11点04分
文化,是人类为求生存而与人、兽及大自然互动所“发明”或产生的种种生活技能与方法。这生存技能与方法不断的经过岁月考验,然后就在适者生存的规律下被流传下来,慢慢的成为某种生活方式,民情风俗;或不适者被淘汰出去,成为过去而变成历史(的见证)。以上的成立、改变与消失,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往往也因外来者的影响或破坏的关系而造成的,如交流、逼迫、战争等。基本上,文化可略分为三个层面:
风俗习惯,即衣、食、住、行等的生活习惯。如用餐时华人以筷子、洋人以刀叉匙、印度人用手,马来人也用手。虽同是用手,但二者间还是各有不同。衣着等都各有特色。
语言文字:在生活上的互动需要沟通,也为了可以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感情,所以发明了语言文字。当人类的思想越深细、感情越丰富、知识越发达,所需要的词汇相对的就越多、越精细、越多采多姿。也就是说一个民族越文明,其语文自然就越丰富多采。
如欧美国家的科学发达,因此他们有许多科学词汇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中国人对山水特别有感情,所以他的诗画非常有特色;印度对超越自我的修行非常重视与普遍,因此他在修行上的词汇也就与众不同,如“涅盘
– nibbana”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的,是从佛教进入中国之后经过翻译才开始应用。一个人沉浸在文民丰厚的语文中,自然会影响眼光、心胸、思想等。当然,为了社会的顺畅运作,法律、政治、经济等文化也会因应而生。
由于人有着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会进一步的追求精神与心灵上的粮食。于是演发出艺术、哲学、宗教等其他的高尚活动。从此而到达人格的完满提升。
从以上可以清楚的知道,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与时并进的结果。它反映出人类与民族的历史、文明与精神。而这文化的流传,主要是经由语言文字而完成,因此语言文字也就同样的反映着人类、民族的历史、文明与精神。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负载着人类的文明思想,它代表了一个个的民族,因此没有了语文(或文化)的任何族群,自然会慢慢的从历史中消失。从这里应该知道,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族群或人类的灵魂,如果人活着而没有了本身的语文,就如失去了灵魂的人,等同于一个活着的死人,是一具行尸。没有了生命力,失去了创作力的这一族群,怎么可能不退出历史的舞台或被消灭?
如果语文仅是一种沟通工具,失去了也就算了,可以另外学习新的。但语文本身并不单是沟通工具,就如上面所说,它运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因此人活着不可没有自己的语文,失去了他就失去了一切。相信当年林莲玉先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重点,看穿了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因而知道没有了华教的严重后果,所以他个人宁愿丢了一切也要保住华教。
十三届大选前,许多的NGO努力的反Lynas、反公害,为了争取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大家都同心协力。虽然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与背景,但却都以华文作为沟通的平台。可见华文在华社中确实是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说华文是华人的根,不容磨灭;说华文是华族的灵魂,不许掠夺,实不为过。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大蓝图,一直都以单语源流为目标来限制“华印”教育的发展,甚至造就它们的死亡。也就是说,如果此大蓝图得以通过,华教的死亡就是迟早的事,一旦华教死亡,华族就没有了灵魂。一个没有了思想,失去了高尚、丰富内容的教育文化,更丧失了民族灵魂的生命,即便是争得了健康的生活环境,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希望NGO的各位战友,为华教的未来,为子女、为下一代的前程,再次的出战,一起站出来,支持董总举办的《728-反对教育大蓝图集会》。告诉政府,单元教育已不合时代需求,并违反学习母语的基本人权。因此呼吁大家一起来捍卫以母语作为各族的主流教育权力,并反对2013-2025教育大蓝图的落实。
(当今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