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66 辑



於法有据,於情不合

2013-06-1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正当关中课题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谈“宽中模式”的时候,被誉为独中典范之一的宽柔中学的董事会,却闹出了8名年逾70岁的“老董事”被“逼宫”的事件,消息传出,不只轰动新山华社,也引起全国华社的密切关注。

事缘前天召开的宽中董事会会员大会上,15名会员突然呈上书面要求,建议以秘密投票方式,针对870岁以上董事留任的议案进行表决。投票结果,只有2名董事过关,其他6人因为得票不足而无法留任。

这是新山1992年发生的中华公会“五老”被“逼宫”事件的重演。当年,中华公会两老黄复生和黎人楨被否决留任后,其他三老洪细俤、白成尧、黄作秋遂自动放弃留任。此事曾在新山引发一场大爭论。

没有想到,事隔21年之后,类似戏码竟在正在大事庆祝百年校庆的宽中上演。

宽中董事会是註册为非营利有限公司的社团。根据相关法令,註册为非营利有限公司的华团及学校的票选超龄(70岁以上)董事,每年都须在会员大会上获得3/4出席会员的支持,才能留任。

据瞭解,宽中董事会共有571名会员,但前天出席大会並参与投票的会员只有58人;换言之,当天只要有其中15人投下反对票,那些年逾70的董事,就须退位。

6名由数百名会员选出来的宽中“老董事”,就是在这样的“民主表决”下被判出局,当中包括了前董事长林俊民、前校长张拔川、现任柔州董联会主席黄循积等人。这样的结果,虽然於法有据,但於情不合,因此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质疑。

平心而论,被否决的6名董事,都是新山颇有民望的华团领导,他们活跃於华团数十年,对宽中的发展,皆作出过不容否定的贡献。

一般的看法是,让他们留任到年底任期届满,更符合民主原则,也更符合宽中董事会大多数会员的意愿、以及新山华社长久以来所推崇的多元的、和而不同的理念。

但华团及其领导人也应从这起风波中吸取教训,即华团必须更有计划的建立一套由新人逐步接班的轮替机制,华团须不时引进新人並培养接班人,华团领导人桩身则须自我醒觉,適时引退。

这次的“逼宫”事件也提醒华团会员,既然身为会员,就须踊跃出席会员大会,以阻止別有居心的“少数人”利用章程的漏洞,窃夺“大多数人”的意愿。

当年新山中华公会五老事件涉及柔佛古庙山门被拆风波,这次的宽中八老事件,则相信是宽中董事会改选和拆楼风波的延续,应与政治无关,也不涉及董总和教总在关中课题上闹分歧的风波。

无论如何,近来国內华教队伍风波连连,造成分裂和內耗,令亲者痛,仇者快。面对当前不明朗的政治格局,华教团体各造理应拋弃歧见,体现更高的团结精神,以因应新的改变和挑战!(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內耗

2013-06-1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如果关丹中华独中批文课题无法达致暂时搁置、设法寻求解决方案的共识,恐造成华团的大分裂。

支持关中者认为董总不应打压,也不应和影子打架。然而董总却认为,批文不改,关中就不是独中,统考是內部考试,让非独中学生参加,將受到对付,可能影响60所独中现有的体制。

兴建一所独中是彭亨州华社多年来的心愿,因此要割捨非常的不甘,但是董总的理由又堂而皇之、关係重大。两方的观点让人无所適从。

即使是吵到天翻地覆,也是华社自家的事。既然双方都同意修改批文,以一劳永逸解决法律问题,就应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討论,应採取怎样的策略,向政府爭取修改批文。

关中批文涉及教育政策和政治,儘管修改的机率不高,不过也应该尽力嚐试。所谓解铃还须繫铃人,问题症结在教育部,只要集思广益,总能想出应对的办法。

董总、教总和华总等相关团体应放下意气之爭,共同组织一个“爭取修改批文”的小组,接洽教育部,要求修改批文中非独中特质的条文。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要求加入附加条文,使之拥有独中特质。

与其同时,这个小组也可以向教育部或考试局瞭解,当年马哈迪召集会议的决定,即“把统考定位为独中內部考试,只准独中生应考,如有个別人士参与,便可以对付”是否是政府的政策,或者有白纸黑字阐明。

假如统考是独中內部考试只是一种说法,並非硬性规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董总届时也可探討是否应寻求考试局的批准,把统考扩大为公共考试,从而让政府承认统考的问题,水到渠成。

若最终这些爭取都无法取得成果,这才结合其他组织的力量,包括民联,通过施压来达到目的。

我们並非教育专家,但是当年的一些决定是可以跟隨时代的演变而加以调整。思维和態度也一样,如果不踏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扩大视野,独中教育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的政治局面下,即马华和民政都不入阁,资源和斗爭条件更为有限,华教人士更应该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矛头对外,否则很可能会被各个击破。

去年1025日,董总还发表声明说,只要关丹中华独中董事会坚持和贯彻行政与教学皆以华文为主,执行“3年初中、3年高中”制度,以华文为媒介语的办学路线,到时其学生要报考独中统考应该没有问题。

外人不知道后来发生甚么事情,以致爭议白热化,但现在距离关中学生报考统考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先搁置爭议、寻求突破,还是应该嚐试的。

若华团继续不会有答案的爭论,只是在作茧自缚,最终是两败俱伤。(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莫因批文生乱局

2013-06-10  光明日报/评论版


不过是一纸批文,便搞到五胡乱华一般糟透,华社还需要关丹独中吗?

关中不是建立在嘴皮上,而是建立在实力上,当关丹独中还没建立之前,一切都必须回归到一纸批文身上,而非节外生枝,尽在“批文”上爭强斗胜,敌我不分!

批文中的关中,是不是独中,早已黑白分明,无须爭辩。得到批文的一方,看了批文固然高兴不起来,另一方瞭解批文后,也一样的脸无欢容。

可是,关中的一纸批文很有“问题”已是不爭的事实,既然各造皆心中有数,也心照不宣,首要之务,就是拨乱返正,率先把“批文”,正名,才来爭其他的吧!

重点是,关中的“批文”有机会有可能修改吗?坚持一边办校一边修改批文的人士,早已心中有数,批文难改,退回又可惜,只好鸡毛当令箭,把关中先办起来,才来除鸡毛而得令箭。

至於坚持关中是变种的私立国中,这个原则並没错,在大是大非前,没有妥协的余地。

但在绝无妥协当中,亦可从容与包容,既已摆明立场,鸡毛是否能还原成令箭,就由它去吧!

关中批文的真假,不须再多费唇舌爭辩,应到比为止,天要下雨由他下,娘要嫁人任她嫁。

当雨停了,娘也嫁了,一切自有“船头直”的转机与改变。

不管是哪一方,没有绝对的是非与对错,何须一直在“批文”中谈兵与兴兵,落个没完没了之乱局!

当关中连一根鸡毛都没有的时候,需要爭鸡翅与鸡腿吗?更不可能对著鸡屁股来干!

关中批文既已成事实,纵有再多的爭议,也改变不了现实,各方与各造何妨“分头行事”再圆后事。

一方可明修栈道,另一方亦可暗渡陈仓。这是华社先贤一向以来兴学办校的崇高精神也!

华社先贤一路来兴学办校,哪有像“今日”这般爭个脸红耳赤和老羞成怒,引人詬病与笑话,真是太不像样了!

各方不应闭门造车,该是闭门照镜,才能“照”出关丹独中的精神面貌。

关丹独中应该怎样办?赠送一句话:不可为而为则愚,可为而不为则蠢,各方须想通与看透就不会有“愚蠢”这回事矣!(光明日报/看剑文:慕容公子)

 

顾全生前身后名

2013-06-10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关丹中华中学批文造成华教界大分裂,早是意料中事。只见有识之士纷纷发表文告,各抒己见,就连同一屋簷下的教总也通过文告的方式,隔空向战友董总“表明心跡”。

同床异梦的董总和教总开始在报章上你来我往,华总则在一旁呛声呼冤,还有华教元老陈玉康怒吼、陆庭諭揭密、李衍旺呈辞,赤裸裸当眾角力,血淋淋挖开疮疤,成为华教界歷年来罕见的“盛况”。

让人不解的是,董总和教总同处加影华侨冈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簷下,为甚么不是坐下来泡壶清茶面对面討论?

所谓相见好,相处难,董教总本是一体,但孪生兄弟之间亦有分歧,不过,一系列的舆论分析与公开骂战,也能让不知头尾的华社新一代重新认识歷史,深入瞭解政治博弈。

內部份歧演变成分裂,固然让亲者痛,仇者快,但也反映董总、教总与华总各有理念和地盘,谁也不是大哥,能够互相制衡。只要大原则是华教事业寸土不让,大方向依然是殊途同归,出现爭议未必是坏事。

容得下议论,才不会沦为一言堂。关中办不办得成,不是华总会长方天兴说了算,也不由董总主席叶新田说算了,最终各方还是要从街头相骂回到圆桌,否则骂来骂去没完没了,毕竟这场骂战没有人可以当裁判,一时无法判定谁输谁贏。

独中和统考毕竟是董总的统管范围,方天兴与马华当初联手越俎代庖弄得一纸关中批文,却迟迟不敢交给董总过目,如今方天兴和教总主席王超群要求叶新田应联手爭取修改批文,却不愿关起门来討论,而要隔著报章传话,无异自暴其丑。

但董总得理不饶人,文告的用词遣字犹如泼妇骂街,惹人反感,这副丑態让巫统看在眼里,徒令华社上下顏面无光。

说到底,关中风波固然是华教事业的攻防战,却有个人的面子和议程,才会闹至如今两败俱伤、不可收拾的僵局。董教总今日的分歧,固有对大是大非的不同认知,但山头主义和个人积怨的因素亦由来已久。

只不过领袖可来可去,叶新田和王超群这次搞到董教总劳燕分飞,日后新人上台,依然有破镜重圆的机会。叶新田一人並不能代表百年华教,方天兴一人也不能代表千百华团,不由得个人喜恶而將国家大事和民族大业当作赌注。

谁对谁错,歷史自有公论,你今天声大夹恶,难堵世人悠悠之口,今日种种丑態,將成史书里的笑话,诸公宜谨言慎行,顾全生前身后名,免得遗臭万年。(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