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275 辑



发展华教是基本人权


2013/6/30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王瑞国  

13届大选虽然落幕了,不过尘埃尚未落定,反而是种族主义分子一个接一个跳出来叫囂。「华人海啸」拉开了帷幕,跟著前上诉庭法官莫哈末诺阿都拉、玛拉工艺大学副校长阿都拉曼阿萨、大马伊斯兰消费人协会的纳兹欣佐汉以及国民大学马来文明与环境院副院长张国祥。 先后提出以单源流学校,取代多源流学校的单元同化及种族主义言论。

人民拥有语言权利

他们美其名是为了国民团结,其实是漠视我国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的事实,他们是在破坏国民团结和社会和谐,捣毁国家的宝贵资產和多元文化的优势,这非常不利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伤害各族人民的基本利益。对于建议或执行关闭各源流学校的政策和措施的人,我们应予严厉谴责和坚决抗爭。

目前,在《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的笼罩下,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华社应严密关注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却有人看不清或刻意歪曲,认为华文教育是一项种族课题,捍卫华文教育是种族沙文主义行为,是「种族运动」,他们非但不参与、不支持,反而进行诬蔑和破坏。

其实,我国宪法以及在1991年已经有100个国家批准或参与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列明人民享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和实行自己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言权利。

早在1966年,巴塞罗那《世界语言权利宣言》也明確指出:「一切语言都是群体特徵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认识和描绘现实的独特方式,教育始终须服务于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语言社区的和谐关係」。一个人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文和文化是基本人权,因此,华社发展华文教育是合情、合理与合法的。

多语教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要维持和发展各民族的语言及文化,教育是主要手段,学校是主渠道,通过学校教育较集中和严谨地进行传授。所以,华族要学习、承传和发展其语言和文化,华文学校就是主要和关键的地方。

回顾被称为战爭狂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狂热种族主义者,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名言:「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这深刻说明,一个民族学习其本身语言和文化的学校被「下手」了,其语言与文化將日渐式微。

一个人或民族失去了其本身的语文,就会加速其被同化的进度,最后消亡。基于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並对种族主义者给予强有力的反击。

华文教育是华族文化赖以生存和薪传的有力工具,当前国际形势有利于华文教育的发展,也增强了华教工作者的信心。

际此,世界迈入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承认多民族存在的国家,无法否认各民族文化的存在和作用。因此,一个开放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实施多语的民族教育政策,必將有利于继承及发扬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各族文化协调平衡发展,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与富丽多彩,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团结,各族人民和睦共处、社会进步和发展。终归一句话: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强徵校地,如何以民为本?


2013-07-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陈宝卿

吉隆坡精武华小情势危殆。

旅游及文化部要徵割校地的態度强硬而冷酷,不仅对华社捍卫校地的诉求充耳不闻,甚至速派官员到校展开测量工作,强势而霸道的作风,完全与一个矢志以民为本的政府背道而驰。

原本只有2英亩的校地,经旅游部这么一切割,两个篮球场、遮雨棚走道、学校篱笆、校车停放处、保安亭、食堂、停车场、校內走道、消防栓、水管、国能电箱、阅读亭、文化花园、水沟,甚至4棵已有75年树龄的大树,统统都被切走了,学校还剩下甚么?精武华小师生还能有適合学习与授课的环境吗?

向来只有为学校提供校地的政府,何曾听闻为兴建餐馆而强切校地的政府?

这不仅是精武华小的问题,旅游部一旦在爭地风波得逞,切口一打开,其他华小的命运堪虞。

华小命途乖蹇,全国三分之二华小,校地皆是靠董事部、个人或机构捐献出来的,即使是政府在第12届大选前宣佈新建的6所华小,它们的校地也只是向政府“租借”而来,若以政府在行政措施方面的“隨意性与强势作风”,难保有朝一日不会再发生强徵校地的事。

然而,政府为了建马来餐馆,而向一所有84年悠远历史、比国家独立的年龄还超逾38年的学校强徵校地,这说明了甚么?

一、確切反映政府漠视华小的態度,政策上对华教拨款不公已让华社忿忿难平,强徵校地只不过更具体地展现华教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实况。

二、旅游及文化部名义上是为了在半山芭区发展“文化遗產城”计划,却忽视精武华小本身已是这个社区的历史遗產的事实,为新建设而摧毁歷史古蹟,对有责任维护我国历史文明的旅游及文化部来说,是极大讽刺。

事实上,强徵校地和马六甲州政府强硬取消鸡场街封街事件的性质是一样的,皆显示大选过后政府蔑视民意的態度。

政府若是一意孤行,学校最终或被逼在强权下让路,然而,这种行为会被人民视为是一种强权压制政策,影响人民对政府的信心。

学校与餐馆、教育与商业,孰重孰轻?政府若连这个都分不清,还谈甚么要“打造卓越教育,带领我国教育领域达到世界最佳教育体系的前3名”?(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宝卿《星洲日报》主笔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谁来监督国民型中学?


2013/6/30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郑庭河

在关中课题中,一些华团自告奋勇,纷纷表態愿意「监督」关中,確保其办学模式会符合华社期望,也有的直接或间接表示若关中因此遭遇官方的「行动」的话,会积极参与「抗爭」。 坦白说,如此表態是值得鼓励的,极富正能量,足让人窝心,也能增强信心,华社及关中之主事者有理由感到乐观。

然回头一想,不禁要怀疑:以华教目前的状况,特別是华文于所谓国民型中学中的「惨淡经营」,甚至「花果飘零」之景象,似乎很难叫人乐观。

当年改制之际,不晓得是否也有华团自告奋勇要监督国民型中学,確保其不典当华教利益?也许即便不公开表態,一些华团也的確对各自地区的国民型中学监督得很紧,令其不荒废承续中华文化的宗旨及使命。然而,从最近媒体公佈的一些调查报告来看,整体而言,国民型中学之华文课严缺老师、不列入正课时段,学校得不到发展拨款,学生弃考华文,掌校者和老师不諳华文,非华小毕业生越来越多等问题,实已到了堪称「危机」的地步。

然更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不仅华基政党(尤其得负上重大歷史责任的马华公会),连一般华团对如此问题似乎也不见太大的反应及动作。甭多说,任谁都可看清楚,相比于一所独中,当下国民型中学牵涉的是更多华社子弟的华教「命运」,若不加紧监督或纠正的话,华教崩溃的缺口可是更大!难道这揭示了一个残忍的真相:即使危机已摊在面前,但华团实际上都不太敏感,或不太愿意出头担当,最终只选择「低调」,乃至「神隱」?

除了一些办得蒸蒸日上,完全不逊于独中者,眾多国民型中学內的华文教育处境艰危,连开华文课都只能算是奢求,诚属华教身上一道明显不过的淌血伤口!对此眾华团根本没理由说没看见、没意识到、没被告知等。

实则上,华团,包括一些朝气蓬勃的华青组织之类,若真在乎华教的话,除了当前处于舆论之风口浪尖的关中,更应马上扑上去关心的是国民型中学!虽说国民型中学也没宣佈欢迎谁来监督(哪敢?),惟其当前的状况,实已开始严重乖离当初选择改制时所被许诺的「美景」,如三分之一的华文教学。

若再过一段时日,还是不见眾华团为国民型中学「动起来」或「硬起来」的话,也许关中的主事者,或说关心关中之「妾身」者,还是甭对那口口声声的监督寄望太大唄。

 

官民爭地,何其荒谬!

2013-07-01  星洲日报 /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一个为了政治而牺牲商业与文化,一个为了商业而牺牲教育与文化,马六甲鸡场街取消封街行动和吉隆坡精武华小征地风波,引发了官民爭地(街)的荒谬事件,不只本地媒体密切关注,连海外媒体也大事报导。

马六甲鸡场街位於世界文化遗產的核心地带,尤以週末的文化坊观光夜市而名闻遐邇,其浓浓的古早味,13年来一是古城的亮点。但甲州行政议会一声令下,就以交通堵塞为由,取消鸡场街的封街措施,引起各界一片哗然。

已有84年歷史的精武华小,坐落於吉隆坡半山芭,近百年来培育英才无数,但朗朗的读书声,近来却被征地的杂音所干扰,旅游及文化部以该校“佔地”为名,欲向仅有2亩校地的该校征用15千方尺土地,同样引起满城风雨。

前两晚,在政治上誓不两立的马华和行动党,皆罕见的站在一起,与来自各方的支援者,通过人封街的方式,在鸡场街路口筑起一道厚厚的“人墙”,捍卫了鸡场街的封街传统。

精武华小征地风波也在持续延烧,前天,雪隆华校校友会联合会和发展华小工委会在精武华小校门前展开抗议行动,他们展示写著“捍卫校產,寸土不让”的横幅和標语,强烈表达了华社的共同心愿与决心。

每一所学校,每一条文化街,都是国家瑰宝,理应受到保护,岂能一声號令,就强行征地或取消封街?更何况,征地和取消封街的理由,不只牵强,而且欠缺说服力,甚至匪夷所思!

甲州鸡场街取消封街风波不应只被视为一个地方议题,这是因为,鸡场街已是国內最受外国游客青睞的国家级旅游品牌之一。更甚的是,这是一个带有报復之嫌的政治决定。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国內还有一些类似鸡场街的文化街,例如新山的陈旭年街,如果柔州政府也有样学样,那新山华社苦心经营了几年才稍见成绩的这条文化街,將成为下一个牺牲者。这不是民之所欲!一个有责任感、有远见、有智慧的政府,不应做出如此违反民意之举!

精武华小不但是半山芭社区的集体记忆之一,也是该区文化遗產的重要组成部份,理应纳入旅游及文化部的“文化遗產城”计划,受到重点保护才对。但旅游及文化部竟把商业利益置於教育利益之上,非要征用该校部份校地来兴建一间餐厅不可,有如小孩子爭玩具,实在可笑到令人无法苟同。

令人不解,也充满嘲讽的是,旅游及文化部长纳兹里这边厢声称,为了甲州旅游业,甲州不应取消鸡场街的封街措施;那边厢却口气强硬的坚称,精武华小的部份校地属於该部,非得征用不可。如果甲首长眼里只有政治,那他眼里是不是只有商业?对他们来说,为了政治或商业利益,甚么教育,甚么文化,甚么传统,通通可以放两旁?(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