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271 辑



怎样开放统考?

2013-06-20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因为关丹中华中学“妾身未明”的争辩,引起一些“热心人士”纷纷建议董总应该开放统考,让有意应考的学生,甚至公众参加考试。

这些“热心人士”拿出剑桥、托福、1119以及国际性会计考试,又或外国大学入学试的开放、开明来劝谕董总必须跟上时代,开放统考。大马林氏宗亲总会会长林家仪还不客气地指责统考被“包起”,只允许独中生参加。林家仪认为统考应仿效大马教育文凭或其他考试,让世界所有人应考。

“热心人士”如果是在最近半个月內讲以上这些的话,那我怀疑他们是不看报纸,至少是不看华文报的人,否则他们就不会讲这种近乎无理取闹的话。所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南洋商报》和《中国报》在本月5日刊登了扮演白头宫女的陆庭谕的文告,他详细说明了董教总举办统考的经历与艰辛,当时幸好考试局和咨询顾问极力劝说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哈迪,后者乃睁只眼闭只眼,让董教总在1975年开办统考,惟马哈迪宣称把统考定位为独中内部考试,只准独中生报考,若接受非独中生报考,“必将受到对付”。因为在马哈迪思维中,办公共考试是政府的专利,不容私人界抗衡。

报考统考须提出办法

而且,统考为什么只让独中生报考,不时可在华文报章上看到,不是董教总不开放,而是法律一直在旁“侍候”着,董教总岂敢越矩?如果平日有阅读华文报,且又稍为关心教育课题的人都知道这原因,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呼吁或建议董教总把统考开放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应考”、董教总不该把统考视为私产。如此对统考的来历与约束“不知头尾”却又纠缠不休,岂非无理取闹?

姑且假设政府允许开放统考为公共考试,允许国民型和国民中学学生报考吧!但技术上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却不见那些要统考开放的人提出办法来。比如初中统考容易解决,让国民型和国民中学中三学生参加即可,但高中统考的资格要怎样处理?

原来高中统考是让在独中念高中三年级,也就是完成6年中学课程的学生报考,但国民型和国民中学却是5年制,如果统考开放,意味着允许政府中学中五学生报考,请想象一下独中高中二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有什么反应?恐怕免不了“群起造反”,那些主张开放统考的“热心人士”和华团领导人可有应付的好办法?

技术问题不易解决

好吧,为了公平,就把统考“转型”、“追上时代”,给政府学校中五和独中高二的学生报考,但如此一来,独中还要办高中三年级吗?谁念?于是独中也“转型”为5年制了,与世界各地大部分大学只招收完成6年中学教育学生这规定脱轨了,数百所接受统考文凭的大学还会接受统考文凭吗?

同时,为了让高二和中五学生应考,统考的水平必然须调低,又如此一来,以上所述大学还会接受统考文凭吗?

以上技术问题(且不谈法律问题)要怎样解决,请“热心人士”和指责董教总不该把统考“包起”的华团领袖提出办法来。向董教总开炮是很容易的事,但开炮后一走了之,让别人去伤脑筋,这岂是爱护华教之道?   (罗汉洲 时事评论员

 

关於教育政策的“最后目標”

2013-06-20 星洲日报/言论版

~作者:陆庭諭

1956年教育委员会报告书》也称《拉萨报告书》。敦拉萨是当时的教育部长,是东姑阿都拉曼之后的第二任首相,即现任首相纳吉的父亲。

根据林连玉先生的忆述,大家都集中討论报告书的內容,没有从头看起。

严元章博士把报告书带回峇株华仁中学后交给白纯瑜先生过目。

白先生读到第12条:“我们相信本邦教育政策之最后目標,乃將各族儿童聚集於一个国民教育制度之下,在此制度下,本邦国语(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虽然我们承认达成此目標之进展,必须系逐渐者,而不能操之过急。”

白先生把这“最后目標”向严博士报告,严博士再向林连玉先生转达,就有了董教总代表团和教育部长的会谈。

林连玉(以下称林):会议为甚么没有討论这12条?

部长(以下称部):这是纲领文字不须討论。

林:这是会议文件,会议要贯彻的。

部:哦……

林:我们要求刪去第12条,因为对华教不利也不公。

部:不行了,报告书已向国会提出要討论了。

林:可以撤回来修正后再提呈啊。

部:这是11个州议会通过的文件,要修改必须再討论,很费时。

林:重大问题再费时也得办。

部:这是个建议性的问题,你知道,我们马来学校一所中学都没有,哪来这么多教师到你们华校去通通教马来文?放心吧。

林:不对,这是个最后目標。今年没有马来中学,明年就会有,5年不够10年,10年不够20年、50年、100年总够了吧。你们够的一天就是我们灭亡的一天,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你们硬硬要通过,我们也一定反对到底。

部长最后打圆场道:“这是一部报告书不是法令,我答应你们在新的法令里一定没有最后目標的条文。不过,你们一定要保守秘密,否则不得了。”林先生说,“如果你谨守诺言,我们也会保守秘密。”

谁知1957年教育法令曇花一现,《达立报告书》的最后目標捲土重来,《1961年教育法令》通过华文中学改制——改为英文国民型中学再改为马来中学,不接受改制的称为独立中学,政府不给津贴,一切自理。

由於梁宇皋一再提出林连玉同意拉萨报告书的“最后目標”来詰难林先生,林先生不得不把当年的故事抖出来。结果是今天见报。明天褫夺公民权,吊销教师註册证的公函就来了。这是歷史事实也是教训。(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陆庭諭)

 

多源流教育符合宪法精神


2013-06-18 南洋商报/社论


13届大选成绩激起的余波荡漾,至今似乎仍未平息。

选举成绩遭种族化的结果是,种族议题在社会各领域再度浮现。先是马来商业团体号召杯葛华商,如今,单一源流教育与多源流教育的论争再次被摆上台,很显然的,我国独立50多年的种族关系依然脆弱,一场大选足以将各族辛苦建立起来的情谊打回原形。

最近120个马来及回教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表文告,要求政府关闭所有非马来人的母语学校,以落实单元教育政策。

文告强调,多源流学校有违宪法,保障国民团结与政治稳定。文告说,政府多年来拨出巨款给多源流学校,是基于捐献,不是在宪法之下。该联盟也挑战马青总团长拿督魏家祥博士针对在大马落实单元流学校课题展开辩论。

此外,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文明与环境院副院长张国祥教授也建议政府落实单一源流学校,以促进各族团结与种族交融。

他认为,由于90%马来及华人学生分别在国小及华小就读,以及100%印度学生在淡米尔小学就读,导致明显的出现种族两极化。马来西亚国际回教大学法律及宪法讲师山拉哈尼副教授表示,国民型学校并没有列在联邦宪法内,它只是一项政府政策。

众所周知,我国各民族可自由学习及使用母语,并自由的发展母语学校,这项权益是受到我国联邦宪法的保障。联邦宪法第152条文赋予国语是国家官方语文地位,不过,这项条文没有否决其它语文学习及发展的地位和权利。

换句话说,各族有自由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那么,作为发展母语的机构国民型学校及独立中学的地位也应该有一定的保障。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实行多年的多源流教育政策是符合宪法精神,同时也符合全球化时代需求的。

某些学者以妨碍国民团结为由,倡议关闭母语学校,企图扼杀多源流教育政策,这是非常荒谬的。

国民团结在于民心的团结,而民心所向在于执政党公平、公正的施政政策。正所谓孔子在论语中说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执政党必须在各领域实施公平及公正的政策,国民团结自然水到渠成。否则,即使实施单元教育,在同一个屋檐下接受教育,政策的不公仍然足以造成国民的分化,其中包括阶级的分化及种族的分化。

在一个实施议会民主法治的国家,在推行任何政策时必须遵循及符合宪法的精神,任何方面企图扼杀及扭曲宪法的精神都是要不得的。如果希望达成国民团结,有关方面应该做的是推行符合民心的政策,如果背道而驰,非但无法达成国民和解,反而会加剧种族两极化,对国家的繁荣稳定有害无利。

 

独中之幽灵

2013/06/20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郑庭河

若从法律角度来论,关丹中学据其建校之文件,包括最关键的批文,极显然乃非独中,然现有独中似乎亦无明確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內之地位,诚属某种特殊的歷史「遗產」。当权者对独中其实並不完全承认,充其量只是务实或苟且地「容忍」其存在,遑论把其常规化地纳入国家相关条文及行政体系之內。简言之,独中于政治意义上乃半个「幽灵」。

职是之故,不难理解关中要获取「独中批文」,从现有政治语境来看,的確相当难。同样的,向现有独中討批文,也自然是无理取闹,这诚如向幽灵討身份证那样。若现有独中有批文,就不会是幽灵了,民眾也有理由向政府继续申请更多批文。此次董总等人执意要求为关中发「独中批文」,其实不失为可造就「突破性转变」的高招,虽极难成功,但政治毕竟乃一门「艺术」,若刚好碰到当权者之转型需要(或良心发现),或亦可一拍即合。

当然,大选刚过,也许爭取「突破性转变」的机会比较渺茫了。不过,若能借宽中古来分校的例子,爭取合法的「校园扩建」也不错,只是当权者是否愿意再一次配合「变通」,也很难说。惟不尝试,谁敢说绝无可能?不管怎样,也的確得考虑到当前的政治气候,种族主义之寒风似乎越刮越猛,不能不小心一些阴谋家和煽动家的阴险挑拨,甚至暴力破坏。如此步步为营,虽非理想,乃至仅能原地打转,但至少不用落入其设计好的圈套。

至于某些人主张姑且拿现有的「私立中学」批文来办独中,並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有问题(惟也不忘「提醒」华社如发生问题要共同捍卫之),坦白说也算是「创举」。只是其是否会为整体华教结下「后患」,导致「独中批文」的实现更遥遥无期,或因违法违例而遭取缔,也不是不令人担心。名为私立中学,实为独中的策略,不仅要靠想像力,恐怕也得冒风险,办教育也须沦落到如此「游走于法律边缘」,不可不谓「国情特殊」!

遗憾的是:某些人对如何「游走」颇具想像力,但对整个问题的政治语境及癥结则相对迟钝,一劲儿提「不要政治化」。华教问题很大成分上即缘于政治排挤、打压,包括独中的幽灵身份,所以长远而言,不政治解决乃不行的。华基政党(及其喉舌)若一味逃离政治,光热衷于劝导、辅佐华社如何「游走」,不是不好,只是太不爭气,难怪会被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